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主副翼模式的扑翼结构及扑翼飞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10481774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815338.5

    申请日:2019-08-30

    Inventor: 仲军 王超 黄恒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主副翼模式的扑翼结构,主副翼机构包括连杆、上、下主翼主杆、肘连接节、副翼主杆和若干主、副翼型骨架;连杆的近身枢接点枢接驱动机构对应的曲柄,其次近身枢接点枢接上主翼主杆的近身枢接点,其远身枢接点枢接下主翼主杆的近身枢接点;上主翼主杆的次近身枢接点枢接机身,其远身枢接点枢接肘连接节的上枢接点;下主翼主杆的远身枢接点枢接肘连接节的下枢接点,副翼主杆固连肘连接节,副翼型骨架依次固设于副翼主杆上,主翼型骨架依次固设于上主翼主杆或下主翼主杆上。本发明采用主、副翼两段式结构,提高了传动效率且结构简单可靠;主翼部分相对副翼部分折叠,最大效率地减小空气阻力,实现功率的最大化。

    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019260B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711247483.5

    申请日:2017-1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发电系统,包括第一热量循环单元、第二热量循环单元和发电单元,所述的第一热量循环单元、第二热量循环单元和发电单元分别通过的第二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和膨胀机循环相连,所述的第二工质通过该循环通路完成热电转换;所述的第二工质从第三热交换器中输出,经第二热交换器吸收第一工质的热量,经膨胀机将热能转换成做功的机械能,带动发电机发电,做功后的第二工质通过第三热交换器回到第二热量循环单元进行冷凝。本发明即提高了发动机的能量利用率,又减少了汽车尾气对环境热污染的排放,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有利于油电混合式新型汽车的发展。

    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019260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11247483.5

    申请日:2017-1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发电系统,包括第一热量循环单元、第二热量循环单元和发电单元,所述的第一热量循环单元、第二热量循环单元和发电单元分别通过的第二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和膨胀机循环相连,所述的第二工质通过该循环通路完成热电转换;所述的第二工质从第三热交换器中输出,经第二热交换器吸收第一工质的热量,经膨胀机将热能转换成做功的机械能,带动发电机发电,做功后的第二工质通过第三热交换器回到第二热量循环单元进行冷凝。本发明即提高了发动机的能量利用率,又减少了汽车尾气对环境热污染的排放,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有利于油电混合式新型汽车的发展。

    一种家用暗线管口X86型线盒防电线脱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7234336U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21257084.2

    申请日:2017-09-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家用暗线管口X86型线盒防电线脱落装置,所述装置为一个圆环状柱体,中央位置开设通孔;柱体四周圆臂开设圆形绕线槽,使得圆环状柱体两个底面形成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上开设若干个绕线器,所述第二面板开设若干个弧形口。本实用新型使用圆形绕线槽,将线绕在线槽内,并将线按照电工的个人使用习惯,绕在相应的绕线器上,从而达到紧固和区分各线信息的作用。

    一种便携式橘子采摘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300337U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20484382.3

    申请日:2018-04-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橘子采摘装置,包括手柄、空心杆、齿条、齿轮、固定片、箱体、弹簧、转动刀刃、螺栓螺母、钢丝线、销钉、减速布袋和齿条杆,手柄安装在空心杆的下端,空心杆的上端通过固定片固定安装在箱体外侧,齿条位于凹槽中上下运动,空心杆内部设有销钉,所述弹簧安装在空心杆内部,钢丝线一端与齿条杆下端连接,另一端穿过弹簧后与手柄连接,齿轮通过焊接固定在转动刀刃一侧的末端,转动刀刃一侧与齿轮通过同轴孔由螺栓螺母配合安装在箱体一侧,转动刀刃另一侧通过螺栓螺母配合安装在箱体另一侧,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连接。本实用新型装置轻便,易于携带,不仅提高了采摘效率而且为采摘下的橘子提供了保护措施,避免橘子被破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