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85312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1811378012.2
申请日:2018-11-19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10/0635 , G06Q50/26 , G06F17/18 , G06F119/02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域次降雨事件下淤地坝系失效风险评价方法,步骤包括:1)收集淤地坝资料及次降水资料;2)建立淤地坝上下游之间拓扑关系判别函数,对淤地坝逐级编号;3)建立每座淤地坝的坝高‑库容曲线函数,找到最大场次降水量;4)模拟出一个降雨量;5)建立淤地坝溃坝判别函数;6)建立流域淤地坝系连锁溃坝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出淤地坝系每座坝的溃坝临界降雨量和溃坝顺序;7)计算淤地坝系失效风险概率;8)计算溃坝临界雨量所对应的淤地坝系失效风险概率及淤地坝系累积失效风险概率,划分风险区,根据最大场次降水量评价该流域淤地坝系失效风险等级。本发明的方法,凭借较少数据快速判别淤地坝系失效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6658166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609784.7
申请日:2023-05-26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 陕西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 , 陕西生态产业有限公司
IPC: E21C4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针对砒砂岩采煤沉陷区的土层重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红粘土与水混合后制作成隔水层铺设于地面沉稳后的砒砂岩采煤塌陷区内部表层;将煤矸石碎石制作成蓄水层填满砒砂岩采煤塌陷区并进行压实;将煤矸石粉末与土壤混合后制作成保水层铺设在蓄水层上方,完成修复。本发明的针对砒砂岩采煤沉陷区的土层重构修复方法,有效利用煤矸石固废材料和砒砂岩区红粘土材料,将已经沉稳的煤矿塌陷区进行修复,通过形成下部拦截、中部蓄水和上部保水的土层结构,增加土壤水分涵养,促进植被快速恢复,减少煤矿沉陷区的水土流失。
-
公开(公告)号:CN115606469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350244.3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 , 西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黄土丘陵区抗旱造林的方法,及造林整地技术领域,用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88542”隔坡反坡水平沟整地及造林使用。本发明实现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在传统的水平沟整地的基础上提高了整地规格、改变了水平沟与等高线的倾斜度,使水平沟向内反坡,利于雨水向水平沟内部汇流、增强了雨水入渗速度和数量,能够有效拦蓄径流,除暴雨外一般能全部拦蓄坡面降水产生的径流,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有利于大面积收集天然雨水,存储与土壤中、减少浇灌,提高了造林成活率,降低了灌溉成本,增加土壤水分、提高土壤养分,形成更利于苗木成活的生境条件,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成林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636171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487454.0
申请日:2018-12-06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IPC: G06Q10/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635 , G06Q10/0639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植被恢复的综合诊断与风险评价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确定研究区域,收集研究区年NDVI遥感数据;确定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异特征、年植被覆盖度变化的趋势特征、年植被覆盖度变化的持续性特征、年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突变性特征、年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分布函数特征;建立与植被覆盖度对应的风险等级,计算每个植被覆盖度像元中每一个植被覆盖度级别的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发生概率最大的植被覆盖度级别对应的风险等级为该像元的植被恢复风险等级,则该区域为该等级风险区。本发明的一种区域植被恢复的综合诊断与风险评价方法,凭借较少的数据高效的对研究区域植被恢复进行诊断与风险评价,为区域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9543147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256521.8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域降雨径流关系非线性快速诊断及归因分析的方法,首先确定研究流域,收集研究流域控制水文站年径流量与流域雨量站的年降雨量数据;得出最优理论概率分布函数;使用阿基米德家族Copula函数建立年降雨量和年径流量降雨径流关系的理论最优二维联合分布函数;得到理论最优二维联合分布的似然比统计量,计算样本的似然比统计值,确定突变点;假设突变年份之前为自然时期,并将自然时期作为基准期,突变年份之后为人类活动影响的时期;建立降雨径流模型,重构年径流量资料;将年径流量资料和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对径流变化影响的贡献率,本发明提高了快速进行流域降雨径流关系诊断的的效率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398760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111561902.9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区域植被覆盖度与降水关系非一致性识别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步骤确定研究区域,收集研究区域NDVI和降水数据;进行降水插值,计算获得植被覆盖度数据;基于GAMLSS模型,构建区域植被覆盖度与降水关系一致性和非一致性的若干可能情景,选择备用概率分布函数,分别计算AIC值;采用AIC最小准则,优选的最优概率分布函数;采用AIC最小准则,优选出植被覆盖度与降水之间的关系模型;识别植被覆盖度与降水之间关系是否存在非一致性;识别区域植被覆盖度与降水之间非一致性关系类型的空间分布,本发明可以准确有效的识别区域植被覆盖度与降水之间的非一致性空间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5517041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316316.2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 , 西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旱区植被成活率的正方形漏斗式集流整地方法,主要应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且坡度在15°~20°左右的坡面上。以坡面为单位,在坡面上沿等高线方向在坡面中间位置布设腰线作为基准线,正方形漏斗式整地坑在基准线两侧展开,按照坡度的不同确定布设间距以达到最佳的集水拦沙的作用。死土培埂、活土回填达到土壤的最佳利用,集水面设计可以有效的提高正方形漏斗式整地坑的集水集沙的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极大的提高集流拦沙的效果,明显改善立地条件,大大改善土壤养分条件,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657287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1811432924.3
申请日:2018-11-28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综合得分法水文模型精度识别的方法,步骤包括:1)收集整理研究区各水文站的水文资料;2)对水文资料进行前期处理,分析各站点资料的趋势性变化,划分模型率定期及验证期,进行水文模型模拟及参数率定,计算各模型精度评价指标值;3)对研究区各水文站降雨量及径流量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值;4)对各指标隶属度值先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指标敏感性排名;进行指标的层次分析得到指标权重;5)构建模型综合指标,根据综合指标进行各模型精度评价。本发明的方法,不仅考虑了各评价指标的固有性质,还考虑各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影响权重,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模拟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968237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71906.3
申请日:2022-05-24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可交互式的区域降水量批提取方法,步骤为:步骤S1,收集地面气象观测站降水量监测数据;步骤S2,使用ArcGIS软件,根据用户研究区提取区域内地面气象观测站基础信息,并将区域内站点I D导出为id.txt;步骤S3,将降水量监测数据与id.txt放置在同一文件夹;步骤S4,基于R语言构建可交互式的区域降水量批处理软件,包含菜单栏区域、运行区域、状态栏区域;步骤S5,构建完软件后可进行连贯的区域降水量批处理操作;具有提取速度快、便捷、可靠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059369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241593.3
申请日:2019-03-28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因子时滞效应的分析方法,具体为:收集研究区气象站年降水数据、年气温数据以及年NDVI遥感数据;计算得到年植被覆盖度时间序列栅格数据、年降雨量时间序列栅格数据和年气温时间序列栅格数据;将逐年植被覆盖度、逐年降雨量、逐年气温时间序列栅格数据分别转化为时间序列文本形式的数值数据;计算得到植被覆盖对降水和气温的时滞效应的滞后年限、达到滞后年限时的相关性、最强时滞效应时的滞后年限以及最强时滞效应时的相关性。该分析方法,可以凭借较少的数据快速简单的计算研究区域的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因子时滞效应,为区域生态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