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箱的壳体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595466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410682717.9

    申请日:2014-1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变速箱的壳体,包括主壳体、变矩器壳体和中间隔板,所述主壳体、变矩器壳体和中间隔板上开设有能够将离合器油送至所述变速箱内的高压油道。本发明提供的变速箱的壳体中,主壳体、变矩器壳体和中间隔板上均开设有高压油道,通过利用此高压油道作为输油通道,可以将离合器油直接输送至变速箱内部,无需再设置输油管,从而简化了变速箱的结构和制造工艺,不仅提高了变速箱的生产效率,还降低了变速箱在工作时出现故障的几率。

    前置前驱型自动变速箱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01225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698492.6

    申请日:2014-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前置前驱型自动变速箱,包括机械执行机构、液压控制系统和供油系统,其中,供油系统包括机械泵、电泵和压力调节阀;机械泵与机动车中的发动机连接,机械泵的吸油口与油底壳连通,机械泵的出油口通过单向阀与液压控制系统连通;电泵与机动车中的供电系统连接,电泵的吸油口与油底壳连通,电泵的出油口通过单向阀与液压控制系统连通;压力调节阀的压力调节口与机械泵的出油口连通,压力调节阀的回油口与机械泵的吸油口连通,压力调节阀用于调节进入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压油的压力和流量。本发明公开的前置前驱型自动变速箱,自动变速箱能够在发动机刚刚启动时快速响应,从而满足整车的快速启动需求。本发明还公开了具体的控制方法。

    一种离合器与外围组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879473B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510289667.2

    申请日:2015-05-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自动变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合器与外围组件结构,在中间隔板上设有中间隔板支撑轴,两端分别位于中间隔板的两侧,在中间隔板与行星排间的中间隔板支撑轴上设有离合器,包括与中间隔板支撑轴转动连接的齿轮内毂,在齿轮内毂外圈上设有齿轮,齿轮内毂的内圈延伸至行星排处,套设在齿轮内毂的内圈上的离合器内毂,在离合器内毂的外侧设有与齿轮固定连接的离合器外毂;行星架与离合器内毂固定连接,太阳轮与齿轮内毂固定连接的,行星架上设有插入中间隔板支撑轴的空腔并延伸至中间隔板另一侧的空心传动轴;在变速箱整体尺寸变化不大的前提下,能够增加自动变速器(AT)的挡位变化,可以进一步减少油耗和改善行驶动态性能。

    一种变速箱的壳体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329449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10682716.4

    申请日:2014-1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4 F16H41/3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变速箱的壳体,包括主壳体、变矩器壳体和中间隔板,所述主壳体、变矩器壳体和中间隔板上开设有能够将离合器油送至所述变速箱内的高压油道,和能够将润滑油送入到所述变速箱内的润滑油道。本发明提供的变速箱的壳体中,主壳体、变矩器壳体和中间隔板上均开设有高压油道和润滑油道,通过利用此高压油道作为输油通道,可以将离合器油直接输送至变速箱内部,同样的可以通过润滑油道作为输油通道,直接将润滑油输送至变速箱的内部,无需再设置输油管,从而简化了变速箱的结构和制造工艺,不仅提高了变速箱的生产效率,还降低了变速箱在工作时出现故障的几率。

    前置前驱型自动变速箱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01225B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410698492.6

    申请日:2014-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前置前驱型自动变速箱,包括机械执行机构、液压控制系统和供油系统,其中,供油系统包括机械泵、电泵和压力调节阀;机械泵与机动车中的发动机连接,机械泵的吸油口与油底壳连通,机械泵的出油口通过单向阀与液压控制系统连通;电泵与机动车中的供电系统连接,电泵的吸油口与油底壳连通,电泵的出油口通过单向阀与液压控制系统连通;压力调节阀的压力调节口与机械泵的出油口连通,压力调节阀的回油口与机械泵的吸油口连通,压力调节阀用于调节进入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压油的压力和流量。本发明公开的前置前驱型自动变速箱,自动变速箱能够在发动机刚刚启动时快速响应,从而满足整车的快速启动需求。本发明还公开了具体的控制方法。

