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52645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210892637.0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A61K47/42 , A61K33/36 , A61K9/51 , A61K9/08 , A61K9/19 , A61K39/395 , A61P35/00 , A61P35/04 , B82Y5/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砷剂蛋白质纳米制剂在肿瘤免疫协同治疗相关方面的应用。本发明制备的砷剂蛋白质纳米制剂粒径适中、分散均匀,具有良好的肿瘤细胞毒性作用,并诱导其发生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可与免疫检查点疗法协同增强抗肿瘤疗效。本发明提供的砷剂蛋白质纳米制剂包括亚砷酸锰、二氧化锰与蛋白质,其显著的优势在于增强砷剂诱导的肿瘤细胞免疫源性细胞死亡,有效产生肿瘤相关抗原和损伤相关模式分子,从而发挥免疫治疗作用,首次实现了砷剂化疗及其免疫治疗的有机融合,解决了砷剂在治疗实体肿瘤中面临的抗肿瘤转移及抑制肿瘤复发等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将化疗药物砷剂拓展至免疫治疗协同,为提升砷剂的实体瘤治疗奠定了物质和科学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90305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29615.6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A61K9/52 , A61K47/42 , A61K31/704 , A61K31/555 , A61K33/38 , A61K33/34 , A61K47/54 , A61K47/69 , A61P35/00 , B82Y5/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药自组装白蛋白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首次采用氢键单元修饰方法,诱导载药单分子白蛋白纳米粒的自组装,成功制备了多种载药自组装白蛋白纳米粒,可通过控制氢键单元修饰量对自组装纳米粒尺寸进行调控(尺寸范围10~100 nm),具有制备工艺简便、粒径均一、尺寸可控、普适性强等优势。载阿霉素白蛋白自组装纳米粒显示出尺寸依赖的肿瘤细胞抑制作用,其中尺寸约50 nm的自组装纳米粒相较于组装前的载阿霉素单分子白蛋白纳米粒具有增强的细胞抑制作用,而且组装可有效改善组装前单分子纳米粒中阿霉素的突释,提高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摄取;同时,自组装纳米粒具有显著增强的肿瘤靶向性,可明显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317462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967173.5
申请日:2022-08-1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砷剂矿化蛋白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协同治疗的应用。本发明首次采用两步制备方法,成功制备了砷剂矿化蛋白质纳米粒,制得的纳米粒分散均匀、粒径均一;砷剂矿化蛋白质纳米粒具有良好的肿瘤细胞毒性作用,IC50为9.0µM。本发明提供铜/砷剂矿化蛋白质纳米粒包括亚砷酸盐与蛋白质,其显著的优势在于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尺寸均一、粒径可控、生物相容性良好、水溶性好、血液中循环时间长、肿瘤靶向性高等特点,实现了化疗和铜离子治疗的有机结合。解决了砷剂在治疗实体肿瘤中面临的靶向性不足、毒副作用大等问题,为高效的实体肿瘤治疗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769530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645021.4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A61K33/36 , A61K9/08 , A61K9/19 , A61K47/42 , A61K39/395 , A61P35/00 , A61P35/04 , B82Y5/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砷剂蛋白质纳米制剂在砷剂蛋白质纳米制剂在肿瘤免疫协同治疗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制备的砷剂蛋白质纳米制剂粒径适中、分散均匀,具有良好的肿瘤细胞毒性作用,并诱导其发生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可与免疫检查点疗法协同增强抗肿瘤疗效。本发明提供的砷剂蛋白质纳米制剂包括亚砷酸锰、二氧化锰与蛋白质,其显著的优势在于增强砷剂诱导的肿瘤细胞免疫源性细胞死亡,有效产生肿瘤相关抗原和损伤相关模式分子,从而发挥免疫治疗作用,首次实现了砷剂化疗及其免疫治疗的有机融合,解决了砷剂在治疗实体肿瘤中面临的抗肿瘤转移及抑制肿瘤复发等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将化疗药物砷剂拓展至免疫治疗协同,为提升砷剂的实体瘤治疗奠定了物质和科学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5252645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92637.0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A61K33/36 , A61K9/51 , A61K9/08 , A61K9/19 , A61K47/42 , A61K39/395 , A61P35/00 , A61P35/04 , B82Y5/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砷剂蛋白质纳米制剂在肿瘤免疫协同治疗相关方面的应用。本发明制备的砷剂蛋白质纳米制剂粒径适中、分散均匀,具有良好的肿瘤细胞毒性作用,并诱导其发生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可与免疫检查点疗法协同增强抗肿瘤疗效。本发明提供的砷剂蛋白质纳米制剂包括亚砷酸锰、二氧化锰与蛋白质,其显著的优势在于增强砷剂诱导的肿瘤细胞免疫源性细胞死亡,有效产生肿瘤相关抗原和损伤相关模式分子,从而发挥免疫治疗作用,首次实现了砷剂化疗及其免疫治疗的有机融合,解决了砷剂在治疗实体肿瘤中面临的抗肿瘤转移及抑制肿瘤复发等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将化疗药物砷剂拓展至免疫治疗协同,为提升砷剂的实体瘤治疗奠定了物质和科学基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