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86814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648915.4
申请日:2022-12-20
Applicant: 淮阴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并网条件下复合锁相环参数优化方法,提出改进型双二阶广义积分器与周期积分器相结合形成复合型锁相环,来解决公共耦合点带来的直流分量和高次谐波对锁相效果的影响。其次在并网条件下,随着锁相环带宽的增加,锁相环的响应速度在加快,但并网逆变器的频率耦合现象也在逐渐增强,需要找到合适的参数既满足于锁相环的响应又能减少并网逆变器的影响,运用一种新的方法找到锁相环PI参数的范围,并且提出改进型混合粒子群算法,通过将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结合并加入自适应控制对参数范围进行整定,最终找到最合适的PI控制参数。此方法既改进了锁相环的结构又优化了锁相环的参数,两者结合达到增强系统稳定性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986814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211648915.4
申请日:2022-12-20
Applicant: 淮阴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并网条件下复合锁相环参数优化方法,提出改进型双二阶广义积分器与周期积分器相结合形成复合型锁相环,来解决公共耦合点带来的直流分量和高次谐波对锁相效果的影响。其次在并网条件下,随着锁相环带宽的增加,锁相环的响应速度在加快,但并网逆变器的频率耦合现象也在逐渐增强,需要找到合适的参数既满足于锁相环的响应又能减少并网逆变器的影响,运用一种新的方法找到锁相环PI参数的范围,并且提出改进型混合粒子群算法,通过将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结合并加入自适应控制对参数范围进行整定,最终找到最合适的PI控制参数。此方法既改进了锁相环的结构又优化了锁相环的参数,两者结合达到增强系统稳定性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566717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210989550.5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淮阴工学院
IPC: H02J3/38 , H02J3/36 , H02M7/5387 , H02M1/0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型粒子群算法扰动观测器复合滑模的逆变器控制策略,运用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扰动观测器,在保留了扩张状态观测器原有的计算结构下,采用观测误差的比例(P)、积分(I)、微分(D)来估计扰动,以扰动来代替滤波电感电流观测值,以省去电感电流传感器,减少了因传感器出现故障导致恶化控制效果的概率。采用改进型粒子群算法,在迭代过程中逐步调整惯性系数,提高了观测器观测精度,减少观测误差。运用该观测器并使其与滑模控制结构复合,结合李雅普诺夫稳定理论保证整个控制系统稳定性,这样,不仅可以消除抖振,而且可以放宽滑模切换增益的边界条件,使其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5642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140482.1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淮阴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文化算法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的环境经济发电调度求解方法,首先建立起以燃料花费和污染气体的排放最少为两个目标函数,将功率平衡约束作为等式约束条件,机组发电容量约束为不等式约束条件,按照目标函数和约束的选取来建立调度模型;算法迭代开初始阶段,引入动态变异算子增强算法的精确度,之后对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进行利用文化算法进行改进,再将改进过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应用到电力系统的环境经济调度中,同时,根据帕累托占优条件求出个体最优解,求出它的非劣解集,并对这些解利用循环拥挤距离进行修剪;最终这些解所组成的归档集可以找到燃料花费的最小值和气体排放的最小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039977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310740562.9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淮阴工学院
IPC: H02J3/38 , G06N5/048 , H02J3/46 , H02M7/53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预测控制条件下的模糊超螺旋滑模观测器电感辨识方法,其预测控制策略为并网逆变器模型预测控制,属于电网预测控制技术领域。运用模糊超螺旋滑模观测器对电感进行辨识,首先利用超螺旋滑模观测器对电网电压和输出电流进行观测,考虑到其观测器的增益为固定值,并对系统有一定影响,无法进行自我调节,进一步提出模糊控制的增益自我调节方法,利用观测后的电流与实际电流的误差来实现对增益的调节,最后通过观测后的电网电压与实际电网电压相结合,运用李雅普诺夫定理找到实际电感值,从而达到电感辨识方法。本发明既解决了预测控制电感不匹配问题,又增强了观测器的观测精度,与传统预测控制相对比能提高预测控制的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03997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740562.9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淮阴工学院
