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加固隧道洞口山体滑坡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07005B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1910616923.2

    申请日:2019-07-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固隧道洞口山体滑坡的装置及方法,其装置包括包括分别沿隧道洞口的周向固定于山体上的多个第一加固柱以及多个第二加固柱,多个第二加固柱位于多个第一加固柱的外围,各加固柱位于隧道洞口的一端均伸出山体之外;相邻的两个第一加固柱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第二加固柱之间均通过一弧形加强杆固定连接,其中弧形加强杆的弧形凸出侧背离隧道洞口,各第二加固柱还与相邻的第一加固柱通过加强直杆固定连接;环绕隧道洞口还设有与各第二加固柱固定连接的半环形的加强面,该加强面的下端通过地基支撑于地面上。通过本发明的各加固柱、加强杆以及加强面能够对隧道洞口起到很好的稳固和保护作用。

    一种深层多级动态的基坑降水系统及其降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87205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2010202240.5

    申请日:2020-0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层多级动态的基坑降水系统及其降水方法,涉及土建施工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设有台阶的基坑、沉淀池、增压泵、环形排水总管、输水总管、降水管井、轻型井点、井点泵、环形排水分管、水箱和疏干管井;降水管井通过第一支管与环形排水总管连接,构成一级管井降水系统;水箱通过第二支管与环形排水总管连接,构成二级轻型井点降水系统;疏干管井与增压泵构成三级管井疏干系统。该降水系统由一级降水体系和二级降水体系构成敞开式深层多级降水模式,能降低管井泵送扬程,极大提高排水流量,并结合三级管井疏干系统,提升排水效率,保证基坑无水作业;该排水及疏干系统对工程施工干扰少,工程造价低,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一种富水破碎地层隧道的空间联合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94213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1910449236.6

    申请日:2019-05-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水破碎地层隧道的空间联合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解决了富水破碎围岩段采用常规喷锚支护围岩易发生较大变形,承受的围岩压力较大,且渗漏水难以有效防治,危及隧道结构稳定性及施工安全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初层混凝土层、钢筋网和间隔设置的钢拱架;钢拱架与钢拱架之间环向设置有沿隧道轴线交错分布的纵向连接钢梁;纵向连接钢梁连接有锚杆;钢筋网表面喷射有将钢拱架、钢筋网和纵向连接钢梁覆盖的钢纤维混凝土层;钢纤维混凝土的表面铺设有防排水结构层;防排水结构层表面浇筑有二衬混凝土层。具有既能有效控制隧道内围岩变形,又具有优良的防排水功能,保证隧道结构稳定和施工安全的效果。

    一种用于隧道加固的高强波纹板结构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55488B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010191760.0

    申请日:2020-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加固的高强波纹板结构及方法,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正弦状波纹片,正弦状波纹片为板状拱形结构;正弦状波纹片的凹面等间距设有由拱架和拱形孔构成的多个空心拱肋;拱架与正弦状波纹片通过压铸一体成型。该高强波纹板结构能够密贴围岩并与之协同受力,能够在高地应力围岩中与围岩共同发生适量变形以释放应力,使支护结构与围岩达到更好的协同受力状态,加固系统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和耐久性能;同时,该高强波纹结构也可对拱形孔进行注浆补强,并与喷射混凝土、锚杆支护及衬砌背后回填注浆等方式联合使用,形成可共同受力的组合支护结构,能够显著改善衬砌结构的受力特性,提高围岩稳定性。

    一种下沉式三维岩土工程地质模型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16027A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911020647.X

    申请日:2019-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沉式三维岩土工程地质模型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涉及隧道及地下岩土工程实验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透明模型箱、荷载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下沉式试验平台系统和岩土工程模型;下沉式试验平台系统包括基坑、立柱、试验平台和楼梯;立柱侧壁对称设有电控滑轨;透明模型箱顶端设有渗流控制系统;荷载控制系统包括加载框架、竖直油缸和水平油缸;数据采集系统包括高清数码摄像仪、高倍数体视显微设备、动态应变数据采集设备和电脑设备。能够精细化、可视化地获取岩土模型在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应力变形发展规律及破坏现象,能深入了解岩土工程复杂的宏细观破坏机理,为有效防治工程措施的提出提供技术支撑。

    一种洞口浅埋偏压段空间联合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43271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422578.9

