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3752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42472.7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冬闲稻田养鱼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加高田埂,使田埂高度高于田面平台至少40cm;S2、收割中稻或一季晚稻,收割后稻茬留茬高度为30‑45cm;S3、田间复水,促进稻茬再生多分蘖;S4、放养鱼苗,调节稻田水位;S5、投喂饵料、捕捞鱼。本发明通过采用中稻、晚稻稻鱼轮作的方式为鱼类争取了更多的生长时间,并选择冬闲田进行养殖,使鱼类上市期提前,避开了上市集中期,因而提高了稻渔综合种养的经济收益。本发明通过冬闲季灌水养杂食、草食性鱼,大大减少了田间杂草和在稻茬基部越冬的二化螟虫口数量,有利于缓解来年的草害和虫害。
-
公开(公告)号:CN111919688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010782482.6
申请日:2020-08-06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微埂混播栽培方法,包括S1、前茬作物成熟期排水,至收割机能作业的状态;S2、收割前茬作物,留茬并将前茬作物的秸秆粉碎后撒于留茬上,成为水稻生长的根际层;S3、在田里开沟,形成生态沟;S4、将直立的留茬和粉碎的秸秆压平在厢面上,形成下垫面,将种肥泥复合物成型为埂状并落于下垫面上,形成生态埂,相邻的生态沟之间形成多条生态埂;种肥泥复合物为质量比为6‑14:50‑70:6000‑10000的水稻种子、化肥与泥土拌匀、混合得到。生态埂一是作为介质包裹生物体、营养体,保温保湿透水透气;二是作为供体为生物体营养体提供水分营养。埂内已经催芽露白种子比埂内和埂外的杂草种子生长迅速,顺利生根长叶。
-
公开(公告)号:CN110896798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1911213155.2
申请日:2019-12-02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体综合种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冷浸田或烂泥田,在田埂内侧开挖围沟,使泉眼冒出的地下水不能外流,成为调温水,田埂的高度为40‑50cm,所述田埂上开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对田地分别进行消毒、施肥;11月在田地投放小龙虾苗,翌年3月至4月捕捞;翌年5月在田间种植水生植物。本发明能够防止过度挖沟,小龙虾生长阶段规避了夏季高温,在秋冬春三季利用地下水升温,生长稳定,产量有保障;蟹通过乔木、草本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降温作用,再加上地下水的作用,在六、七、八、九等四个月能正常生长,产量有保障,虾、蟹分别在秋冬季、春夏秋季生长,避开了共生阶段,减少竞争,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商品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854073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147415.8
申请日:2021-09-29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压根免耕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前茬作物收割后的秸秆散落于稻田上,形成秸秆层;S2、将水稻秧苗摆于所述秸秆层上,使水稻秧苗根部和秧苗部分均横摆于秸秆层上,且所有水稻秧苗的根部均位于同一直线上;S3、将复合肥与泥土混合,形成生态土;S4、用生态土盖住水稻秧苗的根部;S5、田间管理。本发明的优点:1)改变了土壤耕层结构,由上至下形成沃土层、秸秆层和土壤层;2)将沟中取出的土与复合肥拌匀,形成生态土,有利于肥、土一体化和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3)利用宽厢深沟提高排水能力和蓄水能力;4)实现了水稻移栽三免三化:免耕、免整理稻田、免灌泡田水;土肥一体化、水肥一体化、秸秆化肥一体化;生态效益明显:减少灌溉用水。
-
公开(公告)号:CN113016527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167660.9
申请日:2021-02-07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IPC: A01G22/22 , A01K61/10 , A01K61/59 , A01K67/02 , A23K50/80 , A23K10/30 , A23K10/37 , A23K10/22 , A23K20/20 , A23K2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梯田及稻渔共作方法,所述生态梯田包括连通的多级梯田,相邻两级梯田之间设有田埂和连通通道;每级梯田均设置环沟和腰沟,所述腰沟平行于环沟的长度方向,并与环沟的宽度方向连通;所述环沟和腰沟中均设置单向阀;所述环沟中设置至少一个生态凼,所述生态凼的进口和出口均与环沟连通;所述单向阀为单向的供养殖物穿过的通道,所述单向阀包括限逆门;所述生态凼在鱼收获季节设置收鱼网;所述收鱼网包括牵引绳和方形网片,所述牵引绳固定在方形网片的四角;采用如上生态梯田稻渔共作方法解决了水产品产在冬、春两季的产出,提高稻田立体种养时空利用率,解决稻田立体种养难以持续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018835B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1710270864.9
