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卤化、芳基酰基化以及烷基化反应改性沥青提升其抗老化性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99686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094850.0

    申请日:2025-01-21

    Abstract: 一种通过卤化、芳基酰基化以及烷基化反应改性沥青提升其抗老化性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70#基质沥青加热至130℃~180℃,加入改性剂、催化剂得到混合物,加热、搅拌,反应结束后出料、成型、制样,得到改性后的沥青;本发明采用有机化学的策略,采用廉价的卤化试剂、芳基酰基化试剂以及迈克尔受体,在加热条件下,沥青中的芳香组基团发生卤化反应/酰基化反应/烷基化反应,在分子层面上对沥青进行改性,使得沥青中的芳香组分更加稳定,不易发生氧化或缩聚缩合反应,使其抗老化性能从根本得到改善,整个改性过程反应条件简单,有利于工业化应用。

    一种沙米多芬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2704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67187.8

    申请日:2024-02-06

    Abstract: 一种沙米多芬中间体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将化合物Ⅰ纳曲酮(17‑(环丙甲基)‑4,5‑环氧‑3,14‑二羟基吗啡烷‑6‑酮)和化合物Ⅱ(N‑苯基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或三氟甲磺酸酐在三乙胺和二氯甲烷溶剂中室温反应制备化合物Ⅲ,反应时间为10~20小时;然后化合物Ⅲ在钯类催化剂、配体、有机溶剂、碱、胺、添加剂和羰基化合物中进行反应制备沙米多芬中间体;相比现有的合成方法,本发明合成路线短,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过程易于控制,可以更加廉价地制备沙米多芬中间体,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以HX为卤源的远端卤代烷基酮及其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77935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516201.7

    申请日:2021-05-12

    Abstract: 以HX为卤源的远端卤代烷基酮及其合成方法,氮气氛围下加入环烷基过氧醇和醋酸铜催化剂,再加入HCl、HBr、以及HI溶液作为卤素,常温下搅拌;反应结束后,加入足量的水萃取反应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最后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将有机相减压浓缩,除去溶剂;将有机相进行柱层析得到目标产物;本发明以工业大宗类原料HCl、HBr、以及HI溶液作为卤素来源,实现C‑C键裂解的自由基卤代,以较高的收率得到远端卤代烷基烷基酮类化合物。反应的副产物是水,减少了环境污染,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益。

    一种由不同取代环烷酮一步制备腈类化合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93346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0856278.3

    申请日:2022-07-15

    Abstract: 一种由不同取代环烷酮一步制备腈类化合物的方法,以取代环烷酮作为起始原料,采用绿色无污染的空气或氧气作为氧化剂,在可见光诱导下,采用氨化试剂、助催化剂,结合氧化剂以及光催化剂实现2‑位取代环烷酮碳‑碳键裂解/氰化反应;本发明廉价的金属盐催化反应进行条件温和,无需高温高压以及强氧化试剂,操作过程简单,后处理简单,对环境污染小,催化剂廉价易得、成本低廉,污染小,有较强的应用潜力。

    一种己二酸的制备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548958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894264.6

    申请日:2021-08-05

    Abstract: 一种己二酸的制备方法,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光敏剂催化,在空气、氧气或双氧水的氧化环境下环己酮合成己二酸,该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效率高,成本低廉;此外,该反应可通过连续流动反应器,扩大反应物用量,提高反应效率,缩短反应时间,为进一步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含刚性环状结构的聚芳醚酮基电介质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536880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211135971.8

    申请日:2022-09-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含刚性环状结构的聚芳醚酮基电介质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通过在聚芳醚酮合成过程中,在其分子主链上引入刚性环状结构获得新型聚芳醚酮基共聚物,进而将其制备为电介质薄膜的方法。刚性环状结构的引入,不仅提升共聚物薄膜的耐热性,还有效降低漏导电流,提高击穿场强及储能密度。采用溶液流延法可方便制备共聚物薄膜,经高温退火处理后,获得耐高温、高储能电介质薄膜。本发明中电介质薄膜的稳定使用温度不低于150℃,在高温下,其击穿强度达500‑750MV/m,储能密度达5.0‑10.0J/cm3,能量可释放效率不低于90%。同时,经过5000次电容充放电测试,可释放效率不低于90%,关键指标均优于现有耐高温商业化工程薄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