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化硅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86568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43042.7

    申请日:2024-0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化硅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碳化硅材料技术领域。碳化硅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乙醇和水混合后,调节混合溶液的pH为2‑3,发生水解反应得到混合溶液A;向混合溶液A中加入碳源、硅源、磁性金属催化剂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溶液B,调节混合溶液B的pH为9‑10发生缩聚反应制备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压制成型后得到前驱体坯体,用透波材料覆盖前驱体坯体后,在1000‑1200℃下进行微波烧结,得到碳化硅纤维。本发明能够有效的缩短烧结时间、降低烧结温度。减少能源的过度消耗,同时制备出孔径尺寸均匀、长径比和纤维量大的碳化硅纤维。

    一种纳米碳化硅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02618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1391789.3

    申请日:2023-10-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化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纳米碳化硅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用碳源和硅源制备前驱体,所述碳源和硅源的摩尔比为3~10:1;将前驱体压力成型后,进行微波烧结,得纳米碳化硅颗粒;微波烧结的温度变化为:以10~6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0~1200℃,保温0.1~0.5h。本发明提供了纳米碳化硅颗粒制备的更多可能性,先制备前驱体、再进行微波烧结,从而得到了不同形貌的纳米碳化硅颗粒。本发明提出的纳米碳化硅颗粒的制备方法,可制备出粒径均匀、纯度高、高硬度的纳米碳化硅颗粒。该颗粒具有良好的韧性以及吸波性能,可应用于集成电路、纳米复合材料或吸波材料的制备。

    一种酸化预处理六方氮化硼的微波超声再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3959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81877.1

    申请日:2024-01-1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氮化硼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酸化预处理六方氮化硼的微波超声再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氮化硼工业废料进行球磨处理,过筛,获得废料粉末;将废料粉末分散于酸液中后,进行超声预处理,获得前驱体溶液;将前驱体溶液置于微波超声设备中进行微波超声处理,以同步进行微波辐射加热和超声处理,微波超声处理结束后,冷却至室温,过滤、洗涤后干燥,即获得再生的六方氮化硼。本发明通过对含有六方氮化硼的工业废料进行球磨后,超声酸化预处理制备前驱体、再进行微波超声加热,可得到粒径均匀、纯度高的再生hBN粉料,减小普通再生的二次污染问题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业效益;且处理操作步骤简单,回收耗时短,有利于进行工业化推广使用。

    一种高熵碳化物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6115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71772.3

    申请日:2023-1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熵碳化物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熵陶瓷材料技术领域,采用管式炉烧结,以五种过渡金属氧化物为原料,在NaF、ZnCl2、Fe(NO3)3·9H2O和Ni(NO3)3·6H2O的作用下,以天然竹粉为碳源,根据生物模板法,通过气‑液‑固反应机制,高温下有机竹粉会产生甲烷、乙烷等碳基气体,由于ZnCl2熔点较低且挥发温度点也较低,故可以促进气相反应,随后五种过渡金属氧化物会与NaF反应生成气态氟氧化物,Fe(NO3)3·9H2O、Ni(NO3)3·6H2O会在高温下生成Fe‑Ni合金液滴,而Fe‑Ni合金促进金属氟氧化物在高温下碳化形成了具有一维纳米线结构的高熵碳化物纳米线。

    一种氧化锆/氧化铝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16064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430562.X

    申请日:2021-04-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锆/氧化铝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氧化铝陶瓷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氧化锆/氧化铝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3Y‑ZrO2和Al2O3的混合粉体进行真空热压烧结,冷却,即得;所述混合粉体中3Y‑ZrO2和Al2O3的质量比为15~65:100。本发明的氧化锆/氧化铝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由于采用了热压烧结技术,压力促进材料烧结制备过程中闭气孔的排出,在较短时间或较低温度下能够实现较高致密度,优化材料界面性能,进而显著提高氧化锆/氧化铝陶瓷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等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