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2248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106790.1
申请日:2024-08-13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 成都劳恩普斯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酸盐岩储层在线酸压方法,包括:基于目标储层特征以及酸压改造方案,获取酸压过程中不同黏度、不同浓度酸液在裂缝中的平均温度、酸蚀裂缝参数,确定满足要求的酸液浓度以及黏度范围;配置不同稠化剂浓度的酸液,根据裂缝平均温度,开展室内流变实验,获取不同稠化剂浓度的酸液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确定满足酸液不同黏度要求的稠化剂浓度;计算泵注不同浓度、不同黏度酸液对应的工业原酸排量、清水排量、稠化剂排量以及其他添加剂排量;布置在线酸压施工地面设备,进行酸压施工,动态调整排量,实现在线酸压。本发明能够实时调控酸压施工中酸液浓度、黏度、用量,从而实现碳酸盐岩储层更安全、高效、可控的增产改造。
-
公开(公告)号:CN111394085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0322338.4
申请日:2020-04-22
Applicant: 成都劳恩普斯科技有限公司 ,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含量水性降阻剂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粉体降阻剂水化速度慢、油性悬浮降阻体系破胶后油性残留,不环保、水性降阻悬浮体系粉体含量低的技术问题。其制备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聚丙烯酰胺20~50份;聚甲基丙烯酰胺20~40份;溶剂A:22份~66份;溶剂B:4份~12份;溶剂C:6份~18份;悬浮剂:1份~3份;表面活性剂:3份~6份;所述溶剂A为烷基酰胺类类;所述溶剂B为聚乙二醇类;所述溶剂C为多元醇或多元醇酯类。本发明提供的高含量水性降阻剂,不仅具有水化速度快、粉剂含量高、储存稳定性好的特性,能够实现一体化作业和在线混配。
-
公开(公告)号:CN115058241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210855027.3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成都劳恩普斯科技有限公司 , 西南石油大学
Inventor: 郭建春 , 任山 , 杨浩 , 马应娴 , 王琨 , 王继宇 , 卢聪 , 张嘉鹏 , 赵志红 , 张绍彬 , 路千里 , 郭青松 , 刁素 , 陈迟 , 雷欣 , 周明源 , 唐朝钧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压裂井支撑剂高效铺置技术的纤维与传统支撑剂复合体的结构稳定剂及制备方法,涉及油气田储层改造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结构稳定剂由如下成分组成:水,无机盐,高岭土,氮掺杂改性氧化石墨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短链烷基糖苷和聚丙烯酰胺。能够解决目前体积压裂在采用滑溜水时,支撑剂与纤维结合不紧密,导致在输送过程中纤维和支撑剂分离,纤维从复合体中逸出率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755892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011491424.4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成都劳恩普斯科技有限公司 , 西南石油大学
IPC: B01F1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压裂液添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压裂用施工实时水质自动在线调节粘度的系统及方法,包括中央控制单元以及分别与中央控制单元连接的水质监测单元、粘度监测单元和液添控制单元;水质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混砂车搅拌罐中液体的水质情况,并将检测到水质检测数据实时发送给中央控制单元;粘度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混砂车搅拌罐中液体的粘度情况,并将检测到粘度数据实时发送给中央控制单元;液添控制单元,包括连通在药剂箱和混砂车搅拌罐之间的传送机构;中央控制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水质检测数据和粘度数据,中央控制单元通过液添控制单元调节加注管向混砂车搅拌罐加注药剂的加注情况。本发明能够实时准确地调节施工液体的粘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394085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322338.4
申请日:2020-04-22
Applicant: 成都劳恩普斯科技有限公司 ,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含量水性降阻剂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粉体降阻剂水化速度慢、油性悬浮降阻体系破胶后油性残留,不环保、水性降阻悬浮体系粉体含量低的技术问题。其制备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聚丙烯酰胺20~50份;聚甲基丙烯酰胺20~40份;溶剂A:22份~66份;溶剂B:4份~12份;溶剂C:6份~18份;悬浮剂:1份~3份;表面活性剂:3份~6份;所述溶剂A为烷基酰胺类类;所述溶剂B为聚乙二醇类;所述溶剂C为多元醇或多元醇酯类。本发明提供的高含量水性降阻剂,不仅具有水化速度快、粉剂含量高、储存稳定性好的特性,能够实现一体化作业和在线混配。
