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47952B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010590283.5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40B50/06 , C12N5/0786 , C12N1/20 , C12R1/19 , C12R1/4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胞膜包覆纳米拓扑结构阵列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对巨噬细胞进行刺激形成受刺激的巨噬细胞,提取受刺激的巨噬细胞膜;同时,对基板进行加工形成带有纳米线的基板,对所述带有纳米线的基板进行处理形成带有正电荷的纳米线基板;将受刺激的巨噬细胞膜与所述带有正电荷的纳米线基板相结合,得到巨噬细胞膜修饰的纳米拓扑结构阵列。本发明制备及操作简单,且可应用于对细菌进行抓捕。
-
公开(公告)号:CN108686208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810709649.9
申请日:2018-07-0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修复受损神经的非侵入式近红外光控的纳米材料,非侵入式近红外光控的纳米材料能将近红外光转换为可见光和/或紫外光。非侵入式近红外光控的纳米材料为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本发明公开了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的新用途,在神经元修复过程中,不需要对神经元施加电刺激,不需要对动物进行手术植入侵入性光纤,使用具有高组织穿透性的近红外光激发生物体内的上转换纳米材料,其转换出的上转换荧光能够激活神经元细胞膜上的光敏离子通道蛋白,刺激神经元细胞使其产生膜电位变化,增强对神经回路的刺激,使受损神经元进行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1840551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38153.1
申请日:2020-07-2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的非侵入式近红外光控的纳米材料,本发明要求保护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在制备治疗糖尿病的工具中的应用,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包括稀土元素掺杂的无机纳米材料、靶向肝细胞的分子以及水溶性高分子。本发明公开了非侵入式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的新用途,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不需要对动物进行手术植入侵入性的光纤,使用具有高组织穿透性的近红外光激发生物体内的上转换纳米材料,通过上转换材料将近红外波段的光转化为可见光,从而激活光敏蛋白,实现在高时间-空间分辨率的条件下,不依赖胰岛素,远程调控细胞内葡萄糖代谢相关信号通路,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异生,降低血糖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8168740B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1711308033.2
申请日:2017-12-1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液滴的全柔性无源压力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及其检测方法,基于微液滴的全柔性无源压力传感器,包括:形成感应腔室的两层导电电极,滴于感应腔室内的感测液滴,设于感应腔室两侧的传感器线圈,设于传感器线圈内的间隔层,覆盖导电电极和传感器线圈的柔性覆盖膜,感应腔室内设有供感测液滴扩展的空间。本发明在外部负载作用下,传感器的柔性覆盖膜发生弯曲形变,压迫内部的感测液滴向四周扩展,从而改变设备的电容值;将谐振频率的相应变化转换为可由外部电磁耦合线圈检测的信号,传感器具有灵敏性高,可靠重复性,高稳定性,检测方便,检测精度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226545B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610524702.9
申请日:2016-07-0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编程进样功能的微流控三维芯片,包括设有检测通道(13)的底片,以及盖片,底片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储液池、微通道(14)、与储液池相连通的进气孔(11),以及与检测通道相连通的抽样孔(12),盖片表面开设有连接通道,盖片与底片贴合后,盖片上的连接通道与底片上的微通道(14)将多个储液池相互串联。本发明提供的微流控三维芯片,包含多储液池,能够实现可编程进样,将实验所需各反应溶液完全集成在芯片内,实现一步进样检测,解决现有方法在多步进样时繁琐费时,需要外接导管或安装液体流动控制装置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05862391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185965.1
申请日:2016-03-2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D06M11/46 , D06M13/144 , D06M11/60 , G01N27/62 , D06M10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6M11/46 , D06M11/60 , D06M13/144 , D06M2101/06 , G01N33/685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BC@金属氧化物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BC纳米纤维;(b)在BC纳米纤维的表面包覆金属氧化物颗粒层,并自然堆积形成介孔结构,得到包覆有金属氧化物颗粒的BC@金属氧化物复合纳米纤维;(c)用碱催化步骤(b)中得到的BC@金属氧化物复合纳米纤维,得到可用于富集磷酸化蛋白或多肽的BC@金属氧化物复合纳米纤维。本发明还提供了BC@金属氧化物复合纳米纤维富集磷酸化蛋白或多肽的方法。本发明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能够灵敏、快速地富集磷酸化蛋白或多肽,实用性强,分离效果好,环境友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483300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787928.9
申请日:2014-12-1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检测循环肿瘤细胞的装置;包括硅基片以及封接在硅基片上方的聚合物盖板,还包括设置于硅基片下方的磁铁;所述聚合物盖板设有流体出口与入口,位于硅基片的一面设有流体存储腔,流体出口与入口通过流体通道分别与流体存储腔连通;所述硅基片位于聚合物盖板的一面,在对应于流体存储腔的位置,设置硅纳米线。本发明的装置实现循环肿瘤细胞的捕捉和富集,可进行成像和检测。首先硅纳米线阵列和磁场相结合显著地提高了捕捉CTC的效率。其次上转换荧光信号没有背景自发荧光干扰,极大的提高了CTC检测的灵敏度。最后本装置可以通过洗脱分离收集的CTC用于进一步的分子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3059236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310018856.7
申请日:2013-01-1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8F293/00 , C08F220/28 , C08F220/34 , C08F8/40 , C08F6/10 , C08F6/12 , C12N15/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阳离子型刷形共聚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首次结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和开环聚合(ROP),制备了侧链含生物可降解聚磷酸酯的阳离子型刷形嵌段共聚物,首先利用小分子ATRP引发剂,对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进行ATRP聚合反应,获得末端带有溴或氯取代基的大分子;利用其作为大分子ATRP引发剂,与pH敏感的单体进行ATRP聚合反应,获得pH响应的两嵌段共聚物;再利用两嵌段共聚物侧基上的羟基,对环状磷酸酯单体进行开环接枝共聚,得到侧链含聚磷酸酯的阳离子型刷形嵌段共聚物。本发明开发的新型的侧链含聚磷酸酯的阳离子型刷形嵌段共聚物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以及低毒性,可以作为基因载体,在生物医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397003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253749.6
申请日:2023-03-1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回收方法,利用超亲水‑超疏水阵列微芯片分裂液滴,得到包裹细胞和MMP9探针的子液滴,根据反映细胞功能活性的荧光情况实现对CTC细胞的检测和回收。本发明利用SDAM中微液滴对单个细胞进行MMP酶的测定,可以通过设置合适的阈值以鉴定不同表型的CTC,或区分肿瘤细胞和白细胞以及区分突变细胞与未突变细胞,同时由于在检测速度和生理环境模拟上的优势,本发明检测和回收的CTC在细胞状态、活性和细胞功能上都有明显优势。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