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99987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445314.2
申请日:2024-10-16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震监测的冲击地压工作面覆岩断裂线位态智能判识方法,涉及冲击地压技术领域。该方法待工作面正常回采后,选取整个工作面的倾向长度作为统计区间,并确定“单位长度”;然后确定工作面覆岩断裂线的拟合曲线,工作面推采过程中微震事件在倾向维度的微震事件累计频次与累计能量,进而确定工作面倾向维度的微震累计频次曲线与累计能量曲线;再建立工作面覆岩断裂线位置预测模型;最后采用工作面覆岩断裂线位置预测模型预测新工作面覆岩断裂线位置。该方法将工作面覆岩断裂高度与微震信号的频次和能量结合到一起,定量化表征工作面覆岩断裂高度,从而确定冲击地压工作面覆岩断裂线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834619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633165.6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内蒙古伊泰广联煤化有限责任公司 , 辽宁大学
IPC: E21B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电荷感应的区段煤柱稳定性动态监测系统及方法,通过电荷感应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矿井回采工作面区段煤柱的电荷感应信号,提取区段煤柱煤体内部的平均感应电荷量和最大感应电荷量的分布规律,根据含瓦斯、含水煤岩变形破坏电荷感应规律与煤岩体内部应力状态的耦合关系,可实时得出区段煤柱煤体内部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变形破坏速率,通过临界值法来判别电荷感应监测区段煤柱稳定性指标的监测值是否超过预警值,来说明区段煤柱监测区域是否具有冲击失稳危险,可较传统应力监测装置更快、更灵敏、实时动态监测到区段煤柱各区域的整体应力变化和变形破坏情况,是一种快速、全面、监测准确、安全的区段煤柱稳定性监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068414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125945.X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辽宁大学
IPC: G01V1/28 , G06N3/0464 , G06N3/006 , G06F18/15 , G06F18/2131 , G06F18/25 , G01V1/30 , G01V1/01 , G06N3/048
Abstract: 一种RFM网络的矿震预测方法,其步骤为:1)将原始矿震数据按照7:3的比例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2)使用改进的人工兔优化算法IARO对训练集所需的VMD的模态分量个数K和惩罚因子α这两个参数进行寻优;3)对训练集的矿震数据进行VMD分解:在得到步骤2)中的最优的K和α的组合后,使用VMD对矿震时间序列进行分解,分解后的数据包含多个规律性较强的IMF分量;4)将步骤3)分解后的数据输入到RFM网络中进行训练;5)再次使用IARO对测试集的数据进行参数寻优并进行VMD分解,将分解后的数据输入到训练好的模型之中进行测试,得到矿震预测结果。本发明通过上述方法,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矿震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RFM网络的矿震预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7970426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31518.2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辽宁大学
IPC: G01V1/01 , G01V1/28 , G06N3/0464 , G06F18/25 , G06F18/15 , G06F18/213 , G06F18/24 , G06F18/27 , G06F123/02
Abstract: 一种序列分解和多尺度联合模型的矿震预测方法,步骤为:1)对矿震事件数据预处理;2)对矿震数据使用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进行分解;3)分析分解之后每一个子序列的游走程度并进行划分;4)对分解之后的矿震数据进行处理,缓解矿震序列的分布偏移;5)将矿震数据通过多尺度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并保存最好的模型;6)保存预测的矿震事件的详细信息:加载已经训练好的模型,读取数据并对未来数据进行预测并保存在文件里。本发明通过上述方法,提供了一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矿震预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7475191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0791257.2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辽宁大学
IPC: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24 , G06V10/40 , G06N3/0464 , G06V10/82