-
公开(公告)号:CN115263266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07710.7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E21B4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酸盐岩储层的逆序酸压方法,包括:S1:基于目标储层的工程地质特征,计算在注入一定量的前置液条件下形成的水力裂缝几何尺寸和水力裂缝中的平均温度;S2:计算水力裂缝中形成稳定黏性指进所需的高黏酸液与低黏酸液的黏度比和注酸量;S3:开展室内酸液流变性实验,基于S2确定的高黏酸液与低黏酸液的黏度比,确定满足逆序注酸黏度比的酸液体系;S4:由S3确定的酸液体系和S2确定的注酸量,开展逆序酸压施工,即多级交替注入高黏酸液与低黏酸液。本发明原理可靠,操作简便,通过利用酸液体系的黏性指进现象增加酸液在水力裂缝中的非均匀刻蚀,能够有效提高裂缝导流能力和酸液有效作用距离,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502685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11410880.1
申请日:2020-12-03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热效应的碳酸盐岩储层交替酸压级数优选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地层条件和工程条件计算井筒温度场;S2、根据交替级数确定各级压裂液、酸液注液时间和实验温度;S3、根据步骤S2确定的时间和温度,开展不同交替级数下的酸刻蚀实验和导流能力实验;S4、根据储层闭合压力,确定不同交替级数下的无因次导流能力;最大无因次导流能力对应的交替级数即为最优交替级数。本发明的优选方法中考虑了交替酸压中的交替级数变化引起的各级工作液注入温度变化对交替酸压的酸刻蚀形貌与导流能力影响,使得交替级数优选结果准确真实可靠,对碳酸盐岩储层交替酸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871359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764867.X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超高温酸液在裂缝中流动的平板夹持器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上层板、中层板、下层板,上层板腔体、中层板腔体以及下层板腔体合围组成箱体岩板室,上层板腔体中安装有上层待测试岩板,下层板腔体中安装有下层待测试岩板,上层待测试岩板与下层待测岩板之间形成间隙用于模拟裂缝宽度,调节垫片在放置上层待测试岩板与下层待测试岩板之前分别安装于上层板腔体和下层板腔体的腔体底部。本发明中的平板夹持器结构简单可靠,用静态密封方式,密封简洁,密封性能好,能够有效消除边界效应的影响,确保岩板内部流场稳定,提高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待测试岩板的测试,提高了平板夹持器的通用性和互换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78266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637781.1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E21B43/27 , E21B43/267 ,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就地条件下酸蚀填砂裂缝有效缝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多个具有相同地下水力裂缝形貌的实验岩样;S2:开展不同酸刻蚀实验条件下的酸刻蚀水力裂缝模拟实验,获取各实验条件下的酸刻蚀形貌;S3:测试就地条件下水力裂缝范围内填砂裂缝导流能力,绘制酸蚀填砂裂缝导流能力与水力裂缝长度关系曲线;S4:结合目标储层要求停产时剩余的导流能力曲线,由两曲线交点确定酸蚀填砂裂缝有效缝长。本发明能够体现出酸蚀填砂裂缝在缝长上方向上的导流能力分布,并考虑生产需求,确定酸蚀填砂裂缝有效缝长,实现客观评价就地条件下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和酸蚀填砂裂缝长度的双重目的,为深层碳酸盐岩酸蚀加砂压裂提供可靠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9520884B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811602500.7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测量同向渗吸与反向渗吸采出量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该装置由待测岩心1、夹持器2、储液容器3、活塞4、恒温箱5、储液罐6、电动机7、自吸泵8、烧杯11、计算机12、围压泵13、压力表14组成,所述夹持器2内装有待测岩心1,左端连接储液容器3,右端连接活塞4;所述储液容器3内有螺旋叶片32,上端连接储液罐6,下端连接烧杯11,还分别连接电动机7与自吸泵8,自吸泵8的出液管线延伸至位于电子天平10上的量筒9内;夹持器2下端出液管线延伸至位于电子天平19上的量筒18内;电子天平连接计算机。利用该装置可定量测定高温高压条件下同向渗吸与反向渗吸采出量,为研究真实地层条件的渗吸驱油动态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