-
公开(公告)号:CN11783927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199152.2
申请日:2024-02-22
Applicant: 重庆华地资环科技有限公司 ,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丘陵山区的沉砂结构,包括设置在坡边或其附近的沉砂池,在沉砂池的池壁设置有进水通道和溢流口,在沉砂池的低点处设置有排沙通道,在沉砂池的腔室内设置有卧式布置的叶轮结构,通过进水通道进入沉砂池的含沙水流能够落在叶轮结构上并驱动叶轮转动。本发明尤其适用于丘陵山区进行沉砂,能够在雨量/水流量较小的情况下进行有效沉沙,具有消能效果更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449976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384273.2
申请日:2020-12-01
Applicant: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Inventor: 高建梅 , 杨磊 , 李惠敏 , 马磊 , 郑杰炳 , 李波 , 王力 , 周川 , 李春利 , 董平 , 周旋 , 杨欢 , 杨赟 , 王琛 , 王素伟 , 曾德耀 , 尚红光 , 彭小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露天矿山及工业废弃场地近自然群落构建的植物配置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恢复区立地条件调查,调查恢复区的自然条件和立地条件;步骤b、植被调查和目标植物筛选;步骤c、目标群落配置;步骤d、种植方式/喷播。主要解决目前露天矿山及工业废弃场地生态修复工程中养护成本高、物种配置单一、景观协调性差、自然演替周期长、植被容易退化等问题,通过该方法构建的植物群落具有以下特点:在物种层次上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在群落层次上结构完善、演替持续;在生态系统层次上物种丰富、功能复合;在景观层次上结构协调、布局连续,可实现在露天矿山及工业废弃场地上快速、高效构建稳定的近自然植物群落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367886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211124833.X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 重庆华地资环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滞留池,它的池体由前置塘和蓄渗塘构成,前置塘设置在来水侧且其深度小于蓄渗塘深度,池体的边沿随地形走向进行布置;前置塘用于对来水进行沉淀、拦截和吸附,蓄渗塘用于对经前置塘处理后的水进行保存、渗滤;前置塘与蓄渗塘通过石块隔离带进行分隔,前置塘与蓄渗塘内均种植有水生植物,池体边沿间隔种植有池周树和带刺绿篱隔离体,所有相邻的两组带刺绿篱隔离体之间均有池周树。方便矿山生态修复区的小动物日常饮水、繁衍和栖息,兼具排灌功能、蓄水功能、生物功能和景观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367886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124833.X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 重庆华地资环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滞留池,它的池体由前置塘和蓄渗塘构成,前置塘设置在来水侧且其深度小于蓄渗塘深度,池体的边沿随地形走向进行布置;前置塘用于对来水进行沉淀、拦截和吸附,蓄渗塘用于对经前置塘处理后的水进行保存、渗滤;前置塘与蓄渗塘通过石块隔离带进行分隔,前置塘与蓄渗塘内均种植有水生植物,池体边沿间隔种植有池周树和带刺绿篱隔离体,所有相邻的两组带刺绿篱隔离体之间均有池周树。方便矿山生态修复区的小动物日常饮水、繁衍和栖息,兼具排灌功能、蓄水功能、生物功能和景观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764350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696048.6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重庆华地资环科技有限公司 ,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排水沟,包括排水沟主体,排水沟主体采用间隔布置的硬化沟和保育池构成,保育池底部为自然泥土面,保育池的池底低于硬化沟底面;在保育池两侧设置有生物通道一和生物通道二,生物通道一前部与生物通道二后部正对布置,并在生物通道一前部与生物通道二后部之间的保育池内设置有自然石作为保育池陆生生物的迁徙道路,且自然石顶部高于保育池的水位;在保育池内还设置有块石,相邻块石之间扦插水生植物。本发明不仅能够实现成蛙、蟾蜍、蛇等生物的跨沟迁移,而且能够协助水生生物繁殖、栖息,还便于陆生成虫及幼虫的迁移,兼顾了农田排灌功能和生物功能;本发明解决了陆生成虫及幼虫逃生率和迁移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764350B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010696048.6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重庆华地资环科技有限公司 ,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排水沟,包括排水沟主体,排水沟主体采用间隔布置的硬化沟和保育池构成,保育池底部为自然泥土面,保育池的池底低于硬化沟底面;在保育池两侧设置有生物通道一和生物通道二,生物通道一前部与生物通道二后部正对布置,并在生物通道一前部与生物通道二后部之间的保育池内设置有自然石作为保育池陆生生物的迁徙道路,且自然石顶部高于保育池的水位;在保育池内还设置有块石,相邻块石之间扦插水生植物。本发明不仅能够实现成蛙、蟾蜍、蛇等生物的跨沟迁移,而且能够协助水生生物繁殖、栖息,还便于陆生成虫及幼虫的迁移,兼顾了农田排灌功能和生物功能;本发明解决了陆生成虫及幼虫逃生率和迁移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21788275U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20333199.9
申请日:2024-02-22
Applicant: 重庆华地资环科技有限公司 ,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室沉沙函,包括:沉沙池,所述沉沙池内设有多个沉沙室,相邻两个沉沙室通过溢流口连通,且相邻两个溢流口错位设置,所述沉沙池第一端设有与沉沙室连通的入水口,所述入水口内并排设置有两个第一溢流坎,所述第一溢流坎的高度小于入水口的深度,所述沉沙池第二端设有与沉沙室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内设有一个第二溢流坎,所述第二溢流坎的高度小于出水口的深度。本实用新型通过溢流坎、多室等结构变化设置,解决了沉沙池含沙水流入口、出口设置粗放,单室水流回旋空间小、水势消除低、沉沙率低等问题,同时实现了一池两用的双重功能,管护便捷,节约了占地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213073918U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21423561.X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重庆华地资环科技有限公司 ,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育池,包括池体,在池体内设置有水生植物,保育池底部为自然泥土面,在保育池内设置有多块自然石和多颗块石,所有自然石顶部高于保育池内的水位,由所有自然石和相邻自然石之间的常绿水生植物共同构成横跨池体两对侧壁的通道,水生植物生长于相邻块石之间。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实现成蛙、蟾蜍、蛇等生物的迁移,便于陆生生物跨池迁移,而且便于水生生物繁殖、栖息;保育池长期蓄水对蛙的产卵及繁殖提供了条件,平稳的水生环境对蝌蚪的成长提供了条件,保育池的自然石、块石和生物通道对幼蛙的迁徙和上岸提供了条件,除天敌和自身生成影响外,蛙的一个繁殖周期内可实现较高的繁殖存活率和迁徙率。
-
公开(公告)号:CN218665562U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22445708.0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 重庆华地资环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2F3/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滞留池的池底结构,它是由自下往上依序布置的原土夯实层、黏土过渡层、防渗土工膜、黏土层、乱石层组成,其中,防渗土工膜呈褶皱结构,各褶皱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褶皱,是指防渗土工膜的自然褶皱,其在未使用时的截面呈均匀的波形结构,也即是其在自然状态下具有规则的褶皱特征。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有效防止池底结构在旱季开裂,而且具有设施成本和维护成本低的优点,将其应用于生态修复区能够有效防止池底结构在经旱季后再蓄水时发生渗水。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