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313451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851617.9

    申请日:2022-0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储能系统包括能量变换控制器和至少一个电池包;其中,能量变换控制器包括功率变换单元和通信单元,能量变换控制器通过功率变换单元实现电网的交流电与电池包的直流电之间的双向能量变换,能量变换控制器通过通信单元与电池包进行通信,并控制电池包的运行状态;每个电池包包括电池组、充放电控制开关和采集均衡单元,能量变换控制器通过控制充放电控制开关的通断,进而控制电池组的充放电状态;采集均衡单元用于采集电池包的电流、电压和温度信息,并发送至通信单元。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系统,能够灵活应对不同的电压需求及储能系统的容量需求,系统的兼容性好,容错能力强。

    一种储充一体柜
    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737633U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20499821.3

    申请日:2024-03-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充一体柜,包括柜体,柜体通过隔板从左至右分隔出:充电舱,设置有充电模组;储能控制舱,设置有储能控制模组,储能控制模组电连接充电模组,储能控制舱内设置有行程开关;电池舱,设置有电池箱,电池箱电连接到储能控制模组,储能控制模组用于对电池箱进行充放电控制;温控舱,设置有温控模组,温控模组用于控制电池舱中的温度。设置的充电舱、储能控制舱、电池舱和温控舱以从左至右的顺序组合形成储充一体柜,各舱体通过隔板隔开,形成相对独立的单元,设计不同的舱体减少模组间温度的互相影响,延长相应模组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增大柜体的内部利用率使内部布局更加紧凑、美观。

    移动储能系统
    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958329U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23036116.X

    申请日:2022-11-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储能系统,包括:机柜,包括电控箱和储能箱,机柜的上端设置有吊环;电子锁,设置在电控箱的柜门上,电子锁用于锁闭电控箱;监控装置,设置在机柜上,监控装置用于监控机柜;PACK模块,设置在储能箱中,PACK模块用于储存电能;GPS定位装置,设置在电控箱的侧壁上,GPS定位装置用于定位机柜的位置;钥匙挂钩,设置在电控箱的侧壁上,钥匙挂钩用于存放储能箱柜门锁具的钥匙。在机柜上设置吊环,方便采用吊车将储能系统进行快速转移,由于储能系统具备快速调配的特点,随着储能系统放置地点不断变化,储能系统数量增加后,可以通过GPS定位装置来定位各个储能系统的位置,维护更加方便。

    储能集装箱骨架
    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705579U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22636894.6

    申请日:2022-10-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能集装箱骨架,属于集装箱技术领域,本储能集装箱骨架包括:底架,底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H型槽钢,两根H型槽钢平行设置,两根H型槽钢之间横跨设置多根第一横梁;顶架,顶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顶侧梁,两根顶侧梁平行设置,两根顶侧梁之间横跨设置有多根第二横梁;多个封闭环组件,多个封闭环组件设置在底架与顶架之间,封闭环组件的上端与顶架连接,封闭环组件的下端与底架连接,封闭环组件呈闭合框体状。由此,储能集装箱骨架结构,既能加强集装箱骨架的结构强度,同时也减少应力集中的问题,也能保证力流传递的连续性,避免了运输和吊装过程中集装箱的形变和开裂等问题。

    储能控制系统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449498U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20896906.6

    申请日:2022-04-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能控制系统,涉及配用电技术领域。储能控制系统包括三个隔离变压器、三个滤波器、三个双向功率变换单元和电池模组;其中,三个隔离变压器对应三相电线,每个隔离变压器的第一侧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一相电线和零线电连接;三个滤波器与三个隔离变压器一一对应,每个滤波器的第一侧分别与对应的隔离变压器的第二侧电连接;三个双向功率变换单元与三个滤波器一一对应,每个滤波器的第二侧分别与对应的双向功率变换单元电连接;三个双向功率变换单元相互并联后,通过直流母线与电池模组并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能控制系统,三个双向功率变换单元可以对电网侧的AN/BN/CN三个独立的单相进行控制,从而解决三相不平衡的问题。

