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5202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57760.5
申请日:2024-07-17
IPC: C07D233/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肌肽球形晶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L‑肌肽溶于良溶剂水中得到含L‑肌肽的水溶液,控制水溶液的温度并持续搅拌,向含L‑肌肽水的溶液中加入不良溶剂,析出L‑肌肽球形晶体,经分离、干燥,得到所述L‑肌肽球形晶体;所述良溶剂为水;所述不良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和/或二甲基亚砜。本发明制备的L‑肌肽晶体的制备过程操作简单,溶剂只涉及到水与不良溶剂,工艺简单;颗粒的粒径可通过水溶液浓度和搅拌速率进行调节,产品的平均粒径50~200μm;产品颗粒圆润,流动性高,休止角为30°~37°,堆密度为0.4~0.7g/cm3,解决了L‑肌肽结晶形貌差,颗粒流动性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77310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751405.2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葡萄糖为底物从头合成对香豆酰乙酸的重组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属于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领域。本发明通过在大肠杆菌中敲除全局调控因子编码基因tyrR、敲除竞争性合成途径关键基因pheA和trpE来提高大肠杆菌中前体物质L‑酪氨酸的积累,并将合成对香豆酰乙酸所需的四个关键基因(酪氨酸氨基裂合酶基因、对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和醇酰基转移酶基因)组合连接在质粒pET28a(PB)N上得到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导入敲除菌株中,成功构建异源合成对香豆酰乙酸的工程菌株。最后建立了对香豆酰乙酸检测方法,利用HPLC进行检测,重组菌株发酵36h可合成70mg/L对香豆酰乙酸。
-
公开(公告)号:CN11877309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751404.8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葡萄糖为底物从头合成异佳味酚的重组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属于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领域。本发明通过敲除全局调控因子编码基因tyrR、敲除竞争性合成途径关键基因pheA和trpE来提高前体物质L‑酪氨酸的积累,并将合成异佳味酚所需的五个关键基因(酪氨酸氨基裂合酶基因、对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醇酰基转移酶基因和异丁香酚合酶/丙烯基苯酚合酶基因)组合连接在质粒pET28a(PB)N上,将重组质粒导入敲除tyrR、pheA和trpE的菌株中,成功构建异源合成异佳味酚的重组大肠杆菌。利用HPLC进行检测,可检测到异佳味酚的生成。本发明构建得到的重组大肠杆菌BL21‑ΔAER/4TRS‑PaAIS1在以葡萄糖为底物发酵36h可合成35.5mg/L的异佳味酚。
-
公开(公告)号:CN11877309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751385.9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头合成反式‑茴香脑的重组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该从头合成反式‑茴香脑的重组大肠杆菌,所述重组大肠杆菌同时表达了酪氨酸氨基裂合酶基因、对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醇酰基转移酶基因、异丁香酚合酶基因或丙烯基苯酚合酶基因、氧甲基转移酶基因。该利用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手段在大肠杆菌体内构建了一条从葡萄糖到反式‑茴香脑的合成途径,以葡萄糖为底物合成反式‑茴香脑的大肠杆菌工程菌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反式‑茴香脑的产量达到2.46mg·L‑1,成功实现了以葡萄糖为底物来合成反式‑茴香脑。
-
公开(公告)号:CN11789510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761734.7
申请日:2023-12-20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系锌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有交联季铵化玉米秸秆木质素的水系锌离子电解液和水系锌离子电池。本发明的含有交联季铵化玉米秸秆木质素的水系锌离子电解液,由交联季铵化玉米秸秆木质素和水相电解液混合而成。本发明的交联季铵化玉米秸秆木质素含有较多的氨基和醚键,氨基和醚键均具有较好的水溶性,使交联季铵化玉米秸秆木质素也具有较好的水溶性,交联季铵化玉米秸秆木质素可以溶于高浓度的水相Zn2+盐溶液,且由于醚键不带电荷,增加了交联季铵化玉米秸秆木质素稳定性,使得交联季铵化玉米秸秆木质素在酸性条件下稳定不析出。
-
