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隧道施工通风的预制隔板式通风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87781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356437.3

    申请日:2022-04-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施工通风的预制隔板式通风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包括通风组件;所述通风组件包括隔板、支撑板和内凹件;隧道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板,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放置于隧道两侧的支撑板上;所述内凹件的两侧均和所述隔板连接,所述内凹件的内凹侧和所述隔板之间形成通风通道;所述支撑板和内凹件均沿隧道纵向设置。采用本方案,通过预制的通风组件而形成的通风通道,避免了与隧道施工现场的精度磨合,也就规避了传统隔板风道边缘连接处漏风严重的问题。

    一种用于高地温隧道通风的隔热风管及隔热效率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75863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866549.3

    申请日:2022-07-22

    IPC分类号: E21F1/04 E21F3/00 G06Q10/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地温隧道通风的隔热风管及隔热效率预估方法,包括风筒布、隔热气柱袋和铝箔布隔热层,隔热气柱袋设置于所述风筒布内侧,铝箔布隔热层设置于隔热气柱袋的内侧,且隔热气柱袋内注满隔热气体。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实现相应的技术效果,本发明,以风筒布、隔热气柱袋及铝箔布隔热层组合构成隔热风管结构,通过增设的隔热气柱袋增大了隔热风管中风流热传递的热阻值,从而有效的增强了隔热风管的隔热效果,有效的解决了冷风在风管中传输是被预加热的问题,从而确保了风管中冷风对掌子面有效的降温效果,同时可对隔热风管的隔热效率进行预估,从而对隔热风管的施工提供数据支撑并指导施工,确保隔热风管施工的有效性。

    长隧道风管漏风率计算模型的构建方法及、模型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287530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117922.2

    申请日:2020-10-1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长隧道风管漏风率计算模型的构建方法及模型和应用,包括以下步骤:S1、将风管均分为n段;S2、获得两段相同长度分段风管的漏风量比值计算模型;S3、获取当前分段风管工作面的通风量计算模型以及出口压力计算模型;S4、根据漏风量比值计算模型采用递推法从风管的出口开始依次计算每段风管的漏风量,根据漏风量比值计算模型以及通风量计算模型、进口压力计算模型和出口压力计算模型,采用递推法从风管的出口开始依次计算每段风管的通风量;S5、构建风管的漏风率计算模型。该构建方法充分考虑了风管长度改变、压力变化对漏风量的影响,提高了所构建的计算模型用于计算风管漏风量、漏风率的准确性。

    一种用于高地温隧道通风的隔热风管隔热效率的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75863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0866549.3

    申请日:2022-07-22

    IPC分类号: E21F1/04 E21F3/00 G06Q10/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地温隧道通风的隔热风管隔热效率的预估方法,包括风筒布、隔热气柱袋和铝箔布隔热层,隔热气柱袋设置于所述风筒布内侧,铝箔布隔热层设置于隔热气柱袋的内侧,且隔热气柱袋内注满隔热气体。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实现相应的技术效果,本发明,以风筒布、隔热气柱袋及铝箔布隔热层组合构成隔热风管结构,通过增设的隔热气柱袋增大了隔热风管中风流热传递的热阻值,从而有效的增强了隔热风管的隔热效果,有效的解决了冷风在风管中传输是被预加热的问题,从而确保了风管中冷风对掌子面有效的降温效果,同时可对隔热风管的隔热效率进行预估,从而对隔热风管的施工提供数据支撑并指导施工,确保隔热风管施工的有效性。

    一种双向行车隧道多通道压入分段纵向通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4464317U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20486585.8

    申请日:2021-03-05

    IPC分类号: E21F1/00 E21D9/14 E21F11/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行车隧道多通道压入分段纵向通风系统,包括平导道和主隧道,主隧道和平导道之间间隔设置有多条横通道,包括:第一横通道、第二横通道和第三横通道,在第一横通道中设置轴A流风机,在第二横通道中设置B轴流风机和C轴流风机,在第三横通道中设置D轴流风机;所述第一横通道、第二横通道和第三横通道内气流的方向同向;所述平导道、横通道和主隧道之间形成U型通风结构,实现隧道内分段送风,降低通风能耗,并保证通风系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