IPC: H02J3/38 , G06N5/048 , H02J3/46 , H02M7/53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预测控制条件下的模糊超螺旋滑模观测器电感辨识方法,其预测控制策略为并网逆变器模型预测控制,属于电网预测控制技术领域。运用模糊超螺旋滑模观测器对电感进行辨识,首先利用超螺旋滑模观测器对电网电压和输出电流进行观测,考虑到其观测器的增益为固定值,并对系统有一定影响,无法进行自我调节,进一步提出模糊控制的增益自我调节方法,利用观测后的电流与实际电流的误差来实现对增益的调节,最后通过观测后的电网电压与实际电网电压相结合,运用李雅普诺夫定理找到实际电感值,从而达到电感辨识方法。本发明既解决了预测控制电感不匹配问题,又增强了观测器的观测精度,与传统预测控制相对比能提高预测控制的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896121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310847366.1
申请日:2023-07-11
Applicant: 淮阴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下垂控制的孤岛交流微电网无功均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利用递归最小二乘法对逆变器与负载母线之间的接口线路阻抗进行辨识,其次对所有线路阻抗辨识值进行比较,求出最大值作为基准虚拟复阻抗,然后求出每个线路阻抗辨识值与基础虚拟复阻抗之间的差值,将这个差值取负作为每个逆变器的最优虚拟复阻抗,最后,将最优虚拟复阻抗与输出电流相乘作为虚拟电压来补偿微电网下垂控制生成的电压参考值,得到最终控制dq轴电压的电压基准值,最终实现无功功率的均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微电网电压的进一步降低被阻止,在设计阶段不需要预先了解实际线路阻抗,根据可用的测量在线估计,避免了输出电流微分带来的电流高频扰动。
-
公开(公告)号:CN116125803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211692808.1
申请日:2022-12-28
Applicant: 淮阴工学院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极限学习机的逆变器反步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策略,对三相逆变器的输出经过Clarke变换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输出电压与参考电压的误差建立反步控制器模型。运用模糊神经网络对控制器进行优化,并加入自适应律来调整控制器参数。利用极限学习机算法对系统的扰动模型进行估计,并补偿到反步神经网络控制器中,生成最终的系统控制率。将α、β坐标下的两个控制率ucon输入到SVPWM调制策略中。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反步控制器对系统的“抖振”现象,拥有优越的动态响应性能,对系统存在的参数变化和负载扰动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利用极限学习机拟合系统近似的集总不确定项,然后对系统进行补偿,以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89612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847366.1
申请日:2023-07-11
Applicant: 淮阴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下垂控制的孤岛交流微电网无功均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利用递归最小二乘法对逆变器与负载母线之间的接口线路阻抗进行辨识,其次对所有线路阻抗辨识值进行比较,求出最大值作为基准虚拟复阻抗,然后求出每个线路阻抗辨识值与基础虚拟复阻抗之间的差值,将这个差值取负作为每个逆变器的最优虚拟复阻抗,最后,将最优虚拟复阻抗与输出电流相乘作为虚拟电压来补偿微电网下垂控制生成的电压参考值,得到最终控制dq轴电压的电压基准值,最终实现无功功率的均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微电网电压的进一步降低被阻止,在设计阶段不需要预先了解实际线路阻抗,根据可用的测量在线估计,避免了输出电流微分带来的电流高频扰动。
-
公开(公告)号:CN11658182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226082.0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淮阴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电力系统微电网频率控制领域,公开了一种孤岛模式下具有选择特性的VSG频率控制电路,主电路包括逆变器,LC滤波器和恒功率负载。在有功频率控制环节加入积分模块且VSG频率控制电路中还设置有VSG选择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的开关s,一次调频为传统VSG有功频率控制环节,二次调频为增加了积分模块的有功频率控制环节。定义一个频率偏差界限,当系统频率在频率偏差界限内,只采用一次调频保证系统的响应速度,当系统频率因负载扰动超过偏差界限时。本发明使得频率恢复到偏差界限内,实现微电网的二次调频,消除稳态误差,保证系统工作在安全区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