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亮氨酸脱氢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777788B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910207909.7

    申请日:2019-03-1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亮氨酸脱氢酶突变体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在SEQ ID NO.1所示的亮氨酸脱氢酶氨基酸序列的基础上,将第47位的氨基酸残基M突变为V,且将第109位的氨基酸残基N突变为I,得到了一种亮氨酸脱氢酶突变体(突变点为M47V,N109I),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表达该突变体的重组菌E.coli BL21‑pET28a‑BtLDH007单位菌体的亮氨酸脱氢酶酶活达到170.9U/g;以2‑酮丁酸为底物生产L‑2‑氨基丁酸的产量最高达到77.6g/L,转化率为96.0%。

    一种转化L-苏氨酸生产L-2-氨基丁酸的重组菌的构建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266595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119484.6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化L-苏氨酸生产L-2-氨基丁酸的重组菌的构建及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生产方法利用一种表达双质粒的重组菌,同时实现三种酶的高效表达,将L-苏氨酸转化为L-2-氨基丁酸,并偶联一辅酶再生体系,通过将NAD+转化为NADH,使得NADH在体系中浓度相对稳定,转化能够高效进行。更进一步地,在此过程中由甲酸铵转化而来的CO2可溶于转化体系中生成的氨水,对环境污染小,有工业化应用价值。本方法具有转化条件温和、专一性强、成本低廉、转化时间短等优点。采用本方法制备L-2-氨基丁酸,投入40g/L L-苏氨酸,所得产物L-2-氨基丁酸的浓度为43.3g/L,转化率达99.9%以上。

    一种亮氨酸脱氢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777788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207909.7

    申请日:2019-03-1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亮氨酸脱氢酶突变体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在SEQ ID NO.1所示的亮氨酸脱氢酶氨基酸序列的基础上,将第47位的氨基酸残基M突变为V,且将第109位的氨基酸残基N突变为I,得到了一种亮氨酸脱氢酶突变体(突变点为M47V,N109I),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表达该突变体的重组菌E.coli BL21-pET28a-BtLDH007单位菌体的亮氨酸脱氢酶酶活达到170.9U/g;以2-酮丁酸为底物生产L-2-氨基丁酸的产量最高达到77.6g/L,转化率为96.0%。

    一种转化L-苏氨酸生产L-2-氨基丁酸的重组菌的构建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266595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811119484.6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化L‑苏氨酸生产L‑2‑氨基丁酸的重组菌的构建及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生产方法利用一种表达双质粒的重组菌,同时实现三种酶的高效表达,将L‑苏氨酸转化为L‑2‑氨基丁酸,并偶联一辅酶再生体系,通过将NAD+转化为NADH,使得NADH在体系中浓度相对稳定,转化能够高效进行。更进一步地,在此过程中由甲酸铵转化而来的CO2可溶于转化体系中生成的氨水,对环境污染小,有工业化应用价值。本方法具有转化条件温和、专一性强、成本低廉、转化时间短等优点。采用本方法制备L‑2‑氨基丁酸,投入40g/L L‑苏氨酸,所得产物L‑2‑氨基丁酸的浓度为43.3g/L,转化率达99.9%以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