Abstract: 一种特征对齐域对抗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方法,步骤如下:(1)信号采集;(2)数据扩充;(3)特征学习;(4)故障分类。改进特征对齐生成对抗网络构建真实数据与生成数据的最大均值差异机制,以卷积模块代替全连接模块,以实现对不平衡数据的扩充,可以满足域对抗神经网络DANN中源域与目标域数量平衡需求。DANN领域判别器对齐域间特征分布的同时会弱化特征提取器提取到的域内分类特征,为了使DANN标签分类器分类更准确,建立多尺度注意力机制筛选出重要故障相关信息,提取域判别不变下分类相关特征,并构建熵最小标签分类器,提高模型泛化能力。改进的域对抗神经网络可以更好的识别目标域样本的故障类别,完成滚动轴承不平衡样本下的故障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7473229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437967.1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改进小波降噪结合EMD的微震信号去噪方法,首先信号经过EMD进行分解,分解出多个IMF分量,计算各个IMF的分量相关权重值,然后利用相关权重法排除相关度弱的IMF分量往往是残余分量,将其视为无关分量,直接去除,由于在含噪的微震信号中,噪声含量越高的IMF的分量即分布在高频分量中,其相关权重就越大,因此本发明将最大的一个相关权重直接舍弃即噪声含量太高,信号成分太低,信号分量利用价值极低。然后求剩余的IMF分量权重平均值,最后将大于此相关权重的值的IMF分量进使用改进的小波阈值函数去噪法进行去噪处理,然后将处理完的部分高频IMF分量与低频IMF分量一起进行信号重构,以此得到一个去噪的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7252019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261131.0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辽宁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监测煤体应力预警冲击地压的临界指标值确定方法,涉及监测煤体应力预警冲击地压技术领域。首先确定巷道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地应力;并将巷道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地应力转化为巷道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采动峰值应力;然后明确应力计钻孔与应力计之间受载变形的互馈平衡特征表征曲线;最后将临界采动峰值应力作为应力计所安装的钻孔周围的“最危险应力”状态,通过绘制临界采动峰值应力作用下应力计所处的钻孔与应力计之间受载变形的互馈平衡特征表征曲线,进而确定应力计预警巷道冲击地压危险性的临界预警指标值。该方法充分考虑了预警初值与煤体冲击倾向性、应力计刚度、钻孔尺寸等因素间的耦合关联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433492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476279.X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无人机摄像图像拼接算法的优化方法,其步骤为:步骤1首先找到多张照片的交叉区域,把交叉区域作为特征点检测的目标区域;步骤2采用SIFT算法在两幅图像交叉区域中提取的特征点;步骤3在原来的BF暴力匹配的基础上加入极线约束方法进行特征点对的粗匹配;步骤4采用基于网格的运动统计GMS算法与RANSAC算法结合对特征点匹配对进行精提纯,以便得到更精确的拼接图像;步骤5利用单应性变换矩阵,将两张图像对准;步骤6采用加权平均融合算法,对拼接后的图像进行平滑处理,使其得到一张完整全景图。本发明通过上述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配准精度低,复原率低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047546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111372896.2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传感器三维空间联合布置的群智螺旋矿震定位方法,属于煤矿开采矿震监测定位领域。通过地面、深孔和井下联合布置传感器,对矿井进行全包围检测,形成三维立体空间监测网络,设计一种基于传感器三维空间联合布置的群智螺旋矿震定位算法,极大提高矿震监测能力以及矿震在垂直地层方向定位精度。实时监测传感器接收到震动波信号,当判断有矿震发生时,截取触发的传感器接收到震动波信号,并将台站编号、到时信息导入群智螺旋矿震定位算法,进一步确定震源位置。本发明通过群智算法中个体间的相互作用螺旋式搜索进行定位,增大了搜索空间,避免了传统算法陷入局部最优点,提高了矿震定位精度以及定位结果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165720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1546920.4
申请日:2022-12-05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一种基于感应电荷预测煤岩主破裂源的定位方法,首先在井下进风巷或回风巷煤岩电荷监测钻孔中布置不同面的电荷监测探头;通过探头监测到的煤岩电荷监测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将煤岩电荷探头实时采集到的电荷信号,通过电压信号的传输方式传输至CPU软件系统中进行数据存储、分析;最后确定煤岩主破裂源的空间坐标,预测出煤岩动力灾害煤岩主破裂的位置;解决了煤岩动力预警方法施工困难、预警无法定位等问题,同时为煤岩动力灾害预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不仅提高了煤岩动力灾害预警的效率,更提高了煤岩动力灾害预警的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