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熔融输运制备黑磷晶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1089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799350.9

    申请日:2024-12-0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温熔融输运制备黑磷晶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金属铋和碘按比例混合并置于反应器中,通过热处理进行相应反应,获得相应组分的铋‑碘熔融混合物;然后,将红磷和熔融混合物按比例密封在反应器中,通过热处理进行相应反应,得到黑磷晶体。本申请提供的方法,通过合理的组分配比以及升温、保温和降温程序,可以实现最低温度270℃下的黑磷制备。本申请制备的黑磷晶体纯度高、结晶性好,并且制备过程中条件温和,工艺简单,对设备相对要求低,容易实现,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

    一种黑磷-碳-氮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7426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232565.8

    申请日:2023-09-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二次电池快充负极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黑磷‑碳‑氮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黑磷‑碳‑氮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氮气或氩气的气氛下,将黑磷、碳材料和碱性含氮化合物置于球磨罐中,同时加入研磨球;S2:在100‑600rpm转速下进行混合球磨1‑72h得到所述黑磷‑碳‑氮复合负极材料。本发明提供的黑磷‑碳‑氮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可加速活化黑磷边缘的磷原子的重构、杂化过程,易发生磷、碳/氮键合。因黑磷均匀杂化程度的提高,所得黑磷‑碳‑氮复合负极材料的粒径更为均一,有效解决了传统球磨工艺所得材料尺寸不均匀的难题。氮可在电化学过程中衍生出快锂离子导体,配合材料内部的良好导电通道,实现快充过程。

    一种磷酸锰铁锂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849324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475047.4

    申请日:2022-1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磷酸锰铁锂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将二价铁源和二价锰源溶于水中,得混合溶液A,调节温度至5~25℃;将过氧化氢和磷源加入水中使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1%~10%,调节溶液pH值至6.0~7.0,溶液温度至5~25℃,得混合溶液B;将混合溶液B加入混合溶液A中,得混合浆料C,抽滤洗涤得第一滤饼;将第一滤饼分散于水中形成混合浆料D,搅拌并调节pH为1.5~2.5,升温并保温使其晶化,抽滤洗涤得第二滤饼;烘干、粉碎后煅烧。本发明制备的前驱体铁、锰和磷均匀分布,铁和锰均为三价且纯度高,使用该前驱体制备磷酸锰铁锂仅需与锂源进行配比,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电性能。

    黑磷/g-C3N4复合可见光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355696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113408.8

    申请日:2018-0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磷/g-C3N4复合可见光光催化材料,所述黑磷/g-C3N4复合可见光光催化材料是黑磷和g-C3N4球磨复合的产物,所述黑磷的重量占g-C3N4重量的0.5-50%。本发明首次将可见光响应半导体黑磷与g-C3N4球磨复合,通过构建异质结构,有效提高了g-C3N4的光催化效率,因此可将制备得到的黑磷/g-C3N4复合可见光光催化材料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尤其适用于降解有机光敏剂、光引发剂,例如罗丹明B等,在光催化降解有机物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本发明的黑磷/g-C3N4复合可见光光催化材料通过球磨法制备得到,制备方案简单、成本低。

    二维多孔氮掺杂碳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362249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113139.2

    申请日:2020-0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维多孔氮掺杂碳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二维多孔氮掺杂碳的熔盐辅助制备方法,将碳源、氮源和熔盐混合,高温熔融盐作为液相反应介质,惰性气氛下煅烧得到二维多孔氮掺杂碳;氮掺杂能够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改善材料的浸润性;高温熔融盐能对碳产物进行刻蚀作用并引入孔道结构,盐的模板效应利于控制二维多孔氮掺杂碳的形貌。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二维多孔氮掺杂碳,为微米级薄片,形貌可控,这种薄的二维结构缩短了离子传输距离,丰富的孔道结构为电解液离子提供了方便的传输通道,氮掺杂能够提高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比容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