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45758B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111123127.9
申请日:2021-09-24
Applicant: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昌海生物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化反应装置及连续化反应制备磷酸二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其中,连续化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单元和水解单元;反应单元包括反应塔以及与反应塔连通的上端进料口、下端进料口、上端气体出口A和下端物料出口A;水解单元包括水解塔,其中下端物料出口A通过管道与水解塔连通,以使反应塔与水解塔连续化地进行反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合成磷酸二酯类化合物的效率低的问题,适用于化工装置设计和磷酸二酯类化合物合成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6496149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210058636.6
申请日:2022-01-18
Applicant: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昌海生物分公司
IPC: C07C45/65 , C07C49/2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假性紫罗兰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氮气保护条件下,以柠檬醛和乙酰乙酸酯类化合物为原料,以仲胺类有机碱为缩合催化剂,制得中间体2‑乙酰基‑5,9‑二甲基‑葵‑2,4,8‑三烯酸酯类化合物;将中间体2‑乙酰基‑5,9‑二甲基‑葵‑2,4,8‑三烯酸酯类化合物与稀的碳酸氢钠水溶液中进行水解脱羧反应制得假性紫罗兰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收率高、操作简便、废水少且环保,催化剂易回收,而且所得的假紫罗兰酮的收率达97%以上,且其纯度达到97%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774101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083788.0
申请日:2024-01-19
Applicant: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昌海生物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盐酸万古霉素中N‑亚硝基‑万古霉素的含量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盐酸万古霉素样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后,再使用质谱进行检测,得到盐酸万古霉素中N‑亚硝基‑万古霉素的含量;其中,高效液相色谱的流动相包括甲酸水溶液和甲醇。本发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建立一种专属性强、灵敏度高、且稳健可靠的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对盐酸万古霉素中痕量的N‑亚硝基‑万古霉素的定量测定,从而对盐酸万古霉素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649614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210058636.6
申请日:2022-01-18
Applicant: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昌海生物分公司
IPC: C07C45/65 , C07C49/2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假性紫罗兰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氮气保护条件下,以柠檬醛和乙酰乙酸酯类化合物为原料,以仲胺类有机碱为缩合催化剂,制得中间体2‑乙酰基‑5,9‑二甲基‑葵‑2,4,8‑三烯酸酯类化合物;将中间体2‑乙酰基‑5,9‑二甲基‑葵‑2,4,8‑三烯酸酯类化合物与稀的碳酸氢钠水溶液中进行水解脱羧反应制得假性紫罗兰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收率高、操作简便、废水少且环保,催化剂易回收,而且所得的假紫罗兰酮的收率达97%以上,且其纯度达到97%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5845758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111123127.9
申请日:2021-09-24
Applicant: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昌海生物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化反应装置及连续化反应制备磷酸二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其中,连续化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单元和水解单元;反应单元包括反应塔以及与反应塔连通的上端进料口、下端进料口、上端气体出口A和下端物料出口A;水解单元包括水解塔,其中下端物料出口A通过管道与水解塔连通,以使反应塔与水解塔连续化地进行反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合成磷酸二酯类化合物的效率低的问题,适用于化工装置设计和磷酸二酯类化合物合成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74101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083340.9
申请日:2024-01-19
