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安全人脸识别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205038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473643.8

    申请日:2021-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安全人脸识别系统,包括人脸识别装置、摄像模块;人脸识别装置设置于车辆车顶上;人脸识别装置至少包括输入单元、控制单元和多个LED灯珠,控制单元与输入单元、多个LED灯珠以及摄像模块电连接;输入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指令或第二输入指令并发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第一输入指令控制摄像模块拍摄用户人脸图像;根据用户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并根据人脸识别结果确定是否当前用户为车主,若是则控制车门解锁,若否则不控制车门解锁;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输入指令控制多个LED灯珠点亮,LED灯珠发光产生的热量用于对人脸识别装置进行防潮保护,解决现有人脸识别系统硬件易损坏的技术问题。

    一种环网柜接线柱套管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44907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136077.6

    申请日:2018-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环网柜接线柱套管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轻度受损的接线柱套管绝缘层进行打磨和抛光;对打磨和抛光后的接线柱套管外壁进行清洁;对清洁处理后的接线柱套管外壁进行涂胶;提供一预制套筒,对所述预制套筒内壁进行清洁;对所述预制的套筒内壁进行涂胶;将预制套筒套在所述接线柱套管上;旋转所述预制套筒,使得所述预制套筒和所述接线柱套管之间密封连接。应用本发明,可以对轻度受损的环网柜接线柱套管进行修复,解决轻度受损的环网柜接线柱套管绝缘子的维护问题。

    车辆权限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9218042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510540.4

    申请日:2024-10-25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车辆权限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获取待充电车辆的多个第一分割图像;基于多个第一分割图像和预设的图像合规条件确定第一图像处理指令;若第一图像处理指令为图像增强处理指令,则调整目标摄像头的图像获取参数,控制目标摄像头拍摄待充电车辆的第二车辆图像;获取第二车辆图像的多个第二分割图像;基于多个第二分割图像、图像合规条件以及预设字符串检测待充电车辆的充电权限;若有权充电控制充电桩对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使得对于车辆的特定位置在首次字符识别得到分割图像不合规的情况下,再次的字符识别的处理,在字符识别过程中使用字符分割和图像增强,提升待充电车辆权限判断的精确性。

    隔离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199136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210862782.4

    申请日:2022-07-2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隔离装置,包括承载台、围挡件、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围挡件设有用于容置待隔离物的容置腔以及连通容置腔的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位于围挡件的底部。第一移动机构设置于承载台上,第二移动机构连接第一移动机构与围挡件。第一移动机构被配置为能够驱动第二移动机构和围挡件沿第一方向相对承载台移动,第二移动机构被配置为能够驱动围挡件沿第二方向相对第一移动机构移动。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彼此垂直,第一开口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第二方向。上述隔离装置的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一种车载蓄电池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92299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472769.3

    申请日:2021-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蓄电池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包括车载蓄电池、壳体、处理器以及与处理器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报警模块;壳体内部安装有隔板,壳体内部位于隔板上端安装有过滤网板,车载蓄电池安装于过滤网板上端,隔板与壳体之间形成一腔室,腔室内部设有气管,气管两端均安装于隔板的两侧,隔板正对于气管的开口处均设有气孔;温度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均安装于气管中;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气管中的气体温度;气体传感器用于检测气管中的气体成分;处理器用于根据气体温度以及气体成分判断车载蓄电池是否存在过热或存在泄漏,并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报警模块进行报警。本发明能够解决车载蓄电池的温度和泄露情况的监测技术问题。

    充电桩
    6.
    发明公开
    充电桩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21988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420416.2

    申请日:2024-04-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种充电桩,充电桩包括基座组件、充电主体、充电线缆及收卷机构,充电主体设于基座组件上;充电线缆的一端与充电主体电连接,充电线缆的另一端用于与待充电产品电连接;收卷机构设于基座组件或者充电主体上,充电线缆绕设于收卷机构上,充电线缆可随着收卷机构的转动收卷于收卷机构上。充电线缆用于实现充电主体与待充电产品的电连接。通过在基座组件或者是充电主体上设置收卷机构,并将充电线缆绕设在收卷机构上,通过收卷机构的转动将充电线缆收卷在收卷机构上。通过收卷机构能够对充电线缆进行收卷,从而使得充电线缆的长度可根据应用场景的改变而进行调节,从而防止充电线缆被踩绕导致的损坏,进而降低充电桩故障风险。

    隔离降温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337575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0899019.9

    申请日:2022-07-2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隔离降温装置,包括支撑骨架、防火件、移动机构、供水机构和降温机构。防火件覆盖于支撑骨架沿第一方向的两侧以及沿第二方向的其中一侧,以形成用于围挡起火物体的容纳空间。移动机构包括多个第一滚轮,第一滚轮设置于支撑骨架沿第二方向的另一侧。供水机构设置于支撑骨架上,供水机构用于连接外部水源。降温机构,设置于支撑骨架上,且位于容纳空间内。降温机构连接供水机构,降温机构被配置为能够将来自外部水源的水喷洒至防火件和起火物体。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彼此垂直。上述隔离降温装置在对起火物体进行隔离的基础上,能够辅助灭火并且降低容纳空间内的温度,以保证灭火操作的正常进行,使火势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一种疲劳驾驶识别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192292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473211.7

    申请日:2021-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疲劳驾驶识别装置,包括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人脸图像,对所述驾驶员人脸图像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生成对应的第一检测结果;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握持方向盘的压力信号,根据所述压力信号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生成对应的第二检测结果;报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进行报警;以及散热风扇,用于为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以及报警模块进行散热,并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调整风扇转动速度,且所述散热风扇吹出风的流向朝向驾驶员。本发明能够准确识别驾驶员疲劳,并进行提醒。

    新能源车辆光伏充换电站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38652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472890.X

    申请日:2024-04-1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能源车辆光伏充换电站,其包括底板、承载装置、光伏组件以及防护装置。底板上安装有充电桩;承载装置安装于底板上且与底板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光伏组件安装于承载装置上;防护装置安装于所承载装置上,且防护装置相对光伏组件具有能够互相切换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防护装置设置于光伏组件的侧边处;在第二状态,防护装置罩设于光伏组件上方。当将上述新能源车辆光伏充换电站进行应用时,由于设置有防护装置,因而能够避免大风或雨雪天气对于光伏组件的损坏,减少了光伏组件出现水浸等危险的情况,降低了光伏组件出现老化损坏或外力破坏的情况,从而使得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较长,经济效益较好。

    隔离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99136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862782.4

    申请日:2022-07-2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隔离装置,包括承载台、围挡件、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围挡件设有用于容置待隔离物的容置腔以及连通容置腔的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位于围挡件的底部。第一移动机构设置于承载台上,第二移动机构连接第一移动机构与围挡件。第一移动机构被配置为能够驱动第二移动机构和围挡件沿第一方向相对承载台移动,第二移动机构被配置为能够驱动围挡件沿第二方向相对第一移动机构移动。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彼此垂直,第一开口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第二方向。上述隔离装置的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