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38714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1502768.X
申请日:2022-11-28
IPC分类号: B01D61/02 , B01D69/12 , B01D67/00 , B01D71/72 , B01D71/16 , B01D71/26 , B01D71/68 , B01D71/56 , B01D71/42 , B01D69/02 , C02F1/4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三嗪环结构的耐酸复合纳滤膜及制备方法,涉及膜分离技术领域,该复合纳滤膜包括支撑层和分离层,分离层由含三嗪环的多元酰氯、多胺类化合物和缚酸剂经界面聚合反应得到;含三嗪环的多元酰氯由含三嗪环结构的多羧基化合物与含氯化合物经酰氯化反应得到;本发明以含三嗪环的多元酰氯为油相单体制备复合纳滤膜,反应速度快,成膜性好,且制得的复合纳滤膜在酸性环境下结构稳定,水渗透通量可以达到16L m‑2h‑1bar‑1,对二价盐的截留率高达99.5%,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三嗪类油相单体因三取代反应活性逐级递减而导致的膜渗透通量较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738714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502768.X
申请日:2022-11-28
IPC分类号: B01D61/02 , B01D69/12 , B01D67/00 , B01D71/72 , B01D71/16 , B01D71/26 , B01D71/68 , B01D71/56 , B01D71/42 , B01D69/02 , C02F1/4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三嗪环结构的耐酸复合纳滤膜及制备方法,涉及膜分离技术领域,该复合纳滤膜包括支撑层和分离层,分离层由含三嗪环的多元酰氯、多胺类化合物和缚酸剂经界面聚合反应得到;含三嗪环的多元酰氯由含三嗪环结构的多羧基化合物与含氯化合物经酰氯化反应得到;本发明以含三嗪环的多元酰氯为油相单体制备复合纳滤膜,反应速度快,成膜性好,且制得的复合纳滤膜在酸性环境下结构稳定,水渗透通量可以达到16L m‑2h‑1bar‑1,对二价盐的截留率高达99.5%,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三嗪类油相单体因三取代反应活性逐级递减而导致的膜渗透通量较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842783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0880867.0
申请日:2021-08-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酸型高通量聚芳醚复合纳滤膜的制备方法,以含有至少两个羟基的非平面构象化合物为原料配制水相溶液,含有至少两个碳‑氯键的三嗪类化合物为原料配制油相溶液,水相溶液和油相溶液在多孔支撑膜上经界面聚合制膜得到耐酸型高通量聚芳醚复合纳滤膜。制备得到耐酸型高通量聚芳醚复合纳滤膜具有多孔支撑膜层和聚芳醚分离层,聚芳醚分离层内具有独特的水渗透微孔通道,实现了该聚芳醚复合纳滤膜水渗透性能的大幅提升,水通量高达20L m‑2h‑1bar‑1,染料截留率达到99%,且该聚芳醚复合纳滤膜还具有优异的耐酸性能。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设备要求低,可有效降低水处理成本,适用于酸性废水处理等工业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842783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10880867.0
申请日:2021-08-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酸型高通量聚芳醚复合纳滤膜的制备方法,以含有至少两个羟基的非平面构象化合物为原料配制水相溶液,含有至少两个碳‑氯键的三嗪类化合物为原料配制油相溶液,水相溶液和油相溶液在多孔支撑膜上经界面聚合制膜得到耐酸型高通量聚芳醚复合纳滤膜。制备得到耐酸型高通量聚芳醚复合纳滤膜具有多孔支撑膜层和聚芳醚分离层,聚芳醚分离层内具有独特的水渗透微孔通道,实现了该聚芳醚复合纳滤膜水渗透性能的大幅提升,水通量高达20L m‑2h‑1bar‑1,染料截留率达到99%,且该聚芳醚复合纳滤膜还具有优异的耐酸性能。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设备要求低,可有效降低水处理成本,适用于酸性废水处理等工业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133881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392227.9
申请日:2024-04-02
申请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第一医院) , 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注意力增强的图卷积网络模型构建方法及应用。本发明首先获取MDD患者和健康人HC的原始血液样本集和头颅磁共振图像集;然后对原始血液样本集进行特征提取得到血液样本集特征,对原始头颅磁共振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磁共振图像集特征;最后构建并优化结合注意力增强的自适应图卷积网络模型;所述自适应图卷积网络模型中的图卷积模块作为一个自适应图神经网络,用于吸收步骤2获得的血液样本集和磁共振图像集特征之间的关系先验知识。本发明将图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模块集成在一起,以捕获特征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MDD的诊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704303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615385.1
