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载设备自清洁降温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74592B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011242611.9

    申请日:2020-1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载设备自清洁降温装置及方法,包括背板、第一隔离圈、第二隔离圈和MOFs材料,第一隔离圈沿背板的周向边缘设置在背板的一侧面;第二隔离圈与第一隔离圈同轴设置在第一隔离圈内侧,且第一隔离圈和第二隔离圈均沿垂直于背板的方向向外凸出延伸,两者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隔离圈的内壁与第二隔离圈的外壁之间相距一定距离,MOFs材料填充在第一隔离圈的内壁与第二隔离圈的外壁之间,MOFs材料为ZIF‑8和/或Cu‑BTC;背板上设置有多个贯穿其相对两侧的排气孔;第二隔离圈上设置有多个贯穿其相对两侧的通气孔。优点是:能够有效降低机载显控器工作时内部的电子器件的温度,清洁电子器件表面吸附的灰尘,保证机载显控器的正常工作。

    一种填充MOFs材料的机载显控器内部的加热除湿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92839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241638.6

    申请日:2020-1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填充MOFs材料的机载显控器内部的加热除湿装置及方法,包括背板、第一隔离圈、第二隔离圈和MOFs材料,第一隔离圈沿背板的周向边缘设置在背板的一侧;第二隔离圈设置在第一隔离圈的内侧,且第一隔离圈和第二隔离圈均沿垂直于背板的方向向外凸出延伸,两者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隔离圈的内壁与第二隔离圈的外壁之间相距一定距离,MOFs材料填充在第一隔离圈的内壁与第二隔离圈的外壁之间,MOFs材料为MOF‑801和/或MOF‑841;背板上设置有多个贯穿其相对两侧的排气孔;第二隔离圈上设置有多个贯穿其相对两侧的通气孔。优点是:能够在低温环境中有效提高机载显控器工作时内部的电子器件的温度,可以降低电子器件工作环境的湿度,保证机载显控器的正常工作。

    一种填充MOFs材料的机载显控器内部的加热除湿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92839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11241638.6

    申请日:2020-1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填充MOFs材料的机载显控器内部的加热除湿装置及方法,包括背板、第一隔离圈、第二隔离圈和MOFs材料,第一隔离圈沿背板的周向边缘设置在背板的一侧;第二隔离圈设置在第一隔离圈的内侧,且第一隔离圈和第二隔离圈均沿垂直于背板的方向向外凸出延伸,两者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隔离圈的内壁与第二隔离圈的外壁之间相距一定距离,MOFs材料填充在第一隔离圈的内壁与第二隔离圈的外壁之间,MOFs材料为MOF‑801和/或MOF‑841;背板上设置有多个贯穿其相对两侧的排气孔;第二隔离圈上设置有多个贯穿其相对两侧的通气孔。优点是:能够在低温环境中有效提高机载显控器工作时内部的电子器件的温度,可以降低电子器件工作环境的湿度,保证机载显控器的正常工作。

    一种机载设备自清洁降温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74592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242611.9

    申请日:2020-1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载设备自清洁降温装置及方法,包括背板、第一隔离圈、第二隔离圈和MOFs材料,第一隔离圈沿背板的周向边缘设置在背板的一侧面;第二隔离圈与第一隔离圈同轴设置在第一隔离圈内侧,且第一隔离圈和第二隔离圈均沿垂直于背板的方向向外凸出延伸,两者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隔离圈的内壁与第二隔离圈的外壁之间相距一定距离,MOFs材料填充在第一隔离圈的内壁与第二隔离圈的外壁之间,MOFs材料为ZIF‑8和/或Cu‑BTC;背板上设置有多个贯穿其相对两侧的排气孔;第二隔离圈上设置有多个贯穿其相对两侧的通气孔。优点是:能够有效降低机载显控器工作时内部的电子器件的温度,清洁电子器件表面吸附的灰尘,保证机载显控器的正常工作。

    一种基于事件驱动超螺旋算法的航天器姿态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47514B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110114126.1

    申请日:2021-0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事件驱动超螺旋算法的航天器姿态控制方法,首先利用多变量广义超螺旋算法构建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的控制输入,之后构建事件驱动触发条件,在其中引入了附加项,可以获得更强的鲁棒性和更快的收敛速度,得到触发时刻,航天器的执行器在触发时刻进行状态信号的采样,即可完成对航天器姿态的控制,本发明可以减小航天器的通讯压力,提升效率,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航天器数据的延时传输和丢失现象,延长了航天器的使用寿命。