Applicant: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昌海生物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达托霉素冻干粉针剂用西林瓶胶塞组件中苯并噻唑类物质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达托霉素冻干粉针剂中加入谷胱甘肽,溶解后作为供试品溶液,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进样检测,得到达托霉素冻干粉针剂用西林瓶胶塞组件中苯并噻唑类物质的含量;其中,达托霉素冻干粉针剂与谷胱甘肽的质量比为100:(60~65)。本发明使用谷胱甘肽将供试品溶液中可能出现的二硫化二苯并噻唑全部还原转换为2‑巯基苯并噻唑,然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各苯并噻唑类物质含量,从而建立了一种高效便捷、操作简单、稳健可靠的分析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对达托霉素冻干粉针剂西林瓶胶塞组件中痕量苯并噻唑类物质的全面快速准确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085704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210511856.X
申请日:2022-05-12
Applicant: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昌海生物分公司 , 浙江芳原馨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浙江昌北生物有限公司
IPC: B01J27/057 , B01J23/86 , C07C37/11 , C07C39/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成2,6‑二甲基苯酚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其合成2,6‑二甲基苯酚的方法,所述催化剂由铁氧化物、铟氧化物、铬氧化物、二氧化硅、氧化碲和石墨组成;所述催化剂中铁氧化物:铟氧化物:铬氧化物:二氧化硅:氧化碲:石墨的摩尔比为1:0.005~0.1:0.002~0.05:0.01~0.04:0.002~0.004:0.24~0.30。通过催化剂中各组分的摩尔配比准备起始原料进行共沉淀、洗涤、干燥、焙烧、成型等五个步骤制备获得。本发明的催化剂适用于苯酚类化合物与烷基醇的烷基化反应,并且在使用4000h后仍然能达到苯酚转化率99.5%,2,6‑二甲基苯酚选择性98.1%,总邻位选择性99.4%的效果。本发明催化剂制备过程简单且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
-
公开(公告)号:CN11694373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210390099.5
申请日:2022-04-14
Applicant: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昌海生物分公司 , 浙江芳原馨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IPC: B01J31/16 , B01J23/652 , B01J31/18 , B01J27/188 , B01J37/08 , C07C37/14 , C07C3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间甲酚连续烷基化的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催化剂包括载体和负载在载体上的活性物质;其中,载体为焙烧后的拟薄水铝石,活性物质包括铂化合物和杂多酸;铂化合物占载体质量的0.05~5%;杂多酸占载体质量的0.5~10%。本申请的催化剂中铂化合物具有抑制结焦的功能,在载体上负载铂化合物,可以抑制烯烃在催化剂上聚合结焦的速度,使得催化剂稳定性提高,从而延长了催化剂寿命,并且可以在催化剂活性下降后重新再生活化。同时,本申请的催化剂负载杂多酸,可以适当增加催化剂的酸性,从而提升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并且通过杂多酸中的多原子还可以调节催化剂的反应位点,从而提高间甲酚与烯烃反应的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33283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276043.1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 浙江昌海制药有限公司
IPC: C07D211/5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氨基被Boc保护的3‑氨基‑5‑甲基哌啶的提纯方法。该方法包括:向氨基被Boc保护的3‑氨基‑5‑甲基哌啶的粗品中加入溶剂,加热溶解,得到混合液;向混合液中加入酸和胺类结晶助剂,搅拌分散,得到分散液;将分散液冷却析晶,分离干燥,得到氨基被Boc保护的3‑氨基‑5‑甲基哌啶的盐类晶体。本申请改善了氨基被Boc保护的3‑氨基‑5‑甲基哌啶成盐析晶的产物性状,提高了产品的收率和纯度,产品中氨基被Boc保护的3‑氨基‑5‑甲基哌啶纯度≥99.5%,非对映异构体杂质含量≤0.15%;同时简化了氨基被Boc保护的3‑氨基‑5‑甲基哌啶成盐析晶的操作步骤,缩短了操作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32776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356585.X
申请日:2023-04-06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IPC: A61K31/4545 , A61K31/427 , A61P3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广谱抗耐药菌的药物组合物,组合物中含有氨曲南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任一种和齐达巴坦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任一种,其中,组合物中的氨曲南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与齐达巴坦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质量比为2:1‑1:280,高效抑制耐药菌的生长,显著提高了氨曲南的抗耐药菌活性尤其是抗多重耐药菌的治疗活性,显著降低了氨曲南的用量,降低甚至逆转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显著降低了耐药菌及多重耐药菌的复发率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解决广谱、安全、高效抑制“超级细菌”及多重耐药菌活性的技术难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