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逐次交叉极化的固体核磁共振定量检测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044960B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1911410819.4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逐次交叉极化的固体核磁共振定量检测方法和装置,基于预设的脉冲序列在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仪对待测样品进行测定,获得待测样品的谱图;脉冲序列包括多个第一脉冲单元和一个第二脉冲单元,第一脉冲单元用于增大待测样品中位于不同基团的13C核的信号的增强系数;第二脉冲单元用于将待测样品的1H核的磁化矢量固定在魔角方向上,并且用于对待测样品的1H核和13C核进行交叉极化,然后根据待测样品的谱图计算得到待测样品中各个基团的所占的比例。本方案第二脉冲单元将待测样品中的1H核的磁化矢量固定在魔角方向上,从而延长待测样品中1H核的T1ρH,达到提高定量检测的准确度的效果。

    一种边缘计算服务缓存方法、系统、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08121512A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711407289.9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沈纲祥 王宁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边缘计算服务缓存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将边缘计算服务网络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包括多个子区域,子区域与边缘计算节点一一对应,将每个边缘计算节点分为热点存储空间和普通存储空间,根据不同信息数据在不同节点的喜好程度,按照一定的计算方式将其保存至各个边缘计算节点的热点存储空间和本地存储空间中,以优化跨节点协同处理用户访问请求,缩短用户的访问时间,最大化的利用边缘计算节点的处理能力和存储空间,最后通过不断调节热点存储空间大小和改变边缘计算节点中存储的信息数据分布,求解出用户平均访问延时最优情况下的边缘计算节点的信息数据存放分布数据,使得用户的平均访问延时最小。

    一种自旋晶格弛豫时间测定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932381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811049017.0

    申请日:2018-09-1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旋晶格弛豫时间测定方法及装置,包括:基于预设脉冲序列对待测样品进行测定,获得伪二维谱图的原始数据;对傅里叶变换后的伪二维谱图进行相位和基线校正,获得校正后的二维谱图;在校正后的伪二维谱图中,对待测样品中的各基团的13C谱峰进行积分,获得不同延迟时间所对应的谱峰的积分面积,对不同延迟时间所对应的谱峰的积分面积随延迟时间变化的数据进行拟合,获得待测样品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该预设脉冲序列包括实现对待测样品中分子局部运动性较强的部分或不含1H部分的测定,和实现对待测样品中含氢的分子局部运动性较弱的刚性部分的测定,因此基于一次测量实现对共混体系中各基团的13C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测定。

    基于逐次交叉极化的固体核磁共振定量检测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044960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410819.4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逐次交叉极化的固体核磁共振定量检测方法和装置,基于预设的脉冲序列在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仪对待测样品进行测定,获得待测样品的谱图;脉冲序列包括多个第一脉冲单元和一个第二脉冲单元,第一脉冲单元用于增大待测样品中位于不同基团的13C核的信号的增强系数;第二脉冲单元用于将待测样品的1H核的磁化矢量固定在魔角方向上,并且用于对待测样品的1H核和13C核进行交叉极化,然后根据待测样品的谱图计算得到待测样品中各个基团的所占的比例。本方案第二脉冲单元将待测样品中的1H核的磁化矢量固定在魔角方向上,从而延长待测样品中1H核的T1ρH,达到提高定量检测的准确度的效果。

    一种香豆素并[4,3-d]吡唑并[3,4-b]吡啶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09748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124220.3

    申请日:2018-02-0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豆素并[4,3-d]吡唑并[3,4-b]吡啶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利用多组分反应,以取代水杨醛、氰乙酸乙酯和取代5-氨基吡唑为原料,在溶剂、催化剂催化下经过三组分反应,一步合成得到目标化合物,即香豆素并[4,3-d]吡唑并[3,4-b]吡啶衍生物。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合成方法利用多组分反应,将三种原料通过“一锅煮”的方法合成了一种香豆素并[4,3-d]吡唑并[3,4-b]吡啶衍生物,这是一种相当稳定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质,其中化合物Ia、Id、Ie、If、Ih和Iu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