    一种群机器人月面智能搭建系统及方法,及机器人和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66953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607546.5

    申请日:2020-12-29

    Inventor: 孙冲 于洋 张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群机器人月面智能搭建系统及方法,及机器人和使用方法,该系统包括三个模块,区域划分模块、坐标建立模块和释放信息素模块,该系统首先对整体结构进行辨识与分析并模块化分解,在全局坐标系基础上建立各模块坐标系;然后释放信息素吸引各个机器人进行各个目标区域进行对应的建设,该系统解决了单个机器人单点施工效率慢,以及多个机器人全局通信造成的能耗高、系统不稳定等问题,确保群机器人高效、稳定、快速地实施搭建任务。该系统利用模块化分解,多模块同时开工的原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该系统利用信息素将简单的个体行为串联在一起,实现整体行为的把控,避免全局通信带来的能耗以及系统的不稳定。

    一种伤者脱险载人装置以及无伤害救援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2274358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056676.4

    申请日:2020-09-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伤者脱险载人装置以及无伤害救援机器人,其中,伤者脱险载人装置,包括:支撑机构、传输机构和电动推送机构,其中,传输机构设置在支撑机构上,与支撑机构滑动连接;电动推送机构与传输机构连接,用于为传输机构滑动提供动力。本发明的伤者脱险载人装置,通过电动推送机构将传输机构推送至靠近被救援人员处,通过传输机构将被救援人员传输至伤者脱险载人装置上,该伤者脱险载人装置可以用于救援机器人,使得救援机器人不仅可以在复杂环境下行进和探索,也具有将被救援对象搬离危险环境的功能。

    一种群机器人月面智能搭建系统及方法,及机器人和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66953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011607546.5

    申请日:2020-12-29

    Inventor: 孙冲 于洋 张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群机器人月面智能搭建系统及方法,及机器人和使用方法,该系统包括三个模块,区域划分模块、坐标建立模块和释放信息素模块,该系统首先对整体结构进行辨识与分析并模块化分解,在全局坐标系基础上建立各模块坐标系;然后释放信息素吸引各个机器人进行各个目标区域进行对应的建设,该系统解决了单个机器人单点施工效率慢,以及多个机器人全局通信造成的能耗高、系统不稳定等问题,确保群机器人高效、稳定、快速地实施搭建任务。该系统利用模块化分解,多模块同时开工的原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该系统利用信息素将简单的个体行为串联在一起,实现整体行为的把控,避免全局通信带来的能耗以及系统的不稳定。

    一种针对外形不确定的空间碎片外包络抓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382614B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1810114210.1

    申请日:2018-0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外形不确定的空间碎片外包络抓捕装置,包括底板,以及安装在底板上的若干转动爪单元,转动爪单元的下方安装有缓冲机构和用于驱动转动爪单元动作的执行机构;执行机构为若干执行单元,每个执行单元均包括微动开关和万向节;第一个执行单元的前端设置有一个步进电机,最后一个执行单元的后端设置有用于实时显示转动爪的角度信号、状态监测和备份控制的旋转变压器;每个转动爪单元的外侧底部还安装有火工切割器。本发明在抓捕过程中发生碰撞时,通过爪‑扇机构的缓冲以及压缩弹簧延长冲击力作用时间,进而减小冲击力。另外,本发明还通过万向节和微动开关串联,使五个爪‑扇机构实现串联控制,大大减小了控制的复杂性,提高了控制的可靠性。

    一种针对空间旋转非合作目标的抓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382612B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1810114218.8

    申请日:2018-0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空间旋转非合作目标的抓捕装置,包括底盘,以及安装于底盘上的抓捕网爪;底盘上设置有一个电机,抓捕网爪与驱动装置的根部连接处装配有缓冲机构。本发明通过设计由五个齿‑爪机构构成的辐条的张开和闭合,实现对“熊抱”旋转非合作目标。当齿爪闭合后,可以形成一个固定的外包络,该外包络可以抑制非合作目标的运动范围,使其无法逃脱。本发明在抓捕过程中发生碰撞时,通过压缩弹簧延长冲击力作用时间,进而减小冲击力。另外,本发明还通过万向节和微动开关串联,使五个齿‑爪机构实现串联控制,大大减小了控制的复杂性,提高了控制的可靠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