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74599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0235776.5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H02P25/22 , H02P25/022 , H02P25/024 , H02P27/08 , H02P29/50 , H02P21/00 , H02P21/05 , H02P2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变延时的双重中心化SVPWM双三相永磁电机低振噪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建立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和解耦矩阵;基于传统的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采用的最大四矢量SVPWM算法,进行扇区判断和电压矢量作用时间的计算,产生PWM开关序列;进一步,对电压矢量的作用顺序进行调整,实现前后半个载波周期输出电压的重复,并选用合适的零电压矢量以减少额外的开关次数;在前后半个载波周期分别进行一次中心化,产生对称的PWM波形的双重中性化SVPWM策略;最后,将双重中性化SVPWM和变延时SVPWM结合,使得开关周期Ts随机变化,将载波频率及其整数倍处的谐波分散到指定的频域内,抑制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运行时产生的高频振动和噪声。
-
公开(公告)号:CN118748523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0761740.0
申请日:2024-06-13
IPC: H02P21/00 , H02P21/22 , H02P29/0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三相电机低振动容错控制方法,首先根据双三相电机断路故障后的耦合关系改变控制器谐波平面的参考电流,使得转矩输出平稳;其次设计了一种使载波谐波倍频化的调制方法,在每个控制周期通过随机数选择传统中心化调制方法或者载波谐波倍频化方法,实现了随机调制,并计算各相脉宽调制的比较值;最后将各相脉宽调制的比较值与固定载波周期为Ts的三角载波的载波值进行比较,得到双三相的脉宽调制信号,并通过逆变器输出到双三相电机。本发明在保持控制频率固定的情况下,降低了高频谐波的幅值,使得电机的高频振动得到抑制,最终实现了双三相电机的低振动容错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3972877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11164269.X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简化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传统模型预测电流控制需要用价值函数评估逆变器每一个开关状态对应的电压矢量,导致系统计算复杂。此外,在一个控制周期只作用一个矢量,使得系统的稳态性能较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只需要使用价值函数评估三个不相邻的非零矢量,根据三个不相邻非零矢量对应价值函数的大小关系,在完整控制集中的确定两个非零矢量。将两个非零矢量通过两次电流无差拍原则计算可以得到最终作用矢量,最终作用矢量的范围覆盖整个六边形。本发明相比传统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有效的减轻了计算负担,并且系统稳态性能得到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88994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28814.5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窄扩频范围下的双三相电机高频谐波抑制系统及方法,涉及多相电机控制技术领域。双三相永磁电机由两电平电压源型逆变器驱动,电压源型逆变器由直流电源和六个桥臂组成。双三相电机包含两套对称三相绕组,两套绕组空间上互差30度。本发明通过随机化载波周期逆变器的开关频率,从而随机化逆变器的开关频率,将集中在开关频率整数倍处的高频谐波分散到更宽的频谱范围内,降低了高频谐波峰值。同时通过优化随机数的产生方式,实现了在窄扩频范围下更好的高频谐波分布。本发明可减小双三相永磁电机的在窄扩频范围内的高频谐波峰值,并且不会增加电机的谐波电流和转矩脉动,提升了双三相电机在窄变频范围下的高频谐波抑制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748523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0761740.0
申请日:2024-06-13
IPC: H02P21/00 , H02P21/22 , H02P29/0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三相电机低振动容错控制方法,首先根据双三相电机断路故障后的耦合关系改变控制器谐波平面的参考电流,使得转矩输出平稳;其次设计了一种使载波谐波倍频化的调制方法,在每个控制周期通过随机数选择传统中心化调制方法或者载波谐波倍频化方法,实现了随机调制,并计算各相脉宽调制的比较值;最后将各相脉宽调制的比较值与固定载波周期为Ts的三角载波的载波值进行比较,得到双三相的脉宽调制信号,并通过逆变器输出到双三相电机。本发明在保持控制频率固定的情况下,降低了高频谐波的幅值,使得电机的高频振动得到抑制,最终实现了双三相电机的低振动容错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8074599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235776.5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H02P25/22 , H02P25/022 , H02P25/024 , H02P27/08 , H02P29/50 , H02P21/00 , H02P21/05 , H02P2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变延时的双重中心化SVPWM双三相永磁电机低振噪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建立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和解耦矩阵;基于传统的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采用的最大四矢量SVPWM算法,进行扇区判断和电压矢量作用时间的计算,产生PWM开关序列;进一步,对电压矢量的作用顺序进行调整,实现前后半个载波周期输出电压的重复,并选用合适的零电压矢量以减少额外的开关次数;在前后半个载波周期分别进行一次中心化,产生对称的PWM波形的双重中性化SVPWM策略;最后,将双重中性化SVPWM和变延时SVPWM结合,使得开关周期Ts随机变化,将载波频率及其整数倍处的谐波分散到指定的频域内,抑制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运行时产生的高频振动和噪声。
