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磁致伸缩驱动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196552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616853.1

    申请日:2017-07-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2/06 H02N2/0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磁致伸缩驱动器,包括壳体、形状记忆合金弹簧、连接杆、超磁致伸缩棒及输出杆;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的下端通过中间盖与下壳体上端连接;下壳体内设有隔热套筒和线圈,线圈位于隔热套筒内;线圈的中心处设有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形状记忆合金弹簧上端与连接杆下端连接;所述的上壳体的顶部设有顶盖,上壳体内设有线圈,线圈中心处设有超磁致伸缩棒,线圈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一永磁体;连接杆上端穿过中间盖与超磁致伸缩棒下端接触;所述的输出杆穿过顶盖,下端与超磁致伸缩棒上端接触,输出杆与顶盖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驱动位移大、驱动力大、响应时间快、可反复使用、可靠性高的优点。

    一种带有减振系统的高铁Ⅱ型轨道预制板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18545B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910068628.8

    申请日:2019-01-24

    Inventor: 张贤才 周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减振系统的高铁Ⅱ型轨道预制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底面开设有若干个条形槽,基板顶面固定有橡胶垫,橡胶垫顶部固定有衬板,衬板顶面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底部设置有弧形弹片,弧形弹片的一端与安装槽固定连接,弧形弹片的另一端与调节螺栓滑动接触,调节螺栓与安装槽侧壁螺纹连接,弧形弹片的顶面固定有第一橡胶齿形部,安装槽的顶部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底面固定有第二橡胶齿形部,第一橡胶齿形部与第二橡胶齿形部相互啮合,支撑板的顶部固定有钢轨。本发明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轨道板的减振性能。

    一种高铁无砟轨道板简易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65122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810978990.4

    申请日:2018-08-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铁无砟轨道板简易检测方法,包括待检测无砟轨道板和检测车,检测车上设置有检测模块,检测模块包括中央处理模块、强度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超声发射控制模块、超声接收处理模块,中央处理模块为设置在检测车内部的中央处理器,强度检测模块包括设置在检测车上的液压压头、用于检测液压压头下压位移的位移传感器和用于检测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检测车上设有若干高频超声收发传感器组,本发明一种高铁无砟轨道板简易检测方法,能够对高铁无砟轨道板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检测方便易操作,检测速度快、数据准确客观、检测结果可自动显示和存储,有助于提高无砟轨道板的施工质量。

    一种带有减振系统的高铁Ⅱ型轨道预制板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18545A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910068628.8

    申请日:2019-01-24

    Inventor: 张贤才 周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减振系统的高铁Ⅱ型轨道预制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底面开设有若干个条形槽,基板顶面固定有橡胶垫,橡胶垫顶部固定有衬板,衬板顶面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底部设置有弧形弹片,弧形弹片的一端与安装槽固定连接,弧形弹片的另一端与调节螺栓滑动接触,调节螺栓与安装槽侧壁螺纹连接,弧形弹片的顶面固定有第一橡胶齿形部,安装槽的顶部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底面固定有第二橡胶齿形部,第一橡胶齿形部与第二橡胶齿形部相互啮合,支撑板的顶部固定有钢轨。本发明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轨道板的减振性能。

    一种双向传动不可逆齿轮自锁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001124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487856.2

    申请日:2021-1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传动不可逆齿轮自锁系统,包括输入锥齿轮、从动锥齿轮、螺旋双向齿、两个直接从动直齿轮、一个间接从动直齿轮、输出直齿轮和输出轴;输入锥齿轮安装在输入轴上,输入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螺旋双向齿固定在从动锥形齿轮的端面上;两个直接从动直齿轮、间接从动直齿轮分别通过转轴安装在固定板上,固定板通过轴承安装在输出轴上,两个直接从动直齿轮均与螺旋双向齿啮合;间接从动直齿轮与一直接从动直齿轮啮合,间接从动直齿轮与输出直齿轮啮合,输出直齿轮固定在输出轴上。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在受到外部因素干扰而产生输出轴作为输入轴传动力矩时,能够克服干扰,防止系统逆转,实现稳定且精密的传动。

