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载-冻融循环耦合下高铁土石路基长期沉降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46121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437794.1

    申请日:2024-04-12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动载‑冻融循环耦合下高铁土石路基长期沉降计算方法,涉及交通岩土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综合衡量了列车循环荷载与冻融循环作用对高铁土石路基填料结构性的弱化作用,给出了在耦合作用下高铁土石路基内部含水率、动偏应力及围压沿深度分布模型,揭示了上述力学指标分布对路基长期沉降的影响,参数物理意义明确且易于确定。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能合理预估动载‑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高铁土石路基长期沉降,有助于进一步探究该作用下高铁土石路基累积塑性变形特征,归纳高铁土石路基服役性能劣化的演变过程,可为季节冻区或寒区的高铁土石路基设计与运营维护时机确定的提供理论保证。

    基于双向渗流作用的变围压柔性伺服动真三轴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19061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91895.2

    申请日:2024-03-14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双向渗流作用的变围压柔性伺服动真三轴试验装置,属于真三轴试验装置技术领域。本申请可实现作用于单元体试样三个主应力独自变化与循环围压的施加,使得土体单元主应力轴发生偏转,进而于三轴试样中复现交通荷载的移动效应,更加精准地模拟路基土的动应力场;可实现横、竖向渗流方向的调节,可探究不同渗流路径下水‑动力耦合作用下单元体试样的强度与变形特征,更加贴合复杂自然条件下路基填土真实的渗流状态;可实现柔性伺服加载机制下土石混合体的侧向变形,贴近土石混合体单元的实际变形形态。

    一种大变形软岩隧道用自适应让压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7140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855239.6

    申请日:2023-07-13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大变形软岩隧道用自适应让压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分区让压初次衬砌和设置于所述分区让压初次衬砌外侧的自适应让压锚固件;自适应让压锚固件包括让压锚索装置、橡胶隔层以及包裹于让压锚索装置外部的微细纤维注浆层和自修复水泥‑黏土注浆层;让压锚索装置包括第一套筒、锚索、伸缩波纹软管、第二套筒;分区让压初次衬砌在隧道横断面上可划分为多个分区,以适应各类软岩隧道的不均匀变形,其是由若干个环形UHPC衬砌片、UHPC腹壁和高阻尼橡胶层预制拼接而成;二次衬砌为UHPC模筑而成的现浇UHPC衬砌层。本发明可有效约束深埋软岩隧道大变形、提升支护结构的增阻让压能力以及解决围岩不均匀变形的支护难题。

    隧道下穿既有管线的双环箍形注浆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7137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855131.7

    申请日:2023-07-13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隧道下穿既有管线的双环箍形注浆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双环箍形注浆加固区,包括位于管道下方的弧形固化带、与所述弧形固化带连接并包裹所述管道的半圆形注浆加固区以及半包围所述管道设置的注浆隔离带,所述注浆隔离带是通过在其内的半圆形注浆通道内注浆填充复合纤维超高性能水泥注浆料而成。本申请通过采用微扰动非开挖注浆加固技术,无需整体开挖地下管道上覆土体,极大节约管道加固成本;无论是在城区人口密集处,还是在地形复杂的无人区都极为适用,且对周边地层地貌、植被风景等自然景观影响甚微,具有一定的环境保护作用,特别适用于地下大直径超长管道在其他施工扰动下的重点工程管道加固施工。

    一种考虑颗粒破碎效应的宕渣渗透系数深度分布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69360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46017.2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颗粒破碎效应的宕渣渗透系数深度分布预测方法,属于岩土体性能预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对宕渣试样开展动三轴试验,探究不同深度位点的宕渣经不同振次加载后颗粒级配、破碎率的动态演化规律。同时,通过渗流侵蚀模拟试验装置对经循环加载破碎的宕渣开展渗透试验,探究渗蚀作用下不同级配宕渣内部细颗粒运移与结构破坏的临界水力梯度,揭示其劣化、破坏机制,并以负指数连续级配方程为枢纽,构建颗粒破碎指标与渗透系数的预测模型,揭示循环荷载作用下宕渣路基颗粒破碎行为与其渗透特性演化的内在机理,使得预测出的渗透系数与实际的渗透系数更为接近,提升了预测的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