-
公开(公告)号:CN11631725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70016.3
申请日:2023-03-20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最小直轴磁链逼近型永磁扁线驱动电机及其设计方法,转子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八个永磁体组和八个不规则类矩形磁障,每个永磁体组沿d轴对称,每个不规则类矩形磁障沿q轴对称,在径向截面上的每个永磁体组均由两块外层永磁体和一块内层永磁体,一块内层永磁体与d轴相垂直,在d轴同一侧且远离d轴的外层永磁体的端部与内层永磁体的端部之间设置一个类L形磁障;将漏磁分量引入直轴磁链,基于直轴磁链计算出直轴磁链幅值,根据直轴磁链幅值确定关键结构参数及范围,选取典型工况代表点对关键结构参数优化,以最小的直轴磁链幅值逼近0为依据获得最优的关键结构参数,实现恒功率调速范围的拓宽,满足不同工况下多目标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918052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425630.8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灌溉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文丘里原理的喷灌喷头。具体包括底座、空心轴、弯管、内置渐缩喷嘴,底座与外部供水竖管连接,空心轴一端套于底座内部,另一端与弯管的入口端固定连接,并将底座与弯管紧密连接,弯管的出口端与喷管的入口端连接,弯管和喷管之间固设有内置渐缩喷嘴;所述混合输出区域包括喷管的等径入口段、喷管收缩段Ⅰ、喷管喉管段、喷管收缩段Ⅱ和等径出口直管出液段;内置渐缩喷嘴的出口伸入喷管的喷管喉管段。本申请所述的文丘里原理的喷灌喷头可以将肥液药液等充分吸入,混合充分后喷出,达到水肥、水药一体的效果,本申请所述的文丘里喷灌喷头可提高施肥施药的效率,操作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07469653B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710699758.2
申请日:2017-08-16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B01D71/82 , B01D69/12 , B01D67/00 , B01J20/26 , B01J20/28 , B01J20/30 , C08G73/06 , C08K3/22 , C08J9/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集和分离诺氟沙星的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合成方法,属新材料技术领域。该分子印迹复合膜主要通过三步反应合成。首先,合成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其次,在二氧化钛的基底上,以诺氟沙星作为模板分子,多巴胺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结合多巴胺生物仿生原理,合成诺氟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最后,以再生纤维素膜为基质材料,通过真空抽滤的方法,将分子印迹聚合物抽滤到膜上,并用于检测水体中残留的诺氟沙星。本专利提供的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易于实施,产率较高,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有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此外,静态吸附和选择性渗透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分子印迹复合膜对诺氟沙星具有良好的分离性能和较高的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469653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10699758.2
申请日:2017-08-16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B01D71/82 , B01D69/12 , B01D67/00 , B01J20/26 , B01J20/28 , B01J20/30 , C08G73/06 , C08K3/22 , C08J9/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集和分离诺氟沙星的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合成方法,属新材料技术领域。该分子印迹复合膜主要通过三步反应合成。首先,合成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其次,在二氧化钛的基底上,以诺氟沙星作为模板分子,多巴胺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结合多巴胺生物仿生原理,合成诺氟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最后,以再生纤维素膜为基质材料,通过真空抽滤的方法,将分子印迹聚合物抽滤到膜上,并用于检测水体中残留的诺氟沙星。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易于实施,产率较高,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有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此外,静态吸附和选择性渗透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分子印迹复合膜对诺氟沙星具有良好的分离性能和较高的选择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