申请日:2017-04-24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鸭共生养殖方法。所述稻鸭共生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构建稻田沟系,将稻田分为:稻作区、供鸭夜宿的鸭栏区和饲料隔离岛;S2、早稻种植;S3、早稻种植后3‑7天投放第一批雏鸭;S4、早稻种植后40‑55天投放第二批雏鸭;S5、水稻生长发育至灌浆期时,收获第一批投放的鸭;S6、水稻成熟收获前收获第二批投放的鸭。本发明显著延长了稻‑鸭共生期,增加了收益。
-
公开(公告)号:CN111919688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782482.6
申请日:2020-08-06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微埂混播栽培方法,包括S1、前茬作物成熟期排水,至收割机能作业的状态;S2、收割前茬作物,留茬并将前茬作物的秸秆粉碎后撒于留茬上,成为水稻生长的根际层;S3、在田里开沟,形成生态沟;S4、将直立的留茬和粉碎的秸秆压平在厢面上,形成下垫面,将种肥泥复合物成型为埂状并落于下垫面上,形成生态埂,相邻的生态沟之间形成多条生态埂;种肥泥复合物为质量比为6-14:50-70:6000-10000的水稻种子、化肥与泥土拌匀、混合得到。生态埂一是作为介质包裹生物体、营养体,保温保湿透水透气;二是作为供体为生物体营养体提供水分营养。埂内已经催芽露白种子比埂内和埂外的杂草种子生长迅速,顺利生根长叶。
-
公开(公告)号:CN111616003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583588.3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IPC: A01G22/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耕直播种子的方法,包括下一季作物种植前不翻耕、不施用除草剂、不灌泡田水、不旋耕,保持田面干燥,收割上一季作物并进行粉碎,得到上一季作物粉碎秸秆,收割后留下上一季作物的留茬;压倒上一季作物的留茬,播种下一季作物种子;待上一季作物的留茬弹回,使上一季作物粉碎秸秆覆盖于上一季作物的留茬表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稻稻油三熟制的油菜栽培方法,本发明改变了土壤耕层结构,上至下形成了秸秆层、种子化肥层、土壤层,一次性实现作物秸秆的全量还田,并将秸秆转化为覆盖物,既覆盖种子,也覆盖化肥,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实现作物秸秆处理、机械化生产与作物生长三者最佳耦合。
-
公开(公告)号:CN110521522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932812.2
申请日:2019-09-29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综合种养系统及立体综合种养方法,该系统包括稻田,所述稻田的田埂内侧挖设有围沟,所述稻田内挖设有鱼凼和若干条与鱼凼、围沟连通的腰沟;还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伸出至稻田的田埂外侧,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伸入鱼凼内且连通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向下延伸至距离鱼凼底面15-25cm的位置,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拦鱼网,所述第一管道高于田面且与稻田的田面的距离为12-18cm,管道的内径为15-25cm。本发明采用树、水稻、草鱼、鲤鱼和白鲢混合立体综合种养,利用冷浸田的地下水自流进入稻田降温,并在鱼凼内设置自动清淤装置,在促进鱼类顺利越夏的同时减少人工投入,可减少肥料、杀虫剂、除草剂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9744103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910153793.3
申请日:2019-03-01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蛙养殖系统及稻田养蛙方法。所述稻蛙养殖系统包括稻田,围绕稻田田埂设置的防逃离装置;所述稻田田埂处设有多个饲喂器;所述饲喂器包括粪料储存装置,其用于储存粪料和蝇蛆;出饲管,其一端与粪料储存装置连通,作为出饲口的另一端伸入稻田的养蛙区域。本发明通过在养殖田块的田埂上建设粪料储存装置和出饲口,在粪料储存装置内填放发酵好的粪料,在粪料上投放集卵物诱集苍蝇产卵或者直接投入蛆蛹,当蛆卵孵化时,蝇蛆就会在出饲口光线的诱集下向出饲管聚集,从出饲口爬出,为蛙源源不断的提供食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