    一种超磁致伸缩驱动器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838802A

    公开(公告)日:2020-02-25

    申请号:CN201810927063.X

    申请日:2018-08-15

    Inventor: 张贤才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磁致伸缩驱动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底部的底座,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磁场产生装置、冷却装置、预紧装置和定位装置,还包括用于对超磁致伸缩驱动器进行性能检测的检测装置,本发明采用水冷机构和相变材料组合进行温控,用水冷机构在线圈外侧进行降温,用相变材料在线圈内侧进行降温,提高了超磁致伸缩驱动器的输出精度,保证长时间的稳定工作;且体积小、重量轻、输出位移大、输出力大,预压力和偏执磁场可调,输出位移及输出力线性好、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涡流槽能够进一步提高输出位移的控制精度,同时利用传感器、信号放大装置和计算机构成测试系统对驱动器的驱动性能进行检测,测试时间短,测试效率和测试精度高。

    一种加厚减震型高铁Ⅱ型轨道板及其施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9338828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352400.3

    申请日:2018-11-14

    Inventor: 张贤才 周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厚减震型高铁Ⅱ型轨道板,包括底座,底座顶部固定有轨道板本体,底座与轨道板本体之间设置有空隙,空隙中填充有水泥沥青砂浆层,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空腔,空腔内安装有钢板,钢板的两端固定有插片,插片固定插接在底座内,钢板上固定有若干个定位柱,定位柱贯穿水泥沥青砂浆层后与轨道板本体底面固定连接,底座和轨道板本体两端设置有竖向的第一通孔,插片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固定螺栓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与基座固定连接。本发明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轨道板的减震性能。

    差动式磁控形状记忆合金自传感驱动器

    公开(公告)号:CN106301064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909695.4

    申请日:2016-10-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2/001 H02N2/0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差动式磁控形状记忆合金自传感驱动器,包括外罩、联接器、两铁心、传导杆、调节螺栓及电流控制器;外罩上设有一对同轴的通孔,一个通孔处设置有调节螺栓;另一通孔内设有传导杆;外罩内设有两个铁心,两个铁心间留有间隙,铁心上设有励磁线圈,励磁线圈与电流控制器相连;两铁心之间的间隙中设有联接器,联接器的两端与调节螺栓和传导杆之间分别设有一MSMA元件,两MSMA元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永磁体,永磁体朝向外罩的面上设有隔磁板。本发明结构简单,其励磁控制仅需提供产生差动磁场部分的励磁功率,从而减小了MSMA驱动器的体积和提高了控制效率,且提高了MSMA驱动器的控制精度。

    一种高强度碳纤维管的制备工艺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74233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57326.0

    申请日:2023-06-0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应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的一种高强度碳纤维管的制备工艺,使用时,施压气囊会逐渐与芯模表面贴合,从而方便后续预浸料与芯模表面贴合,负压腔道发生移动进而对凹陷槽进行抽真空,凹陷槽处产生的负压会对施压气囊产生吸附,进而对施压气囊起到紧绷作用,使施压气囊能更平整地贴合在芯模外表面,不会产生皱褶问题,将芯模放入外模中,再对施压气囊进行加压,施压气囊发生膨胀对预浸料产生均匀的径向压力,使预浸料在后续加热固化过程中,不易受外界或重力干扰,可控性强、表面光洁度高,通过检测组件可对缠绕后的预浸料进行检测,当检测到不平整区域时将设备进行关闭,有效避免预浸料的浪费。

    一种具有高效脱模结构的植物纤维模塑成型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16427211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424920.5

    申请日:2023-04-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植物纤维模塑模具领域的一种具有高效脱模结构的植物纤维模塑成型模具,通过安装在吸滤模内的上通气切换管和安装在转移模内的下通气切换管,在纤维胚从吸滤模转移到转移模内的过程中通过向吸滤网上方的腔体注入气流,使得气流对粘接在吸滤网下端面的纤维胚进行反向喷吹,实现喷吹脱模,避免了人工脱模中纤维胚容易发生撕裂的问题,同时,避免污染脱模工具纤维胚,提高脱模速度,保证脱模后纤维胚的完整性;通过开设在承载网板边缘处且等距分布的喷气孔以及安装在转动轴上的滚动齿轮和限位块,在加热干燥作业后,对转移膜进行翻转并通气对纤维胚进行喷吹脱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