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向返料装置的炉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85455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589019.5

    申请日:2022-12-1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基于双向返料装置的炉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双流化床的双向返料装置包括耦合联动的第一返料阀、第二返料阀、总立管及扩径段,返料阀包括立管、下降段、上升段、返料管、松动风室、流化风室、隔板。在第一返料阀的立管上部还设有灰旁路及锥形阀,通过第一返料阀及第二返料阀的立管内物料高度来平衡双流化床各自的循环回路压降,通过灰旁路及锥形阀来大范围调节双流化床之间物料分配。本申请提供的双向返料装置有效解决了双向返料器两侧返料管压力差异较大时物料无法顺利循环的问题,同时解决两侧物料量分配的问题,以实现双床压力差异大时固体物料稳定循环,并防止气体在两床之间串通的技术效果。

    热化学锌硫碘循环分解水制氢联产硫酸的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321479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240471.0

    申请日:2022-10-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化学锌硫碘循环分解水制氢联产硫酸的方法与装置。该方法将外界补充的SO2、水与系统循环的I2进行Bunsen反应,反应混合物与系统内循环的Zn和ZnO反应制氢,氢气作为产品,剩余的液体混合物经除水后进入催化分解反应器进行分解,催化分解反产物经一级降温器降温后,其中熔融态Zn和固体ZnO返回至氢气生成器,剩余气体物料进入二级降温器进行分离;得到的I2返回至Bunsen反应器中,SO3送入H2SO4生成器中生成产品硫酸。本发明降低了系统高温反应器的数量;且无需投入过量I2和水,降低了后续干燥能耗;本发明反应简单制氢速率快;生成的产品H2、硫酸不存在分离问题。

    HI分解制氢膜反应器及其制氢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010087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943175.0

    申请日:2022-08-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HI分解制氢膜反应器及其制氢方法和系统。本发明通过调整膜反应器各反应室的体积容量,使各反应室的容积逐个减少,后一个反应室的容积为前一个的70~85%,从而稳定氢气选择渗透膜两侧的氢气压力差,从而保证氢气选择渗透膜发挥最大氢气分离能力;本发明氢气分离管的外管壁上沿管长方向交替设置有环形凹槽和环形凸起以促进氢气向管壁的扩散,实现原位分离,提高氢气产量;碘化氢热分解催化剂使用廉价且容易获取的活性炭AC,或金属修饰的活性炭M/AC,符合大规模生产需要。本发明的膜反应器设备结构简单易于量产,所需材料廉价易获得,且HI分解率可达85%以上,制氢效率高。

    旋风热解炉及基于其的热解气化系统及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5558526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545145.0

    申请日:2022-12-0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旋风热解炉及基于其的热解气化系统及工艺,圆柱形的旋风热解炉两端直径渐缩;热解炉顶部缩口设煤粉燃烧器,热解炉炉壁中上部近煤粉燃烧器设煤粉进管,热解炉炉壁中下部开设粗热解气出口;热解炉炉顶与煤粉进管之间的炉腔空间为燃烧反应室;煤粉进管和粗热解气出口间的炉壁内接有热解炉缩口件,热解炉缩口件将炉腔内的空间分隔为连通的热解反应区域和热解炉气焦分离室。本申请的旋风热解炉能实现高温加热烟气和煤的均匀混合,保证煤充分热解;气化炉通过半焦输送室保证高温半焦以高速切向方式进入,维持气化炉内合理的动力场;阵列式的热解炉和气化炉利于系统的模块化及大型化。

    旋风热解炉及基于其的热解气化系统及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5558526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545145.0

    申请日:2022-12-0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旋风热解炉及基于其的热解气化系统及工艺,圆柱形的旋风热解炉两端直径渐缩;热解炉顶部缩口设煤粉燃烧器,热解炉炉壁中上部近煤粉燃烧器设煤粉进管,热解炉炉壁中下部开设粗热解气出口;热解炉炉顶与煤粉进管之间的炉腔空间为燃烧反应室;煤粉进管和粗热解气出口间的炉壁内接有热解炉缩口件,热解炉缩口件将炉腔内的空间分隔为连通的热解反应区域和热解炉气焦分离室。本申请的旋风热解炉能实现高温加热烟气和煤的均匀混合,保证煤充分热解;气化炉通过半焦输送室保证高温半焦以高速切向方式进入,维持气化炉内合理的动力场;阵列式的热解炉和气化炉利于系统的模块化及大型化。

