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900232B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910207111.2
申请日:2019-03-19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针对膏盐岩裂缝性地层钻井液漏失严重,且难以控制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考虑缝面可溶盐溶解对缝宽影响的裂缝性地层钻井液防漏方法。方法首先获取地层裂缝宽度分布特征,并以此研制缝面含可溶盐的裂缝模块。其次,开展钻井液浸泡裂缝面实验,溶解缝面可溶盐。测量可溶盐溶解后裂缝渗透率,基于渗透率与缝宽关系,计算裂缝宽度,优化钻井液固相粒度分布,并保证固相最大粒径略大于可溶盐溶解后地层最大缝宽。配制钻井液,室内评价优化钻井液预防漏失能力。本发明充分考虑了缝面可溶盐的溶解对缝宽的影响,优化钻井液固相粒度分布,在一定程度上能为钻遇膏盐岩裂缝性地层钻井液防漏工作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9946437B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910300088.1
申请日:2019-04-15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与天然气行业致密储层的储层保护领域,提供了一种兼顾基块与裂缝系统的裂缝性致密储层工作液损害评价方法。通过对岩心柱塞一端端面的裂缝部分进行密封,使得测试流体先经基块后入裂缝,模拟了裂缝性致密储层油气产出过程中的多尺度传质路径,通过单次的工作液循环,可测定岩心柱塞中基块和裂缝在工作液作用后的综合损害程度与基质与裂缝的损害占比,使工作液中添加的储层保护材料更具针对性。本发明操作简单,能够有效解决当前裂缝性致密储层工作液损害评价面临的问题,对于致密储层的保护储层工作液体系的优选、油气藏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9944588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210542.4
申请日:2019-03-19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针对钻遇富含可溶盐孔隙型储层,钻井液漏失与储层损害问题严重现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可溶盐溶解的钻井液储层保护性能优化方法。方法首先测定储层岩心孔喉分布,并开展逐级降低矿化度流体驱替实验,明确岩心渗透率随流体矿化度的变化,以此为依据设计钻井液矿化度。其次,测定盐溶后岩心孔喉分布,基于此,优化钻井液固相粒度分发布,并保证固相最大粒径略大于储层最大孔喉尺寸。配制钻井液,通过室内实验评价优化钻井液储层保护性能。本发明充分考虑钻井液对储层可溶盐的溶解及其对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优化设计钻井液矿化度与固相材料粒度分布,为钻遇富含可溶盐孔隙型储层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0361306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810176741.3
申请日:2018-03-03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1N15/02
Abstract: 针对目前缺乏深井钻井过程中固相粒度降级评价方法与体系,本发明提供一种钻井液固相粒度降级实验评价方法。运用激光粒度仪测试固相颗粒初始粒度分布。将实验样品分散于密闭容器内模拟钻井液中,并将密闭容器放入变频式滚子加热炉,在储层温度压力条件下设置滚动时间,模拟钻井液循环复杂条件下固相粒度降级过程。实验过程采用高硬度不易发生粒度降级的材料作为标定实验。测试降级后固相颗粒粒度分布,计算颗粒粒度降级率,为考虑粒度降级的储层保护钻井液固相粒度分布优化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9946437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300088.1
申请日:2019-04-15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与天然气行业致密储层的储层保护领域,提供了一种兼顾基块与裂缝系统的裂缝性致密储层工作液损害评价方法。通过对岩心柱塞一端端面的裂缝部分进行密封,使得测试流体先经基块后入裂缝,模拟了裂缝性致密储层油气产出过程中的多尺度传质路径,通过单次的工作液循环,可测定岩心柱塞中基块和裂缝在工作液作用后的综合损害程度与基质与裂缝的损害占比,使工作液中添加的储层保护材料更具针对性。本发明操作简单,能够有效解决当前裂缝性致密储层工作液损害评价面临的问题,对于致密储层的保护储层工作液体系的优选、油气藏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9900232A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910207111.2
申请日:2019-03-19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针对膏盐岩裂缝性地层钻井液漏失严重,且难以控制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考虑缝面可溶盐溶解对缝宽影响的裂缝性地层钻井液防漏方法。方法首先获取地层裂缝宽度分布特征,并以此研制缝面含可溶盐的裂缝模块。其次,开展钻井液浸泡裂缝面实验,溶解缝面可溶盐。测量可溶盐溶解后裂缝渗透率,基于渗透率与缝宽关系,计算裂缝宽度,优化钻井液固相粒度分布,并保证固相最大粒径略大于可溶盐溶解后地层最大缝宽。配制钻井液,室内评价优化钻井液预防漏失能力。本发明充分考虑了缝面可溶盐的溶解对缝宽的影响,优化钻井液固相粒度分布,在一定程度上能为钻遇膏盐岩裂缝性地层钻井液防漏工作提供依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