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29081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10913252.2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 贵州正建兴业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块石填料地基有限元瞬时变形计算方法及装置,通过在块石填料地基上进行地基载荷试验以及利用自然安息角堆填试验获取块石填料的内摩擦角,进而计算得出块石填料的粘聚力,再通过有限元模拟载荷试验加载过程试算出弹性模量,从而获取较为真实的块石填料摩尔库仑塑性本构模型的变形参数,即块石填料地基土弹性模量,以用于建模计算块石填料地基上部建筑荷载作用下的瞬时弹塑性变形。整个过程操作简单、试验方便,计算结果准确、可靠,满足了岩土工程领域设计、施工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6502315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738015.7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 贵阳市投资控股集团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设计领域一种两端铰接受压斜撑钢管桩弯曲变形极限值计算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于坡脚处设置抗滑桩,于抗滑桩桩顶处背土一侧布置一道斜撑钢管桩,钢管桩与抗滑桩采取固定铰支座连接组成整体支挡结构体系,用于抵挡滑体下滑力及控制桩顶水平位移;通过对钢管桩进行受力分析,计算所承受轴向临界荷载值;建立弯曲变形挠曲线微分方程,获得其通解表达式,通过边界条件的引入,获得钢管桩跨中弯曲变形极限值,最终形成两端铰接受压斜撑钢管桩弯曲变形极限值的整套计算方法。本发明可以提高设计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有效减小抗滑桩桩径和埋深。
-
公开(公告)号:CN116663124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742038.5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 贵阳市投资控股集团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滑桩与斜撑钢管桩铰接支挡嵌固深度设计方法及装置,包括:在坡脚处设置抗滑桩,在抗滑桩桩顶和悬臂段中心处背土一侧分别设置撑钢管桩,确定斜撑钢管桩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向压力,得出抗滑桩最小嵌固段长度公式。其结构设置实现了对缓倾角顺层岩质边坡的有效支挡,避免了以往使用抗滑桩加锚索支护体系存在的弊端,成本低、支护方便、安装简单、受环境影响小,同时,通过对抗滑桩及斜撑钢管桩进行受力分析,得出抗滑桩嵌固段长度计算公式,方便了施工设计过程,确保了施工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方法和装置特别适合在应急救援和抢险的设计施工过程中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629081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913252.2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 贵州正建兴业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块石填料地基有限元瞬时变形计算方法及装置,通过在块石填料地基上进行地基载荷试验以及利用自然安息角堆填试验获取块石填料的内摩擦角,进而计算得出块石填料的粘聚力,再通过有限元模拟载荷试验加载过程试算出弹性模量,从而获取较为真实的块石填料摩尔库仑塑性本构模型的变形参数,即块石填料地基土弹性模量,以用于建模计算块石填料地基上部建筑荷载作用下的瞬时弹塑性变形。整个过程操作简单、试验方便,计算结果准确、可靠,满足了岩土工程领域设计、施工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582860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585113.3
申请日:2022-12-10
Applicant: 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7/13 , G06F119/14 , G06F111/04
Abstract: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顶端与沉陷道路刚性连接钢管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测量获取粉质粘土的厚度;建立钢管桩上任意一点的力矩平衡方程和挠曲线微分方程,并将所述力矩平衡方程代入所述挠曲线微分方程整理得到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得出所述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通解;对所述通解求导得到求导结果,并将两组边界条件代入所述求导结果得到边界方程;同时将顶端的挠度值代入并与所述边界方程联立得到五元一次方程组;令所述五元一次方程组的系数矩阵行列式的值为0,并展开得到超越方程,进而得出钢管桩的临界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989467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110254794.4
申请日:2021-03-09
Applicant: 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E02D17/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简化毕肖普法土质边坡深埋抗剪桩支护结构设计方法,其实施过程如下:初步确定深埋抗剪桩在边坡上的布置位置,排距和桩间距均为s,桩径为D;选取一列抗剪桩及其计算宽度范围内的边坡作为计算单元,根据滑面形式,将该计算单元的滑体部分划分为n个条块,用i表示其中任意条块,设置抗剪桩数量为m排,当i=k+1~k+m时表示包含抗剪桩的条块。基于简化毕肖普法对各条块进行受力分析,考虑由钢筋抗剪能力提供的抗滑力,计算边坡在安全系数为Fs时抗剪桩所需钢筋束横截面积Asp,由此进行钢筋束的配置。本发明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兼顾经济性,且有利于节省工期,减小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29423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902686.8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 贵州正建兴业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竖向深埋小直径抗滑桩加固岩体外倾结构面设计方法,属于边坡支护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岩体外倾结构面倾角θ、内摩擦角粘聚力c、滑体重度γ,滑体高度H,以及确定单根深埋小直径抗滑桩所承担滑体宽度b,水平延申长度l;计算抗滑力最大时深埋小直径抗滑桩的挠曲倾角β1,之后计算深埋小直径抗滑桩的截面参数、轴力及锚固长度。本发明考虑深埋小直径抗滑桩桩身轴力对抗滑的积极作用,推导变形过程中深埋小直径抗滑桩所能提供抗滑力的最大值,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设计结果,且相较经验设计方法可以节约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5329275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942115.7
申请日:2022-08-08
Applicant: 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 贵州正建兴业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IPC: G06F17/18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岩土工程原位试验领域一种考虑多次碰撞的动力触探杆长修正值计算方法,首先计算土体对探杆的加速度初始值,之后计算第i次碰撞后的落锤速度、探杆速度、探杆动能增量,直到碰撞后落锤的速度等于探杆的速度或落锤的速度等于0,停止计算;将每次碰撞后探杆动能增量总和和落锤最终时的动能之和作为动力触探有效锤击能,使用动力触探有效锤击能修正土体对探杆的加速度,使用迭代法修正动力触探有效锤击能,使用迭代法计算杆长修正系数。本发明考虑落锤与探杆间非完全弹性碰撞、落锤与探杆的多次碰撞、土体对探杆的阻力的特点,可为动力触探试验杆长修正值计算提供指导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27048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42149.6
申请日:2022-08-08
Applicant: 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 贵州正建兴业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7/1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原位试验领域一种考虑多次碰撞的动力触探动贯入阻力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计算土体对探杆的加速度初始值,计算第i次碰撞后的落锤速度、探杆速度、探杆动能增量,直到碰撞后落锤的速度等于探杆的速度或落锤的速度等于0,停止计算;将每次碰撞后探杆动能增量总和和落锤最终时的动能之和作为动力触探有效锤击能,使用动力触探有效锤击能修正土体对探杆的加速度,使用迭代法修正动力触探有效锤击能,并计算动贯入阻力。本发明较现有的动贯入阻力计算方法相比,考虑了落锤与探杆间非完全弹性碰撞、落锤与探杆的多次碰撞、土体对探杆的阻力的特点,可为动力触探试验提供指导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239555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110557948.7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土层竖向渗流破坏模式判别方法,其过程包括:(1)土层编号及获取土层计算参数;(2)根据临界水力坡降计算“临界水头差”;(3)确定总水头差并计算各个土层的“计算承担水头差”,开始第1次土层渗流破坏模式判别循环;(4)对比“土层临界水头差”和“土层计算承担水头差”,分3种情况判别;(5)根据各个土层不同判别情况开始相应的判别循环。本发明提出了“土层计算承担水头差”、“临界水头差”和“未承担额外水头”的概念,用水头损失的传递代替了土力学中渗透力传递的概念,并采用循环分析方法解决了土层被水流冲散情况下的土层破坏判别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