申请日:2023-05-2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农情跨模态特征解析、映射和融合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农业领域图像数据和农业领域数值数据进行数据解析和预处理;2)将图像数据通过特征提取网络NA得到图像嵌入特征A,将数值数据通过特征提取网络NB得到数值嵌入特征B;3)将数值嵌入特征B作为查询向量,图像嵌入特征A同时作为键向量和值向量,得到注意力矩阵S;按照注意力权重加权求和,将所有的图像嵌入特征A转化为图像嵌入特征A’;4)将图像嵌入特征A’和数值嵌入特征B进行特征融合,作为多模态数据共同的特征,将该特征用于下游任务。本发明方法建立了不同模态特征之间的关系,可以使用热力图将关系进行可视化,提高了可解释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97851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48430.3
申请日:2024-04-15
申请人: 浙江大学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短线时空信息的行驶汽车检测方法。首先,沿汽车行驶方向铺设光纤振动传感单元,形成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计算分布式光纤上每个采集点的一秒短时能量,保存地理信息并缓存一段时间。输入待检测点,根据其地理信息,统计待检测点周围一段距离内缓存的采集点短时能量数据。设定一个能量阈值,使用超出阈值的数据点时空信息制作散点图。基于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当直线倾角处在某个范围内时即判断有汽车经过。本发明利用汽车行驶的物理特征,充分结合了分布式光纤的时空信息,仅使用原始数据的短时能量特征即可判断,提高了判断的实时性和检测效率,同时可以结合其他基于单点的检测策略使用且适用范围大。
-
公开(公告)号:CN11817256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012330.6
申请日:2024-01-04
申请人: 浙江大学
IPC分类号: G06V10/4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后验信息的红外小目标检测方法及装置。包括:(1)将热红外图像序列,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堆叠,构造一个三维空时张量D;(2)构造基于低秩稀疏张量分解的模型;(3)定义基于Framelet和Log的张量核范数,对背景进行低秩估计;(4)由当前迭代轮次得到的临时目标张量,提取基于形态学的后验信息,作为基于低秩稀疏张量分解的模型在后一轮迭代的显著性权重信息;(5)构建基于Framelet与Log的张量核范数和后验信息的红外小目标检测模型;6)优化求解模型,获得目标张量成分,并重构目标检测结果图像,得到目标检测结果序列T,实现热红外小目标检测。本发明设计的热红外小目标检测模型和求解算法,能提升热红外小目标检测的综合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91060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317233.8
申请日:2024-03-20
申请人: 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6N20/00 , G06V10/74 , G06V10/77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个性化联邦潜在扩散模型学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设置一个服务器,通过设置的服务器初始化并接收各客户端发送的局部潜向量;步骤二,通过步骤一设置的服务器根据各客户端发送的局部潜向量,基于各客户端的聚合权重生成每个客户端的个性化潜向量;步骤三,每个客户端从服务器上下载对应的个性化潜向量,通过最小化局部噪声预测误差与局部潜向量和个性化潜向量之间的距离之和来更新客户端的局部模型,将更新后的局部潜向量发送给服务器;步骤四,重复执行步骤二至步骤三,直至所有客户端平均训练损失不再下降。本发明的个性化联邦潜在扩散模型学习方法,通过步骤一至步骤四的设置,便可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970508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0003872.2
申请日:2023-01-03
申请人: 浙江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凝胶网络的纳米纤维膜、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空气过滤材料技术领域,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纳米纤维膜表面进行亲水化处理,得到亲水化纳米纤维膜后再浸入到硼酸溶液中使其吸附硼酸,烘干;(2)在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加入交联剂,得到预交联的聚乙烯醇溶液;(3)将步骤(1)吸附了硼酸的亲水化纳米纤维膜浸没于步骤(2)预交联的聚乙烯醇溶液中,取出后进行冷冻干燥,制得所述的具有凝胶网络的纳米纤维膜。所述的具有凝胶网络的纳米纤维膜以纳米纤维膜为支撑体,聚乙烯醇凝胶网络贯穿支撑体纳米纤维膜,且聚乙烯醇凝胶在纳米纤维间形成了更小孔径的网络,能够对小尺寸的致病物或颗粒物起到更好的拦截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