    一种自动变速箱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405849B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410682643.9

    申请日:2014-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变速箱,包括变矩器壳体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变矩器壳体上的定子轴,其中,变矩器壳体靠近液力变矩器的一侧表面上开设有润滑油道以及至少一条第一输油道,第一输油道一端与润滑油道相连,另一端出口设置在变矩器壳体靠近变速机构的一侧表面上;定子轴上设置有第一出油道,第一出油道一端与第一输油道远离润滑油道的一端相连通,另一端出口设置在定子轴靠近变速机构一端的内腔侧壁上;通过在定子轴上开设出油道,使润滑油经润滑油道以及第一输油道后,从第一出油道流出,对自动变速箱内的离合器平衡活塞以及摩擦片进行润滑,减小了整个润滑油通道的体积以及其占用的空间,有助于结构紧凑的自动变速箱的设计以及制造。

    一种离合器与外围组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879473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289667.2

    申请日:2015-05-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23 F16H2057/0204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自动变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合器与外围组件结构,在中间隔板上设有中间隔板支撑轴,两端分别位于中间隔板的两侧,在中间隔板与行星排间的中间隔板支撑轴上设有离合器,包括与中间隔板支撑轴转动连接的齿轮内毂,在齿轮内毂外圈上设有齿轮,齿轮内毂的内圈延伸至行星排处,套设在齿轮内毂的内圈上的离合器内毂,在离合器内毂的外侧设有与齿轮固定连接的离合器外毂;行星架与离合器内毂固定连接,太阳轮与齿轮内毂固定连接的,行星架上设有插入中间隔板支撑轴的空腔并延伸至中间隔板另一侧的空心传动轴;在变速箱整体尺寸变化不大的前提下,能够增加自动变速器(AT)的挡位变化,可以进一步减少油耗和改善行驶动态性能。

    一种自动变速器用换挡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671871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723100.2

    申请日:2013-12-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9/1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用换挡装置,包括磁力感应装置和换挡轴,换挡轴上设有轴向的凹止口,磁力感应装置上设有与凹止口配合的凸止口,凸止口具有拔模斜度,所述拔模斜度为1.5°,换挡轴与磁力感应装置的安装配合过程越装越紧,配合紧密,磁力感应装置与换挡轴始终保持相同的转动方向和转动角度,误差小,甚至可以去除磁力感应装置上的销轴和螺栓孔,安装方便,结构简单。

    一种自动变速箱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405849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682643.9

    申请日:2014-1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41/24 F16H4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变速箱,包括变矩器壳体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变矩器壳体上的定子轴,其中,变矩器壳体靠近液力变矩器的一侧表面上开设有润滑油道以及至少一条第一输油道,第一输油道一端与润滑油道相连,另一端出口设置在变矩器壳体靠近变速机构的一侧表面上;定子轴上设置有第一出油道,第一出油道一端与第一输油道远离润滑油道的一端相连通,另一端出口设置在定子轴靠近变速机构一端的内腔侧壁上;通过在定子轴上开设出油道,使润滑油经润滑油道以及第一输油道后,从第一出油道流出,对自动变速箱内的离合器平衡活塞以及摩擦片进行润滑,减小了整个润滑油通道的体积以及其占用的空间,有助于结构紧凑的自动变速箱的设计以及制造。

    一种离合器及其装配工艺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37149A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210479790.7

    申请日:2012-11-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器及其装配工艺,包括内毂和连接盘焊接组件和齿轮,内毂和连接盘焊接组件内侧设有摩擦片组,齿轮的压力油腔内设有活塞,摩擦片组中钢片为内片,摩擦片为外片,摩擦片组一侧的摩擦片直接与内毂和连接盘焊接组件相连,内毂和连接盘焊接组件与摩擦片组一起传递扭矩,摩擦片组另一侧的摩擦片外设有调整钢片,通过合理选取调整钢片的厚度来调整活塞的行程,取消了调整卡簧和摩擦片组中的一片钢片,减小了离合器的轴向尺寸,节省了空间;根据本发明中离合器的结构特点,对各零部件装配的次序进行了合理编排,该装配工艺合理科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保障了产品质量,适合批量生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