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31019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528856.X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陈敦辉 , 谈竹奎 , 徐玉韬 , 冯起辉 , 张后谊 , 吕黔苏 , 林呈辉 , 齐雪雯 , 辛明勇 , 孟学磊 , 鲁轲 , 张宣 , 代奇迹 , 王宇 , 张缘圆 , 毛钧毅 , 何雨旻 , 李继凯 , 刘畅 , 杨一帆 , 胡星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辅助变压器的无环流直流变换器及其调制方法,涉及直流变换器技术领域,所述直流变换器一次侧包括一个全桥主电路和一个复合式全桥三电平辅助电路,二次侧包括主整流单元和辅助整流单元。所述全桥主电路包括,多个开关管、主变压器的一次绕组和电感。所述全桥主电路中变压器原边绕组的上端与电感串联后连接至右桥臂中点,原边绕组的下端连接至左桥臂中点。所述主整流单元包括主变压器的二次绕组和多个整流二极管。本发明采用的调制方式能够使流过大电流的开关管以二次侧整流二极管实现ZCS,降低了变换器的开关损耗。辅助回路引入的阻断电容,能够有效消除环流,进而降低了辅助回路的导通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5818483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211447174.3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揭起电缆井盖工具,包括,安装单元,包括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板底端的多个支腿,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顶端的夹紧组件;揭起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夹紧组件上的支撑管,设置于所述支撑管一端的收卷组件、设置于所述收卷组件中,且穿过所述支撑管的两根连接绳,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绳上的挂钩;以及,驱动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收卷组件上驱动组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夹紧组价将支撑管固定在安装板上,收卷组件上的连接绳穿过支撑管,并将两个连接绳端部的挂钩与电缆井盖孔的进行挂接,最后通过驱动组件控制收卷组件转动对连接绳进行收卷,从而将被挂钩勾住的电缆井盖揭起。
-
公开(公告)号:CN118157201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166661.5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冯起辉 , 徐玉韬 , 陈敦辉 , 谈竹奎 , 吕黔苏 , 唐烁 , 林呈辉 , 高吉普 , 林大伟 , 李杨 , 张后谊 , 辛明勇 , 古庭赟 , 刘畅 , 武壮 , 孟学磊 , 甄帅 , 胡星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量路由器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直流配网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进线单元,包括交流10kVI路和交流10kVII路;控制单元,包括电力适配器、箱变、500kWAC‑DC变流器和双电源快速切换开关,所述交流10kV I路和电力适配器的10kV交流端口相连,经所述电力适配器变换后为750V直流端口和380V交流端口;负荷单元,包括750V直流母线和380V交流母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能量路由器协调控制方法,使其能够在不同的系统模式下能够与其他设备协调运行,为系统内的交直流负荷供电,并能够与直流母线上的其他电压源通过下垂控制方法实现并联运行,并接收中央管理层下发的指令实现与其他并联电压源的功率均分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705763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010429817.6
申请日:2020-05-20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V20/52 , G06V20/40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F18/25 , G01B11/28 , G01N3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计算棒的配网变压器实时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利用yolo3目标检测策略采集待检测的配网变压器图片并转化为图像数据传输到图像传感器内进行仿射变换输出相应的实际位置;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法采集变压器中的变压器油特征气体,融合WSMOTE策略进行预处理;基于分布式序贯评估气体泄露源位置策略构建定位模型检测配网变压器实际位置和预处理后的特征气体,结合AI加速器实时加快定位模型定位判断进程,输出定位结果;将定位结果导入贝叶斯分析模型内进行二次验证判定,得到配网变压器的位置信息并利用移动终端或树莓派显示器实时显示结果。本发明通过采用AI加速器的神经计算棒达到高速AI推理运算能力和低功耗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27781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107735.X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冯起辉 , 徐玉韬 , 谈竹奎 , 陈敦辉 , 武壮 , 张后谊 , 吕黔苏 , 林呈辉 , 齐雪雯 , 董意锋 , 高吉普 , 辛明勇 , 王宇 , 张缘圆 , 王少波 , 刘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电流应力直流变压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拓扑结构包括,三电平半桥模块、两电平全桥模块、变压模块和倍压整流模块;三电平半桥模块连接两电平全桥模块;两电平全桥模块通过变压模块与倍压整流模块连接;其中,两电平全桥的右桥臂第七开关管和第八开关管分别并联一个电容为第七电容和第八电容。本发明中采用的控制方式可实现两电平全桥电路中左桥臂的ZCS开通和关断,右桥臂的ZVS关断,ZCS开通,副边整流二极管的ZCS开通和关断,提高了直流变换器的可靠性。采用的控制方式使电流波形近似呈梯形波,相比于三角形波形减小了电流峰值,从而降低了器件的电流应力,降低器件的成本和导通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5818483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447174.3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揭起电缆井盖工具,包括,安装单元,包括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板底端的多个支腿,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顶端的夹紧组件;揭起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夹紧组件上的支撑管,设置于所述支撑管一端的收卷组件、设置于所述收卷组件中,且穿过所述支撑管的两根连接绳,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绳上的挂钩;以及,驱动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收卷组件上驱动组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夹紧组价将支撑管固定在安装板上,收卷组件上的连接绳穿过支撑管,并将两个连接绳端部的挂钩与电缆井盖孔的进行挂接,最后通过驱动组件控制收卷组件转动对连接绳进行收卷,从而将被挂钩勾住的电缆井盖揭起。
-
公开(公告)号:CN115776078A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1567045.8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头制作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包括推动组件,与推动组件连接的固定组件、与固定组件连接的夹紧组件、与固定组件连接的切割组件、与夹紧组件连接的运动组件,以及设置于固定组件下方的支撑存储组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推动组件和固定组件的配合可以对电缆线进行固定,通过推动组件和切割组件可以快速对线材表皮长度进行准确切割,通过推动组件与夹紧组件和运动组件可以快速把切割下来的线材表皮移除,使工作人员快速对电缆导线固定电缆头,并且无需多人操作,不易产生疲劳,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572887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1910857564.X
申请日:2019-09-09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4W88/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模无线通信终端及其通信方法,包括中央处理单元MCU、GPS定位模块、无线通讯集成模块和传感器,GPS定位模块、无线通讯集成模块和传感器均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MCU,无线通讯集成模块设置有NB‑IoT模块、LoRa模块和4G模块,传感器用于采集线路信息。本发明的通信方法中设定的权值算法所得出的阈值来确定对采集终端通信方式的选择,以适应不同通讯环境和数据的重要性等条件下顺利终端数据的传输,实现通信综合效果的最优化、配电网监控系统的稳定实时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673580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857851.8
申请日:2021-07-28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建模的窃电嫌疑判断方法,属于电力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窃电分析;S2:计算理论线损;S3:环网转供关系研究;S4:线损异常智能分析。本发明能够快速确定电能表、采集终端是否发生通信故障、用户是否窃电以及得出两者导致的损耗量。根据现有的数据找出通信损耗和窃电损耗,建立分类指标数据集,并以此建立精细分类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1078674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401586.1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网设备的数据识别与纠错方法,它包括:步骤1)根据数据项列表的数据项,从设备数据库采集数据;步骤2)对设备数据进行完整性校验;步骤3)对设备数据进行正确性校验步骤4)逻辑性校验;依据各数据的关系,检查数据项是否符合业务逻辑关系;若不符合,则需返回修改原数据后重新进行校验,若均正确,则完成数据识别与纠错过程;解决了现有技术数据识别与纠错需要人工识别的方法,这大大提高了状态评价及运维的人力物力成本,且准确度很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