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75400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291680.6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河南理工大学 , 焦作千业新材料有限公司 , 河南盛德矿山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焦华喆 , 杨亦轩 , 杨柳华 , 张小卫 , 陈新明 , 何宏伟 , 连学文 , 申宏栋 , 程经济 , 王金星 , 陈峰宾 , 牛豪爽 , 李铭杨 , 刘济广 , 张琪 , 陈曦
IPC: C04B28/00 , C04B18/04 , C04B18/16 , C04B24/10 , C04B22/16 , C04B24/24 , B28C5/38 , B28C5/00 , E21D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20h超缓凝固废基喷射混凝土及制备工艺,包括下述组分的原料:以水泥为基准,水泥100%、土石废料400%、粉煤灰15%~30%、拌合水42‑49%、复配缓凝剂2%~4%、速凝剂5%~8%、引气剂0.015%~0.025%、早强剂1.5%~2.5%、消泡剂0.075%~0.125%。所述复配缓凝剂是聚羧酸减水母液、聚羧酸保坍母液、三聚磷酸钠、葡萄糖酸钠和水按一定比例复配而成,本发明的复配缓凝剂中同时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共同阻止水泥水化,效果显著。本发明中预拌的潮料具有足够的缓凝时间、制成喷射混凝土后具有较高的后期强度。因此可保证潮料运输时间充分、地下工程初期支护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4911377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379577.2
申请日:2015-06-26
Applicant: 河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稀土尾矿有效组分的分离方法,它涉及矿物分离领域。本发明是以稀土尾矿为原料,主要分离流程包括:(1)将稀土尾矿球磨处理,混合碳酸钠进行高温富氧煅烧;(2)用稀盐酸预处理,并进行压滤分离;(3)将压滤所得的溶液进行浓缩分离,使稀土混合氯化物结晶析出;(4)将浓缩过程中产生的盐酸汽冷凝,用来处理压滤的滤饼,并向液相中通入氯化氢气体;(5)固液离心分离得到高铈化物,得到浓酸经稀释后用于稀酸预处理。本发明旨在利用丰富稀土尾矿分离其所含有效组分,有效的降低稀土工业产生的环境污染;原料来源广经济效益好,提供的方法操作性强,易于实现工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08301676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1810313933.4
申请日:2018-04-10
Applicant: 河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抗震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结构抗震缝抗震装置,由异型钢基座、锚固构件、球笼式万向联轴器、减震耗能承拉杆、螺栓、铝合金盖板、橡胶减震垫和橡胶条组成;将所述锚固构件和混凝土梁浇筑在一起,使所述异型钢基座和混凝土梁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铝合金盖板一端与所述异型钢基座通过螺钉连接,其与异型钢基座间的缝隙用所述橡胶条填充,通过球笼式万向联轴器连接异型钢基座和网状复合式减震耗能单元,所述复合式减震耗能单元是由减震耗能承拉杆组成大四边形结构以及四边形内部填充的橡胶减震垫组成。本发明能够随震动方向实现抗震缝变形的多维度变化,并且充分利用材料性能,提高抗震减震效率,具备良好的复合式减震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354677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421110.4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河南理工大学 , 河南盛德矿山科技有限公司 , 焦作千业新材料有限公司
Inventor: 焦华喆 , 张小卫 , 杨柳华 , 何宏伟 , 连学文 , 杨亦轩 , 申宏栋 , 程经济 , 谢建中 , 陈新明 , 王金星 , 陈峰宾 , 牛豪爽 , 李铭杨 , 刘济广 , 张琪 , 陈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工程的240h超缓凝干混湿喷材料及制备方法,包括下述组分:以重量份数计,硅酸盐水泥100‑105份、筛前土石废料280‑285份、粉煤灰25‑30份、速凝剂4‑6份、拌合水40‑50份,以P.O 42.5 R硅酸盐水泥的质量为基准,还包括复配缓凝剂4%~5%。本发明特有的缓凝组分延长了喷射混凝土的运输时间,使材料不必堆积于井下,避免了材料乱堆乱放和水泥失效的情况,本发明所述材料中的筛前土石废料和粉煤灰均为固废基材料,以二者为喷射混凝土主要组分,缓解了天然砂石、机制砂石和水泥的供给压力,变废为宝,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489449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810106225.3
申请日:2018-02-02