    申请日:2019-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洞口浅埋偏压段空间联合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解决了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施工中先采用常规喷锚支护再施做暗洞时山体下边坡稳定性差,易使山体边坡失稳,危及隧道结构安全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内侧抗滑桩、外侧抗滑桩和隧道;内侧抗滑桩连接有锁口加固梁;外侧抗滑桩之间设置有钢板桩;外侧抗滑桩预留有导向管;导向管内穿设有延伸至山体内的小导管;小导管连接有注浆体。能够对山体岩土体进行有效加固,增强山体的稳定性,减小隧道施工对山体的破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同时,能减小隧道的围岩压力和偏侧压力并防止隧道拱顶下沉,适应在不同地质地形条件下进行安全可靠的隧道洞口段施工。

    一种用于隧道加固的高强波纹板结构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55488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191760.0

    申请日:2020-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加固的高强波纹板结构及方法,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正弦状波纹片,正弦状波纹片为板状拱形结构;正弦状波纹片的凹面等间距设有由拱架和拱形孔构成的多个空心拱肋;拱架与正弦状波纹片通过压铸一体成型。该高强波纹板结构能够密贴围岩并与之协同受力,能够在高地应力围岩中与围岩共同发生适量变形以释放应力,使支护结构与围岩达到更好的协同受力状态,加固系统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和耐久性能;同时,该高强波纹结构也可对拱形孔进行注浆补强,并与喷射混凝土、锚杆支护及衬砌背后回填注浆等方式联合使用,形成可共同受力的组合支护结构,能够显著改善衬砌结构的受力特性,提高围岩稳定性。

    用于加固隧道洞口山体滑坡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07005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616923.2

    申请日:2019-07-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固隧道洞口山体滑坡的装置及方法,其装置包括包括分别沿隧道洞口的周向固定于山体上的多个第一加固柱以及多个第二加固柱,多个第二加固柱位于多个第一加固柱的外围,各加固柱位于隧道洞口的一端均伸出山体之外;相邻的两个第一加固柱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第二加固柱之间均通过一弧形加强杆固定连接,其中弧形加强杆的弧形凸出侧背离隧道洞口,各第二加固柱还与相邻的第一加固柱通过加强直杆固定连接;环绕隧道洞口还设有与各第二加固柱固定连接的半环形的加强面,该加强面的下端通过地基支撑于地面上。通过本发明的各加固柱、加强杆以及加强面能够对隧道洞口起到很好的稳固和保护作用。

    一种富水破碎地层隧道的空间联合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94213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449236.6

    申请日:2019-05-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水破碎地层隧道的空间联合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解决了富水破碎围岩段采用常规喷锚支护围岩易发生较大变形,承受的围岩压力较大,且渗漏水难以有效防治,危及隧道结构稳定性及施工安全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初层混凝土层、钢筋网和间隔设置的钢拱架;钢拱架与钢拱架之间环向设置有沿隧道轴线交错分布的纵向连接钢梁;纵向连接钢梁连接有锚杆;钢筋网表面喷射有将钢拱架、钢筋网和纵向连接钢梁覆盖的钢纤维混凝土层;钢纤维混凝土的表面铺设有防排水结构层;防排水结构层表面浇筑有二衬混凝土层。具有既能有效控制隧道内围岩变形,又具有优良的防排水功能,保证隧道结构稳定和施工安全的效果。

    一种富水破碎地层隧道的空间联合支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0033454U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20780189.9

    申请日:2019-05-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富水破碎地层隧道的空间联合支护结构,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解决了富水破碎围岩段采用常规喷锚支护围岩易发生较大变形,承受的围岩压力较大,且渗漏水难以有效防治,危及隧道结构稳定性及施工安全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初层混凝土层、钢筋网和间隔设置的钢拱架;钢拱架与钢拱架之间环向设置有沿隧道轴线交错分布的纵向连接钢梁;纵向连接钢梁连接有锚杆;钢筋网表面喷射有将钢拱架、钢筋网和纵向连接钢梁覆盖的钢纤维混凝土层;钢纤维混凝土的表面铺设有防排水结构层;防排水结构层表面浇筑有二衬混凝土层。具有既能有效控制隧道内围岩变形,又具有优良的防排水功能,保证隧道结构稳定和施工安全的效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