    一种全光数据中心网络交换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493523A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710822323.2

    申请日:2017-09-1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光数据中心网络交换系统,该系统包括全光交换子系统和软定义控制子系统,全光交换子系统包括光交换单元和与光交换单元连接的若干个OEO信号转换器,每个OEO信号转换器还分别与数据中心内以太网交换设备连接,以使以太网交换设备之间通过全光交换子系统实现高速互联,软定义控制子系统分别与光交换单元和每个OEO信号转换器连接,用于对光交换平面实时状态信息的收集以及控制指令的下发。应用本发明实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全光数据中心网络交换系统的搭建,可以增加交换容量,提高网络带宽,减小网络延时。

    一种勋章菊高效快速育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44486A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1110020542.1

    申请日:2011-01-1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勋章菊高效快速育苗方法。在勋章菊植株上剪下健壮茎蔓或丛生枝,剪成插穗,每个插穗保留2~5片叶;在渗水性好的框篮或扦插池内中装入厚度为5cm以上的基质并使其充分湿润;将插穗以3~4cm的深度、4~5cm/株的密度插入基质中,用稀释浓度为500~800倍的多菌灵杀菌剂溶液喷洒后移入全日照喷雾装置下任其发根生长;2~3周后移栽于假植钵或泥盆,6周后,即可移入花台建植或地栽,而泥盆中的菊苗可直接培育成盆花。本发明提供的勋章菊育苗方法操作简便,成活率高,育苗期短,培苗成本低;菊苗不仅可以高密度扦插,而且不受季节限制进行室内周年扦插,具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一种香豆素并[4,3-d]吡唑并[3,4-b]吡啶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09748B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1810124220.3

    申请日:2018-02-0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豆素并[4,3‑d]吡唑并[3,4‑b]吡啶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利用多组分反应,以取代水杨醛、氰乙酸乙酯和取代5‑氨基吡唑为原料,在溶剂、催化剂催化下经过三组分反应,一步合成得到目标化合物,即香豆素并[4,3‑d]吡唑并[3,4‑b]吡啶衍生物。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合成方法利用多组分反应,将三种原料通过“一锅煮”的方法合成了一种香豆素并[4,3‑d]吡唑并[3,4‑b]吡啶衍生物,这是一种相当稳定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质,其中化合物Ia、Id、Ie、If、Ih和Iu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

    一种全光数据中心网络交换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493523B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1710822323.2

    申请日:2017-09-1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光数据中心网络交换系统,该系统包括全光交换子系统和软定义控制子系统,全光交换子系统包括光交换单元和与光交换单元连接的若干个OEO信号转换器,每个OEO信号转换器还分别与数据中心内以太网交换设备连接,以使以太网交换设备之间通过全光交换子系统实现高速互联,软定义控制子系统分别与光交换单元和每个OEO信号转换器连接,用于对光交换平面实时状态信息的收集以及控制指令的下发。应用本发明实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全光数据中心网络交换系统的搭建,可以增加交换容量,提高网络带宽,减小网络延时。

    一种吡唑并[3,4-b]吡咯并[3,4-d]吡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18869B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810124229.4

    申请日:2018-02-0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吡唑并[3,4‑b]吡咯并[3,4‑d]吡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利用多组分反应,以取代苯甲酰甲醛、取代苯甲酰乙酰苯胺和取代5‑氨基吡唑为原料,在微波辐射条件下经过三组分反应,一步合成得到目标化合物,即吡唑并[3,4‑b]吡咯并[3,4‑d]吡啶衍生物。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合成工艺利用多组分反应,将三种原料通过“一锅煮”的方法,一步构建了吡咯环和吡啶环,由于合成过程中省去了中间体的分离和纯化操作,是一种高效、绿色的合成方法。该方法的适应性广,具有各种取代基的原料均可适应该反应,它为合成该类结构的化合物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