    储能系统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102602U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21879046.1

    申请日:2022-07-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能系统,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储能系统包括能量变换控制器和多个相互并联的电池包;其中,能量变换控制器包括功率变换单元和通信单元,能量变换控制器的交流侧连接电网;每个电池包包括电池组、充放电控制开关和采集单元,电池组通过充放电控制开关与能量变换控制器的直流侧电连接,采集单元分别与电池组和通信单元电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系统,能够支持每个电池包的功率控制,有效防止电池包的充放电电流过大,提高电池包的可用容量和使用寿命;采用模块化设计,扩展性强,能够灵活应对不同的电压需求及储能系统的容量需求;系统的兼容性好,容错能力强。

    一种可触控装置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147984U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20703188.5

    申请日:2024-04-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触控装置,通过设有柜体,柜体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腔体隔板、第一柜门、第二柜门、第三柜门和第四柜门,腔体隔板设于柜体的内部,第一腔体设于腔体隔板的左侧,第二腔体均设于腔体隔板的右侧,第一柜门设于第一腔体的前方,第二柜门设于第一腔体的后方,第三柜门设于第二腔体的前方,第四柜门设于第二腔体的后方,第一腔体包括光伏接入装置和储能装置,第二腔体包括充电装置和控制装置,光伏接入装置和储能装置均设于第一腔体的上半部,充电装置和控制装置均设于第二腔体的上半部,进而能够简化机柜内的各部件之间连接简单,同时能够提高机柜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了机柜运行的安全性。

    一种低压配电台区储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8867928U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20938560.1

    申请日:2022-04-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压配电台区储能系统,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电池箱、高压箱、DC/DC模块、储能变流器和并网开关;低压配电台区储能系统还包括储能控制器,储能控制器分别与电池箱、高压箱、DC/DC模块、储能变流器和并网开关电连接,用于控制低压配电台区储能系统各模块的工作状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低压配电台区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具备四象限运行能力,能够实现有功和无功的解耦控制;而储能控制器能够实时监测电网数据,并根据台区负荷变化,分相控制储能变流器输出有功或无功,从而达到改善供电电能质量的目的;同时,储能变流器通过并网开关连接到电网的并网点,能够实现低压配电台区储能系统的并离网运行。

    一种光储充电源控制柜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381148U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20816325.6

    申请日:2024-04-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储充电源控制柜,通过设有柜体,柜体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腔体隔板、第一柜门、第二柜门、第三柜门和第四柜门,腔体隔板设于柜体的内部,第一腔体设于腔体隔板的左侧,第二腔体均设于腔体隔板的右侧,第一柜门设于第一腔体的前方,第二柜门设于第一腔体的后方,第三柜门设于第二腔体的前方,第四柜门设于第二腔体的后方,第一腔体包括光伏接入装置和储能装置,第二腔体包括充电装置和控制装置,光伏接入装置和储能装置均设于第一腔体的上半部,充电装置和控制装置均设于第二腔体的上半部,进而能够简化机柜内的各部件之间连接简单,同时能够提高机柜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了机柜运行的安全性。

    低电压治理系统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492647U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21929136.1

    申请日:2023-07-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电压治理系统,包括储能一体机,储能一体机包括A相储能一体机、B相储能一体机和C相储能一体机,A相储能一体机、B相储能一体机和C相储能一体机的第一端口与电网电连接;电池模块包括并联连接的A相电池、B相电池和C相电池,A相电池、B相电池和C相电池均与A相储能一体机、B相储能一体机和C相储能一体机的第二端口电连接,A相电池、B相电池和C相电池构成三相电源,三相电源的每一相均能够与储能一体机进行能量交换。通过储能一体机与电池模块协同作用,为单相电流的输入输出以及电能转换提供了结构基础,以使电网中交流电经储能一体机整流至直流母线,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和电压质量,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