公开(公告)号:CN117646039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676546.4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D‑葡萄糖为底物生物合成异戊醇的方法。涉及生物化工领域,其特征在于,以解脂耶氏酵母Po1g菌株为底盘细胞,通过筛选不同来源的酶优化Harris途径,在YPD培养基中利用D‑葡萄糖生物合成异戊醇。Harris途径涉及醇脱氢酶(EC 1.1.1.‑)和酮酸脱羧酶(EC 4.1.1.1),利用上述2种酶构建共表达质粒,构建出产异戊醇的工程菌Po1g/pYLXP’‑kivd‑yqhd。结果表明,菌株Po1g/pYLXP’‑kivd‑yqhd可以在SD‑leu培养基中催化2g/L的α‑酮异己酸为底物生物合成51.9mg/L异戊醇;在YPD培养基中以40g/L的D‑葡萄糖为底物生物合成0.312mg/L异戊醇,是Po1g/pYLXP’菌株异戊醇产量的1.53倍。本发明是一种优化解脂耶氏酵母Po1g菌株Harris途径来提高生物合成异戊醇产量的方法,进一步的基因线路及发酵工艺优化有望大幅提高异戊醇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56841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0832379.1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使用酸性低共熔溶剂一步法催化生产微藻脂肪酸甲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布氏酸性低共熔溶剂及路易斯酸性低共熔溶剂制备、低共熔溶剂处理微藻生物质、水浴加热、萃取、旋转蒸发等步骤。本发明操作简单,催化剂无毒、可再生、生物可降解并且可以循环使用,催化效率高,是一种安全、快捷、高效的提取方法,采用本发明方法可充分发挥脂质在微藻细胞中快速积累的优势,为解决微藻生物柴油产业化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714393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159250.5
申请日:2023-09-09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异构酶途径以D‑木糖为底物全细胞合成D‑核糖的方法,涉及生物化工领域。本发明构建了携带有D‑葡萄糖异构酶(AcceGI)基因、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CcDPEase)基因和D‑核糖‑5‑磷酸异构酶(CdRPI*(R133D))基因的重组质粒pET28a(PB)N‑CcDPEase‑AcceGI‑CdRPI*(R133D);将该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构建出工程菌BL21/pET28a(PB)N‑CcDPEase‑AcceGI‑CdRPI*(R133D)。该菌含有将D‑木糖转化为D‑核糖的完整途径,作为全细胞催化剂可以直接将D‑木糖转化为D‑核糖,经限速步骤分析和优化后,菌株BL21/pET28a(PB)N‑CcDPEase×3‑AcceGI‑CdRPI*(R133D)可以将62.5g/L D‑木糖转化为2.922g/L D‑核糖。本研究是基于PPP生物合成D‑核糖的重要替代方案,进一步的转化工艺优化有望大幅提高D‑核糖的产量和转化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039109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111318079.9
申请日:2021-11-05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水系锌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添加剂、水系锌离子电池电解液及水系锌离子电池。所述用于水系锌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添加剂是水溶性壳聚糖;添加剂的质量占电解液总质量的0.1%~10%。本发明所提供的添加剂在电解液中可改善电解液与锌负极之间的界面环境,诱导锌负极附近离子浓度和电场均匀分布,有效解决了锌枝晶、锌腐蚀和锌负极钝化的问题,从而提升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此外,本发明所提供的添加剂来源广泛且绿色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3921793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178581.4
申请日:2021-10-10
Applicant: 郑州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48 , H01M4/58 , H01M10/054 , H01M10/056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机复合水凝胶电解质膜及其制备和在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的应用。该无机复合水凝胶电解质膜由无机复合明胶水凝胶膜和水相电解液组成;其中,无机复合明胶水凝胶膜由明胶/锌锰盐溶液和无机纳米颗粒均匀混合后成膜制得。本发明所提供的无机复合水凝胶电解质膜可使锌离子溶解/沉积过程均匀发生并能稳定锌负极表面附近溶液环境,有效解决了锌枝晶、腐蚀和钝化等锌负极问题,同时还对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起一定程度保护作用,从而显著提升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此外,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易得、绿色环保,适合大规模生产。本发明所提供的无机复合水凝胶电解质膜在储能领域特别是柔性可穿戴设备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