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分离器、冷凝器和制冷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405286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110815959.0

    申请日:2021-07-19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分离器、冷凝器和制冷设备。油分离器包括:筒体,筒体内部设有进气腔和出气腔,进气腔与出气腔沿着第一方向并排布置并彼此连通;和分离装置,设置于出气腔中,并包括均气折流装置和过滤装置中的至少之一,均气折流装置对气体进行均气和/或折流,过滤装置包括滤网。基于此,可有效提高油气分离效率。

    油分离器、冷凝器和制冷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405286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815959.0

    申请日:2021-07-19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分离器、冷凝器和制冷设备。油分离器包括:筒体,筒体内部设有进气腔和出气腔,进气腔与出气腔沿着第一方向并排布置并彼此连通;和分离装置,设置于出气腔中,并包括均气折流装置和过滤装置中的至少之一,均气折流装置对气体进行均气和/或折流,过滤装置包括滤网。基于此,可有效提高油气分离效率。

    换热器和制冷系统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23758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130779.8

    申请日:2023-02-17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和制冷系统。换热器包括:壳体,具有气态工质进口和液态工质出口;去过热组件,位于壳体内,包括分隔壁、折流板和第一换热管,分隔壁被配置为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去过热腔和通过分隔壁上的通气孔与去过热腔连通的冷凝腔,气态工质进口与去过热腔连通,液态工质出口与冷凝腔连通,折流板设置于去过热腔内,被配置为在去过热腔内形成折流流道,折流流道的入口端与气态工质进口连通,冷凝腔与折流流道的出口端连通,第一换热管包括位于去过热腔内以冷却去过热腔内的气态工质的去过热管段,至少部分去过热管段位于折流流道内;和第二换热管,位于冷凝腔内,被配置为将从去过热腔进入冷凝腔的气态工质冷凝为液态工质。

    换热管和换热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066780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958864.X

    申请日:2020-09-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管和换热器,其中,换热管包括管体和位于管体内壁上的螺旋肋,螺旋肋的齿顶整体呈波浪形,一部分螺旋肋的齿高沿换热管的流向方向逐渐增大,一部分螺旋肋的齿高沿换热管的流向方向逐渐减小。本发明的换热管和换热器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换热管换热面积有限,换热效果一般的问题。

    一种换热管、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15585693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415724.3

    申请日:2022-1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和空调器,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扰流组件,所述扰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管体的内侧壁上可使冷媒在其顶点处产生换热气泡的锥形槽,所述锥形槽上远离所述管体入口的一条边与所述管体的入口至出口方向垂直,以形成可方便所述气泡汇入所述冷媒中的斜坡面。旨在提高管体内气泡与管体之间的脱离的频率,提高气泡对周围流体的扰流效果。

    布液器、换热器及空调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865374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235053.8

    申请日:2021-1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布液器、换热器及空调,其中布液器包括:布液管,布液管环绕成盘形,沿着垂直于盘面的方向依次形成进液面和出液面,进液面和出液面设有多个均液孔。本发明提出的盘管结构的布液器增加了布液器与液态冷媒的接触面积,利用该布液器可以形成有效均匀的布膜。同时,本发明提出的换热器通过换热管的结构改进、换热组件的位置分布改善,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

    换热器和制冷系统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05404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130774.5

    申请日:2023-02-17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和制冷系统。换热器包括:壳体,具有气态工质进口和液态工质出口;去过热组件,位于壳体内,包括分隔壁、折流板和多根第一换热管,分隔壁被配置为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去过热腔和通过分隔壁上的通气孔与去过热腔连通的冷凝腔,气态工质进口与去过热腔连通,液态工质出口与冷凝腔连通,折流板设置于去过热腔内并在去过热腔内形成折流流道,折流流道的入口端与气态工质进口连通,冷凝腔与折流流道的出口端连通,第一换热管包括位于去过热腔内以冷却去过热腔内的气态工质的去过热管段,至少部分去过热管段位于折流流道内;和第二换热管,位于冷凝腔内,被配置为将从去过热腔进入冷凝腔的气态工质冷凝为液态工质。

    换热器和制冷系统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62589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310130775.X

    申请日:2023-02-17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和制冷系统。换热器包括:壳体,具有气态工质进口和液态工质出口;去过热组件,位于壳体内,包括分隔壁、折流板和第一换热管,分隔壁被配置为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去过热腔和通过分隔壁上的通气孔与去过热腔连通的冷凝腔,气态工质进口与去过热腔连通,液态工质出口与冷凝腔连通,折流板设置于去过热腔内,被配置为在去过热腔内形成折流流道,折流流道的入口端与气态工质进口连通,冷凝腔与折流流道的出口端连通,第一换热管包括位于去过热腔内以冷却去过热腔内的气态工质的去过热管段,至少部分去过热管段位于折流流道内;和第二换热管,位于冷凝腔内,被配置为将从去过热腔进入冷凝腔的气态工质冷凝为液态工质。

    过冷效率高的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268362A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1159242.7

    申请日:2020-1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过冷效率高的换热器及空调机组。换热器包括壳体、隔板结构、喷液结构,所述喷液结构的入口与所述冷却腔的液态冷媒连通,所述喷液结构的出口与所述过冷腔连通;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伸入所述过冷腔内;所述出液口与所述过冷腔连通。本发明提供的过冷效率高的换热器及空调机组,利用喷嘴将饱和态的液态冷媒闪发为饱和态汽液两相混合冷媒,气态冷媒会与过冷腔内的换热管进行换热,并且凝结成液态冷媒,此时凝结出液态冷媒具有比闪发前更低的饱和温度,从而增加了冷媒的过冷度,冷媒通过闪发后再次相变换热、凝结,不需要较大的温差也不需要控制冷媒的流速,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设置折流板的方式有效的增加了冷媒的过冷效率。

    换热器和制冷系统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962589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310130775.X

    申请日:2023-02-17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和制冷系统。换热器包括:壳体,具有气态工质进口和液态工质出口;去过热组件,位于壳体内,包括分隔壁、折流板和第一换热管,分隔壁被配置为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去过热腔和通过分隔壁上的通气孔与去过热腔连通的冷凝腔,气态工质进口与去过热腔连通,液态工质出口与冷凝腔连通,折流板设置于去过热腔内,被配置为在去过热腔内形成折流流道,折流流道的入口端与气态工质进口连通,冷凝腔与折流流道的出口端连通,第一换热管包括位于去过热腔内以冷却去过热腔内的气态工质的去过热管段,至少部分去过热管段位于折流流道内;和第二换热管,位于冷凝腔内,被配置为将从去过热腔进入冷凝腔的气态工质冷凝为液态工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