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78334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524081.5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器,换热器包括换热件以及第一集流管;换热件具有多个换热扁管,多个换热扁管分别与第一集流管连接,沿第一集流管的轴向方向上,第一集流管具有第一流道,多个换热扁管分别与第一流道连通;第一集流管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流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和第二端连通,第一端具有进出口,进出口处设置有第一旋流件,第二端设置有第二旋流件。本发明在进出口处设置有第一旋流件,在第二端设置有第二旋流件,使冷媒流动轨迹呈现螺旋状进入到集流管内部,利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削弱重力因素的影响,完成均匀分流。
-
公开(公告)号:CN117979633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834667.7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服务器的冷却装置及控制方法,冷却装置包括机架、冷板和第一换热器,冷板和发热元件接触设置;冷板的制冷剂A流路包括冷板A1口和冷板A2口,第一换热器的制冷剂B流路包括换热器B1口和换热器B2口;冷板A1口和换热器B1口之间并联设置第一支管路和第二支管路;第一支管路中设置有压缩机,第二支管路中设置有泵;冷板A2口和换热器B2口之间并联设置第三支管路和第四支管路,第三支管路中设置有节流装置,第四支管路中设置有单向阀;冷板、第一支管路、第一换热器和第三支管路依次连通形成有第一循环流路,冷板、第二支管路、第一换热器和第四支管路依次连通形成有第二循环流路;优选循环流路,降低冷却装置的功耗,提高散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484613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005549.4
申请日:2022-01-04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0059 , F24F1/06 , F24F1/42 , F24F5/00 , F24F1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泵空调及其控制方法,热泵空调包括:压缩机、室内机换热器、节流阀和室外机换热器,压缩机、室内机换热器、节流阀和室外机换热器组成主制冷剂循环回路;热泵空调还包括室内机布水器、室外机布水器、室内机储水装置和室外机储水装置,室内机储水装置能够承接室内机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室外机布水器能够与室内机储水装置连通以利用冷凝水对室外机换热器进行降温或对室外机换热器的进气进行降温;室外机储水装置能够承接室外机换热器产生的化霜水,室内机布水器能够与室外机储水装置连通以利用化霜水对室内机换热器进行降温或对室内机换热器的进气进行降温。根据本发明增强室外机换热器和室内机换热器的换热效果,降低系统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5498327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216172.3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556 , H01M10/6568 , H01M10/625 , H01M10/613 , H01M10/64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及电池模组。冷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冷却板,冷却板包括多个第一冷却流道,每个第一冷却流道包括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每个第一冷却流道用于流通冷媒,冷媒从第一进液口流向第一出液口,其中从第一进液口到第一出液口的冷媒流通方向,每个第一冷却流道的流通面积变大。本发明通过在冷却板设置供冷媒流动的多个第一冷却流道,多个第一冷却流道在进液口到出液口方向横截面积(流通面积)变大,一方面冷媒在流道中由液体向气体转变过程的压降发生变化,提升换热效率,另一方面减小冷媒在流道流动过程中的阻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295921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1041478.X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 , H01M10/6563 , H01M10/6568 , H01M50/204 , H01M50/249 , B60L50/64 , B60L58/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新能源车辆,其中的动力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箱体,电池箱体具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放置有多个动力电池包以及与每个动力电池包接触的液冷模块,电池箱体上具有通风孔,通风孔连通电池箱体与容置空间。本发明一方面动力电池包可以与液冷模块之间紧密接触能够实现高效换热,另一方面,电池箱体外部环境中的较低温度的气流能够经由通风孔进入容置空间内,从而利用空气的扩散性对各动力电池包形成全面换热,从而有利于动力电池包的温度均衡性,当动力电池模组的总体产热量较低时,可以控制液冷模块减少甚至截断相应的冷却流体的流入,而仅利用进入到容置空间内的空气实现风冷散热,降低使用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812011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79439.4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系统。该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包括集流管、扁管和分流器,所述集流管至少设有一个,所述分流器至少设有一个;所述分流器的出口与多个所述扁管的入口连通,所述扁管的出口与所述集流管连通。本申请通过采用至少一个分流器进行分流,使整个流体均匀分散地进入扁管,然后汇集到集流管排出,以此解决微通道换热器分流不均的问题。通过分流器的使用,不仅使得换热器分流均匀,还能优化换热,使换热器性能充分发挥。
-
公开(公告)号:CN11726815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416601.6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翅片结构及板翅式换热器,其中换热翅片结构包括隔板和间隔设置在隔板上的多个翅片单元,翅片单元包括立体肋柱和立体翅片,立体翅片的内部具有用于流通换热介质的流通通道,立体翅片与立体肋柱间隔设置,且立体肋柱的至少一部分遮挡流通通道的一部分,以扰动流通的换热介质;其中,至少一部分多个翅片单元的流通通道的中轴线重合,形成一列立体翅片列,换热介质可依次穿过立体翅片列中的多个翅片单元,以进行换热。本发明可以用于板翅式换热器上,对比现有的连续的锯齿形翅片,应用本发明提出的换热翅片结构的板翅式换热器整体重量较小,综合换热性能较好,适合大面积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07307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25436.1
申请日:2023-08-15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0067 , F24F13/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流集流管、换热器、制冷系统和空调器,分流集流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沿着流体流动的方向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依次连通;第一管段上设置有第一槽,第二管段上设置有第二槽,第三管段上设置有第三槽,使得流体能通过第一槽进入第一管段中,进而流至第二管段中和第三管段中,第二槽能将第二管段中的部分流体导出,第三槽能将第三管段中的流体导出,第二槽和第三槽之间还设置有节流装置,节流装置能对第二管段流至第三管段之间的流体进行节流。根据本发明合理利用了制冷剂流量,使得制冷剂流量分配满足负荷要求,增强了整体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提高了换热量和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90726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748790.0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组件和板翅式换热器。该换热组件包括翅片本体和换热板,所述翅片本体上冲压成型有多个翅片,所述翅片本体贴覆于所述换热板的一侧;相邻所述翅片和所述换热板之间构成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中的流体与所述换热板发生热交换;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与所述换热板的接触面,在垂直于所述流体的流向的方向上的长度,沿所述流体的流向设为变化的。本申请直接利用相邻翅片构成流体通道,而不改变翅片的结构,不破坏翅片整体的结构强度;同时流体通道与换热板的接触面,沿垂直流动方向上为变化的,流体在流动过程发生流动方向和流动速度的变化,增强紊流强度,从而增强了换热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31534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635178.4
申请日:2022-12-19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209 , H01M50/249 , H01M50/264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8 , H01M10/6556 , H01M10/65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冷板和电池组件。该液冷板包括板体,板体(3)内部形成流道,流道的进液端设置有第一抛物线结构(12)和第二抛物线结构(13),第一抛物线结构(12)和第二抛物线结构(13)沿着流体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抛物线结构(12)位于第二抛物线结构(13)上方,冷却液进孔(10)位于第一抛物线结构(12)上方。根据本发明的液冷板,能够解决现有液冷板流量分配不均影响电池模组温度均匀性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