Applicant: 河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连续监测隧道收敛的测量系统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隧道监测手段操作复杂,效率不高,难以保证监测质量和确保施工安全的问题。测量系统包括滑轮、导线、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站和存储模块,滑轮固定在隧道的监测点上,监测点组成开放多边形,导线的一端固定在开放多边形的一端,导线依次设在各个监测点的滑轮上,导线的末端固定有将导线保持拉近状态的配重块;设置在监测点上的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检测开放多边形的各段边长距离和角度,数据采集模块与数据采集站相连接,数据采集站与存储模块相连接,存储模块与上位机相连接;根据测量系统可以实现确定隧道收敛的测量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354677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310421110.4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河南理工大学 , 河南盛德矿山科技有限公司 , 焦作千业新材料有限公司
Inventor: 焦华喆 , 张小卫 , 杨柳华 , 何宏伟 , 连学文 , 杨亦轩 , 申宏栋 , 程经济 , 谢建中 , 陈新明 , 王金星 , 陈峰宾 , 牛豪爽 , 李铭杨 , 刘济广 , 张琪 , 陈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工程的240h超缓凝干混湿喷材料及制备方法,包括下述组分:以重量份数计,硅酸盐水泥100‑105份、筛前土石废料280‑285份、粉煤灰25‑30份、速凝剂4‑6份、拌合水40‑50份,以P.O 42.5 R硅酸盐水泥的质量为基准,还包括复配缓凝剂4%~5%。本发明特有的缓凝组分延长了喷射混凝土的运输时间,使材料不必堆积于井下,避免了材料乱堆乱放和水泥失效的情况,本发明所述材料中的筛前土石废料和粉煤灰均为固废基材料,以二者为喷射混凝土主要组分,缓解了天然砂石、机制砂石和水泥的供给压力,变废为宝,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866067B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1710040746.9
申请日:2017-01-20
Applicant: 河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充填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掺合锗废渣的井下充填材料的生产线和生产方法。本发明中的生产线包括锗废渣处理系统和充填材料制造系统组成,锗废渣处理系统由锗废渣收集堆、一级破碎机、二级破碎机和振动筛依次组成,充填材料制造系统包括渣仓、水泥仓、水仓、添加剂仓、圆盘给料机、皮带输送机、搅拌机;搅拌机出口与输送泵相连。本发明将锗废渣通过一定比例与水泥相结合,再添加催化剂,达到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要求并且用于井下充填,可满足井下作业的需求,同时解决了锗废渣的处理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和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779534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630559.8
申请日:2020-07-03
Applicant: 河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向浆柱法注浆接顶充填方法,属于煤矿开采技术领域。该充填方法的核心在于注浆位置位于煤层底板抽采巷道,在控制流动范围的基础上,通过加入速凝剂或缓凝剂,利用料浆自身凝固与扩散性能达到无管上向注浆的效果。本发明模拟火山喷发与堆积的过程,首次注浆料控制注浆量,在煤层底板扩散凝结,首次注浆的最后几分钟不添加速凝剂,使得首次注浆堆积体中部为缓凝物料;为二次注浆提供通道;停泵1-60min后,进行二次注浆。二次注浆料将在首层注浆料的上部堆积扩散,并保持同样的扩散度;重复上述操作,料浆将形成分层逐步上升,通过上述操作过程达到了料浆充填高度在无模板的情况下自动上升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680202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517218.2
申请日:2018-05-25
Applicant: 河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型传感器的胶囊状管网流体监测系统,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管网内各个位置的温度,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感知胶囊的在流体中的状态,补偿估算胶囊在流管中的位置信息,利用传感器通过无线信号交互连接服务器,服务器利用信号连接无线通讯设备,且无线通讯设备无线信号连接计算机,计算机信号连接数据输出端与定位系统,传感器分布于管道内的多个位置,其体积很小,不会影响到膏体料浆的输送,可以测得管网内膏体浆料流经的任一位置信息,更全面的监测管网内各个位置的压力、温度、加速度等信息;通过无线电传输至计算机,可以计算出管网内任意位置的绝对压力及膏体浆料的压力损失,实现流体管网的无死角全方位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06769649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50355.4
申请日:2016-12-14
Applicant: 河南理工大学
IPC: G01N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式散体堆积密度及孔隙比的测定方法,根据选定的W/CM值准备实验所需原料,将胶凝材料放入搅拌钵中干拌,之后将搅拌好的胶凝材料放回原容器中并在空钵体中放入试验所需的所有的水,然后将搅拌过的胶凝材料分五次投入搅拌钵中进行搅拌,将搅拌好的拌合料放入圆柱形容器中测得拌合料的体积密度。最后,根据实验数据和推导的公式计算湿式散体的堆积密度和孔隙比。湿堆积法解决了传统干式散体堆积密度测试方法易受压实因素影响以且无法测得液体对样品可能造成的影响的问题。与现有方法相比,本方法可以简单快捷准确的测得湿式散体的堆积密度及孔隙比,可用于湿式散体的最优配比选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