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16334290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0384799.8
申请日:2023-04-12
申请人: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江汉大学
IPC分类号: C12Q1/6895 , C12N15/11
摘要: 本发明发明了一种鉴定水稻功能基因的引物组、试剂盒及应用。该引物组包括:第1引物对至第30引物对,每个引物对均包括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第1引物对的正向引物、第1引物对的反向引物至第30引物对的正向引物和第30引物对的反向引物依次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至SEQ ID NO:6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引物组及试剂盒,通过多重扩增和高通量测序获得待测样本中目标基因的数据是一条条的碱基序列,分辨率达到单碱基水平,数据准确性和信息化程度高,可以通过序列分析软件一次性对成百上千个样品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快速统计待测样本中目标性状基因的序列,易于鉴别多等位基因型和新型等位基因,且准确率高重现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851774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061341.0
申请日:2022-09-01
申请人: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
发明人: 闸雯俊 , 游艾青 , 王开梅 , 张志刚 , 王月莹 , 周雷 , 李三和 , 陈志军 , 刘凯 , 杨国才 , 刘凯 , 徐华山 , 李培德 , 陈俊孝 , 石少阶 , 吴边 , 李昌焱
IPC分类号: C12N15/32 , C07K14/325 , C12N15/84 , C12N1/21 , C12N5/10 , A01H6/46 , A01H5/00 , A01N63/50 , A01P7/04 , C12R1/01
摘要: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编码BT蛋白Vip3Aa7的基因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对编码BT蛋白Vip3Aa7的原始核苷酸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克服不同物种在密码子使用方面存在差异的问题,优化后的核苷酸序列更容易在作物中表达,提高BT蛋白Vip3Aa7在作物中的表达量,进而提高其对农作物害虫的抗性,尤其增强其对草地贪夜蛾的抗性,增加BT蛋白Vip3Aa7的生物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08781659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810634302.2
申请日:2018-06-20
申请人: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组培苗远距离运输及移栽方法,涉及农业技术领域中幼苗运输及移栽的方法。本方法包括:①组培苗炼苗;②组培苗的包装;③组培苗的运输;④组培苗接收;⑤移栽及栽后管理;精细管理移栽后的幼苗至完全成活后按正常程序管理。本发明使用静置1~2d的自来水炼苗,有效减少了自来水中漂白粉对组培苗的伤害;炼苗长出新根后移栽,保证了水稻组培苗移栽的成活率;移栽后加盖遮阳网和薄膜,有效地保护组培苗移栽初期自然环境对其产生的伤害,进一步提高幼苗成活率;本方法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水稻组培苗的异地移栽,加快科研进程,缩短水稻相关基础科研和育种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1440823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326647.9
申请日:2020-04-23
申请人: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分类号: C12N15/85 , C12N15/66 , C12N15/65 , C12N15/12 , C12Q1/689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组载体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属于昆虫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所述重组载体,包括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和褐飞虱Ccdc124基因的3’UTR区核苷酸序列;所述重组载体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褐飞虱的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褐飞虱Ccdc124基因的3’UTR区核苷酸序列;2)将所述褐飞虱Ccdc124基因的3’UTR区核苷酸序列重组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中获得重组载体。本发明提供的重组载体可以测定褐飞虱Ccdc124基因的表达活性,用于筛选调控褐飞虱Ccdc124基因的microRNA,还能够对预测的microRNA调控Ccdc124基因的调控机制进行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5838721B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610227151.X
申请日:2016-04-13
申请人: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分类号: C12N15/12 , C07K14/43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褐飞虱基因NlABCB及其编码产物与应用,该基因NlABCB具有SEQIDNo.1的DNA序列。该序列由1468个核苷酸碱基组成,包含一个由459个核苷酸构成的完整的编码框,编码153个氨基酸残基的小分子量蛋白。研究发现该基因与褐飞虱的消化取食、存活有关。构建L4440‑NlABCB的dsRNA载体,转化E.coli HT115后,经IPTG诱导,形成NlABCB‑dsRNA,喂养褐飞虱取食含NlABCB‑dsRNA人工饲料,发现褐飞虱的存活率明显降低。本发明将在作物育种,生物农药和转基因动物培养中得到广泛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926696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229500.2
申请日:2017-11-29
申请人: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摘要: 一种高花培诱导率籼稻的高效创制方法,先将花培诱导效率大于50%的亲本与多个育种骨干亲本进行杂交,得到不同组合的杂交F1种子,再种植杂交F1种子,取幼穗进行第一次花药培养,筛选出诱导效率大于60%的组合,并分单株收获花培H1代种子,然后分株系种植H1代种子,取幼穗进行第二次花药培养,筛选出诱导效率大于60%的株系即可。该设计不仅能够获得稳定且具有高花培诱导率的株系,而且周期较短。
-
公开(公告)号:CN104285775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310610308.3
申请日:2013-11-27
申请人: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H1/02
摘要: 一种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恢复系的快速培育方法,步骤为:选择分别具有高产、优质、抗虫、抗病性状的8个水稻品种作为亲本,对具有不同目的性状的亲本两两杂交,得到四种杂交F1;将四种F1两两杂交,得到两种复交F1;对两种复交F1单株在苗期分别进行目的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筛选出聚合了目的基因的两种复交F1进行配对杂交,得到多重复交F1代;对多重复交F1代单株在苗期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得到聚合了所有目的基因的单株进行花药培养,获得H0代花培株系,筛选出二倍体株系;在H1代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农艺性状、品质和抗性筛选获得目标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恢复系,并与一系列两系不育系进行组合测配,试验,筛选出优势组合。
-
公开(公告)号:CN102296108B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110170178.7
申请日:2011-10-12
申请人: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武汉大学
摘要: 一种辅助筛选抗褐飞虱水稻的方法与其专用引物。辅助筛选抗褐飞虱水稻的引物,是由序列表中序列B14F1、B14R1、B14F2和B14R2的核苷酸序列组成的四条引物。该方法是以待检测水稻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序列表中序列B14F1、B14R1、B14F2和B14R2的核苷酸序列组成的四条引物进行PCR扩增,如该待测水稻的扩增产物为大小566bp的条带,则该待测水稻为候选抗褐飞虱水稻。该方法可用于选育抗褐飞虱水稻,缩短抗褐飞虱水稻的育种周期,加快育种速度,降低育种成本,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周期短的优点,适应于推广应用,为选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提供了一种快捷的检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1999302B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010511463.6
申请日:2010-10-19
申请人: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摘要: 一种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繁殖方法,该方法依次包括单株选择工艺、长光低温鉴定不育性工艺、短光高温鉴定可育性工艺、核心种子生产工艺与原原种、原种生产工艺,所述长光低温鉴定不育性工艺中的日光照时间大于14.5小时,日均温为24℃,昼夜变幅为20–28℃,短光高温鉴定可育性工艺中的日光照时间小于13小时,日均温为28℃,昼夜变幅为25–30℃,核心种子生产工艺包括核心稻蔸海南保存法或长江中下游地区温室保存法,繁殖方法中涉及的割蔸高度为20厘米。本发明不仅能够消除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繁殖中存在的基因漂移现象,且同时克服了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繁殖时产量低、风险性大、操作性难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