    一种高纯度臭氧提取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28028B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010928887.6

    申请日:2020-09-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纯度臭氧提取装置及方法,包括臭氧发生器、气液混合泵和分离室,所述装置还包括臭氧析出器以及依次连通臭氧发生器、气液混合泵、分离室、臭氧析出器的管路。利用臭氧和氧气在低温水中的溶解度不同,使臭氧溶于水中形成臭氧水溶液,从而分离臭氧与氧气,分离出的氧气循环利用,然后再利用水冰相变过程,解析提纯臭氧水溶液中的臭氧。该装置制备臭氧成本低,且可有效提高臭氧浓度和氧气利用率。

    一种基于双流化床热解工艺的炉体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32649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136728.8

    申请日:2022-09-1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煤炭热解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双流化床热解工艺的炉体系统,所述炉体系统包括由双向返料装置连接的热解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所述热解炉包括风室、密相区、底部过渡段、阵列式稀相区、粉尘预处理装置、顶部过渡段和缓冲室,缓冲室顶部和旋风除尘器相连接。本申请的热解炉能实现炉内煤和高温灰的均匀混合,保证煤充分热解;阵列式稀相区有利于装置的模块化及大型化;热解炉顶部设模块化的预除尘装置,可明显提高煤气品质;缓冲室加对称布置的旋风除尘器能够保证热解气从两路均匀离开热解炉;本申请的双炉系统还兼顾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口的布置空间,保证双炉稳定运行。

    一种基于双流化床热解工艺的炉体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32649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1136728.8

    申请日:2022-09-1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煤炭热解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双流化床热解工艺的炉体系统,所述炉体系统包括由双向返料装置连接的热解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所述热解炉包括风室、密相区、底部过渡段、阵列式稀相区、粉尘预处理装置、顶部过渡段和缓冲室,缓冲室顶部和旋风除尘器相连接。本申请的热解炉能实现炉内煤和高温灰的均匀混合,保证煤充分热解;阵列式稀相区有利于装置的模块化及大型化;热解炉顶部设模块化的预除尘装置,可明显提高煤气品质;缓冲室加对称布置的旋风除尘器能够保证热解气从两路均匀离开热解炉;本申请的双炉系统还兼顾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口的布置空间,保证双炉稳定运行。

    低阶煤多联产耦合二氧化碳捕集和制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50410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244653.9

    申请日:2022-03-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低阶煤分级转化领域,特别是低阶煤多联产耦合二氧化碳捕集和制氢系统,包括双床转化系统,所述双床转化系统的流化床热解炉连接煤气粗净化及焦油回收系统,分离回收的焦油进入焦油加氢系统,分离回收的煤气进入煤气转化及精净化系统。所述双床转化系统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依次连接制氧系统、CCS系统和烟气深度净化系统。本申请的系统高度自动化,可根据系统实时状态控制不同设备以实现相应的功能,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连续、高效运行。使用本申请的系统最终产品为H2、富含H2及CO的热解气、燃料油,系统无CO2外排至空气。全系统具有能量利用效率高、物质利用优的特点,是未来煤炭,特别是低阶煤高效清洁利用极具前景的工艺方式。

    二氧化碳联合碘化氢制备甲醇的方法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199562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211569239.1

    申请日:2022-12-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二氧化碳联合碘化氢制备甲醇的方法与系统,碘化氢气体分解生成的I2和H2与HI为混合气体A,混合气体A通入气体预混器,同时通入对应比例的制备甲醇所需的二氧化碳,控制二氧化碳的温度使二氧化碳和混合气体A混合后的温度不超过350℃;不超过350℃的混合气体后通入甲醇合成器,甲醇合成器中保持温度300℃~400℃,反应压力5MPa~15MPa,催化剂选自Pt、Pd、Rh、Au、Cu中的一种或两种,反应制得的混合气体后进入冷却分离工序得甲醇等。本申请的方法与系统,利用合成甲醇的反应原位消耗氢碘酸分解所产生的氢气,从而促进碘化氢制氢分解;同时将氢气直接转化常温常压下容易储运的甲醇,降低了氢气储运的成本和技术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