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82019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166946.3
申请日:2025-02-14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长单线隧道多阶段通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特长单线隧道通过斜井进行隧道开挖且转入正洞后,隧道采用独头通风的通风方式;S2、随着掌子面不断向前掘进,当独头通风不足以满足通风指标的要求且所述正洞未完成一侧贯通时,隧道采用风仓接力式通风的通风方式;S3、当完成所述正洞任意一侧的贯通后,隧道采用局部巷道式通风的通风方式。本发明通过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通风方式减少需风量,充分保证了隧道施工的通风效果,同时通过斜井经过下坡运入物料,通过正洞经过下坡出渣,降低了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9554074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693701.8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山东济滨高速铁路有限公司 , 安徽理工大学
Inventor: 余诚 , 汪冬 , 贾力争 , 贺世昌 , 张俊儒 , 冯冀蒙 , 王勇 , 姚希磊 , 刘芝东 , 时小梅 , 万延聪 , 管彦文 , 李军成 , 刘庆堂 , 韦明 , 陈琦 , 汪海波 , 周盛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附近超大隐伏溶洞洞内加固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S1、在隧道靠近溶洞一侧的结构上钻设通向溶洞的钻孔,并通过所述钻孔安装加固构件,形成用于支撑溶洞顶面岩土体的加固结构;S2、在加固构件的锚固端进入溶洞后,通过结构调整使锚固端与溶洞岩壁紧贴,并填充保护材料以密封锚固端与岩壁之间的空隙;S3、对加固构件与钻孔之间的间隙进行加固处理,并安装监测装置对加固构件的受力状态进行监测,确保加固结构在隧道运营期间的稳定性;该隧道附近超大隐伏溶洞洞内加固施工方法,进一步增强了爪型构件与溶洞岩壁之间的摩擦力,显著提高了锚固端的抗滑移能力,确保了支撑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28041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70917.3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竖井施工临时脚手架,包括多个呈水平分布的横杆、设于所述横杆上的隔板、设于所述横杆上方的多个竖杆和设于所述隔板上方的楼梯,所述竖杆上设有用于增强支撑力的斜支撑杆,所述横杆的下端连接有滚轮,还包括:防护机构,设于所述斜支撑杆的内侧,用于在工作人员步行于所述楼梯上时对工作人员进行防护;踩踏机构,设于所述楼梯上,经工作人员踩踏,用于解除对所述防护机构的运动限制。本发明通过设置防护机构和踩踏机构,当工作人员步行于楼梯上时,由于脚手架上无防护装置,对工作人员在高空作业来说存在安全风险,工作人员踩踏在楼梯上时踩踏防护机构,解除对防护机构的运动限制,防护机构对工作人员进行防护。
-
公开(公告)号:CN118703052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932260.6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韧疏水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多功能复合材料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单宁酸溶于去离子水中,加入氯化钙溶解混匀,然后加入十二水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钠溶解,再进行冷冻处理,得到溶液冰块;(2)将水性聚氨酯溶液、去离子水和步骤(1)所得溶液冰块共混,搅拌至所述溶液冰块完全融化,真空抽滤并烘干,得到高强韧疏水聚氨酯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具有强韧性、高强度、高断裂伸长率和较宽的阻尼温度范围,同时还具有疏水性和抗菌性,解决了传统聚氨酯复合材料疏水性差导致耐性和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99185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65022.3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磷酸铵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阻燃剂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使用壳聚糖和聚磷腈化合物对聚磷酸铵进行逐层改性,让聚磷酸铵阻燃剂表面具有一层聚磷腈纳米管,这种纳米管相互交叉堆叠,形成了具有微纳米孔洞的网状结构,最终得到的聚磷酸铵阻燃剂具有与高分子基体具有良好相容性、阻燃效率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517289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770921.X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PC: E21D1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护拱防水板铺设装置,包括铺设机机体和设于所述铺设机机体底端的滚轮,还包括:铺设机构,设于所述铺设机机体上并用于铺设防水板;抵紧机构,均匀分布设于所述铺设机机体上,用于抵紧经所述铺设机构铺设后的防水板。本发明通过设置抵紧机构,L型杆随着支撑杆转动至斜面上时,推挤限位块向放置槽方向移动,此时第三弹簧被压缩,接着在第二弹簧的复位情况下,两个滑块做相互靠近的移动,使得摆动杆推动抵紧凸块向远离铺设机机体的方向弹起并抵接支撑在已展开的防水板上,使得在接下来铺设未展开的防水板时,已展开的防水板不发生位置偏移,并且与隧道墙壁贴合。
