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336470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1910616077.4
申请日:2019-07-09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西安许继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变压器系统、变压器及其故障穿越控制方法,属于双向隔离直流电压变换技术领域,电力电子变压器包括:至少一个模组,每个模组包括高压半桥模块和双向直流变换单元,高压半桥模块包括高压上臂支路和高压下臂支路;还包括自阻断模块,与各模组的低压侧并联,该自阻断模块包括低压半桥模块,低压半桥模块包括低压上臂支路和低压下臂支路,低压下臂支路用于连接低压侧直流电网,低压上臂支路和低压下臂支路连接成的总支路与所述各模组的低压侧并联。通过模组的高压侧设置的半桥模块和自阻断模块中半桥模块的配合控制,使本发明的电力电子变压器具备故障穿越能力,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947221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711411799.3
申请日:2017-12-23
Applicant: 西安许继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直流故障穿越方法,应用于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电力电子变压器有两种工作模式:一种为稳压模式,即稳定低压侧电压;一种为功率模式,即向交流电网输送功率。针对这两种工作模式本发明当电力电子变压器检测到微电网出现直流故障时,DCDC装置快速封锁脉冲并根据电压跌落值计算需要提供的短路电流,MMC装置稳定中间级母线电压,计算好需要提供的短路电流后,解锁DCDC装置脉冲,输出短路支撑电流,直到母线电压恢复正常,将MMC装置切换到故障前的运行模式,完成直流故障穿越。本发明能够有效改善微电网系统的供电电源质量,提高微电网系统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687505B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1811383907.5
申请日:2018-11-20
Applicant: 西安许继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变流器并联的频率控制方法及装置,属于微电网控制技术领域,通过控制主变流器工作在定频控制模式、从变流器工作在频率偏差控制模式,当负荷未超出主变流器的额定容量时不投入从变流器,而是处于热备用状态,当负荷超出主变流器的额定容量,使微电网系统的频率发生偏移时投入从变流器,实现了多变流器并联的微电网系统的频率稳定控制,同时,可减少变流器低效、高谐波的轻载运行工况,提升微电网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电能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697837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420115.1
申请日:2020-05-18
Applicant: 西安许继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2M3/3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三电平双向CLLLC谐振变换器的直流变压器拓扑及控制方法,拓扑包括高压侧拓扑、低压侧拓扑以及双向CLLLC谐振变换器;所述高压侧拓扑包括N个串联的半桥三电平电路,所述低压侧拓扑包括N个串联的全桥电路,每组所述半桥三电平电路与全桥电路通过所述双向CLLLC谐振变换器对应连接。此拓扑具有电压等级高的特点,从而降低直流变压器系统所需模块数量,减少系统占地面积和成本,降低系统发生故障的概率,并且该拓扑采用等效脉冲扩展发波法,可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全范围软开关以及串联器件的均压。本发明提出了模块间移相控制,减小了低压侧并联模块输出总电流的纹波。N个模组的高压侧串联、低压侧并联的拓扑结构,适合于高压大容量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7888105B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711207875.9
申请日:2017-11-27
Applicant: 西安许继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2M7/5387
Abstract: 一种三相三电平变流器空间矢量调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三相三电平变流器空间电压矢量的每个扇区划分为两个区间;步骤2:根据三相三电平变流器所需输出的三相正弦电压,计算出空间电压矢量的角度;步骤3:根据空间电压矢量角度所处的区间,确定需要采用的调制方式及调制区间;步骤4:按照确定的调制方式及所属扇区,进行调制。本发明通过划分不同调制方式及调制区间调整中矢量作用时间的长短,从而减小中点电位的波动,在降低开关损耗的基础上实现了中点电位的平衡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7863889B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711226916.9
申请日:2017-11-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西安许继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M5/10 , H02M5/458 , H02M7/538 , H02M7/5387 ,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网扰动装置,包括三条桥臂,各条桥臂分别对应三相交流电中的其中一相,各条桥臂上级联设置有至少两个AC/AC变换模块,各桥臂上的第一个AC/AC变换模块的用于连接外部设备的一端星型连接,构成电网扰动装置的第一端口,用于连接三相电网;各桥臂上的最后一个AC/AC变换模块的用于连接外部设备的一端星型连接,构成电网扰动装置的第二端口,用于连接分布式发电系统。桥臂上的所有的AC/AC变换模块共同承担桥臂两端的电压,因此,各AC/AC变换模块中的功率器件的承受电压很低,不需要电压等级较高的功率器件,功率器件的运行可靠性较高。并且,取消了工频变压器,因此,电网扰动装置具有体积小和效率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888105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1207875.9
申请日:2017-11-27
Applicant: 西安许继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2M7/5387
Abstract: 一种三相三电平变流器空间矢量调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三相三电平变流器空间电压矢量的每个扇区划分为两个区间;步骤2:根据三相三电平变流器所需输出的三相正弦电压,计算出空间电压矢量的角度;步骤3:根据空间电压矢量角度所处的区间,确定需要采用的调制方式及调制区间;步骤4:按照确定的调制方式及所属扇区,进行调制。本发明通过划分不同调制方式及调制区间调整中矢量作用时间的长短,从而减小中点电位的波动,在降低开关损耗的基础上实现了中点电位的平衡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4993685B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510380001.8
申请日:2015-07-0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西安许继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2M1/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光伏逆变器的智能轮换休眠控制方法,该方法为:根据当前处于运行状态的光伏逆变器模块个数、每个光伏逆变器模块额定功率及总输出功率,计算当前光伏逆变器的负载率,若当前光伏逆变器的负载率小于最佳负载率下限值,依次切除正在运行的光伏逆变器模块,直到当前光伏逆变器的负载率高于最佳负载率下限值;若当前光伏逆变器的负载率大于最佳负载率上限值,依次投入处于停机状态的光伏逆变器模块,直到当前光伏逆变器的负载率低于最佳负载率上限值。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使当前逆变器的负载率时时处于最佳负载率区间,提高逆变器系统在不同负载时的转换效率,减小能量的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06019174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573412.3
申请日:2016-07-20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西安许继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R31/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DC‑DC功率模块的测试电路及方法,属于电力电子测试技术领域,其中测试电路包括直流电源,第一待测DC‑DC模块,第二待测DC‑DC模块。所述直流电源提供待测模块需要的直流电;所述第一待测DC‑DC模块、第二待测DC‑DC模块和直流线路连接成环路。这种测试电路结构简单、容易实现,能大大降低测试的耗能问题,节约变压器DC‑DC功率模块的测试成本。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DC‑DC功率模块的测试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4505841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726874.5
申请日:2014-12-03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西安许继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4 , Y02E40/50 , H02J3/26 , H02J3/18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网不对称短路故障的静止同步发电机无功支撑控制方法,通过实时计算并网点电压不平衡度,动态输出负序无功电流,仅对发生短路故障的其中一相或两相进行无功支撑;通过采用指令电流限幅策略,可保证随着不对称度增大,以最大限度输出负序无功电流,实现最大程度的负序电流支撑控制。该控制策略可有效避免原有控制策略因注入三相对称无功电流引起的过补偿和过压问题,为不对称短路故障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