-
公开(公告)号:CN11827469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230351.5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山东济滨高速铁路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 安徽理工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安徽亚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宪东 , 曹乾桂 , 姜贺 , 贾力争 , 余诚 , 王好明 , 陈光 , 刘芝东 , 时小梅 , 汪冬 , 姚希磊 , 于洋 , 李志鹏 , 贺世昌 , 张超 , 路琪斌 , 陈琦 , 林先明 , 王勇 , 汪海波 , 王梦想 , 张俊儒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围护顶部结构三维位移监测装置及方法,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设置有供电箱,所述供电箱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防护罩,还包括PCB电路板,该PCB电路板设置在防护罩内壁,所述PCB电路板的上表面设置有GNSS信号处理机构、边缘计算机构及加速度传感器,锂电池,该锂电池设置在固定板顶部并位于防护罩内部,以及充电控制器,该充电控制器设置在固定板顶部并位于防护罩内部,所述充电控制器与锂电池电性连接;该隧道围护顶部结构三维位移监测装置及方法,可以帮助设备找回,具有一定的防盗作用,当内部发生故障时,可直接打开检修门进行检修,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了防水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00831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023504.9
申请日:2024-01-05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大跨隧道导洞横向扩挖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包括S1:将大跨度隧道划分为不同的施工区块,进行侧边导洞的纵向开挖支护,直至大跨段的终点里程,S2:在环向钢架与临时竖向支撑的连接处联立工字钢门架,在门架及通道钢架拱脚处设置锁脚锚杆,将导洞钢架与门架连接,而后对临时竖向支撑进行拆除;该超大跨隧道导洞横向扩挖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施工技术在处理超大跨隧道的工程项目时,难以在保证断面开挖安全稳定的前提下进行高效开挖,会使得施工效率低,施工周期长,成本过高,安全性不高,不能够很好的适应超大跨隧道的断面,不能够精确的控制开挖断面的设计尺度,开挖的稳定性不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986891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32787.0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韧高强阻燃自修复弹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多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组分A与去离子水混合球磨,冷冻处理,制得冰块Ⅰ,其中,组分A为单宁酸或壳聚糖或多巴胺;(2)向磷酸二氢钠溶液或磷酸二氢钾溶液加入冰块Ⅰ,搅拌至冰块完全融化,进行第二次冷冻处理,制得冰块Ⅱ;(3)将氯化钙溶液、水性聚氨酯溶液和冰块Ⅱ共混,搅拌至冰块完全融化,真空抽滤并烘干制得。通过在水性聚氨酯基体中引入氢键和配位键制备得到了一种具有超韧性、高强、高模量、宽温域阻尼、阻燃的自修复弹性体复合材料,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可控性强、稳定性好、成本低廉,整体工艺利于大规模工业化处理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284785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210863316.8
申请日:2022-07-2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IPC: B60B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轨电车车轮踏面的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出口有轨电车的原始车轮踏面匹配多种钢轨廓形适应能力较差的问题。优化车轮踏面轮缘的廓形与原始车轮踏面基本重合,增大了车轮踏面等效锥度,提高了车轮踏面小半径曲线的通过能力,将原有车轮踏面轮缘喉区至踏面外端的廓形由1段圆弧2段直线优化为7段圆弧和2段直线;将优化车轮踏面的轮缘宽度为20.8mm,轮缘厚度为19.3mm,增大轮缘喉根位置圆弧半径及其底部高度,增加轮轨接触区域,改善轮缘喉根位置接触应力;车轮踏面外端直线增加高度,避免它与不同钢轨匹配时的产生过小的等效锥度,优化提升了车轮踏面对不同钢轨的适应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