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负极碳材料的回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54757B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0610141068.7

    申请日:2006-09-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84

    Abstract: 一种电池负极碳材料的回收方法,所述负极碳材料通过粘合剂负载在集电体上,形成电池负极片,其中,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电池负极片按固液重量比1∶3-30置于30-100℃的浸泡剂中,充分浸泡至负极材料与集电体分离;(2)取出集电体,然后过滤得到固体物质;(3)在非氧化性气体保护下,将固体物质在400-800℃下加热,得到碳材料。由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回收的碳材料制得的电池,在常温放电容量、倍率放电性能以及循环性能上均与生产用的成品碳材料相接近,符合生产要求。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及其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1453007A

    公开(公告)日:2009-06-10

    申请号:CN200710124945.4

    申请日:2007-1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及其电池,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包括导电剂、石墨、粘结剂、集流体,石墨由第一石墨和第二石墨以重量比为5-30∶95-70混合而成,第一石墨的平均粒径为0.5-2μm,第二石墨的平均粒径为4-12μm。其中,所述石墨为包覆剂所包覆的包覆型石墨,包覆剂为石墨总量的重量百分比为1%-20%,包覆型第一石墨的平均粒径为0.8-2.3μm,包覆型第二石墨的平均粒径为5-13μm。本发明提供的负极的大电流放电性能优异,尤其适合动力电池的应用。

    电池负极及包括该负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1192662A

    公开(公告)日:2008-06-04

    申请号:CN200610161113.5

    申请日:2006-11-30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该负极包括集电体及涂覆和/或填充在该集电体上的负极材料,所述负极材料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和负极粘合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为天然石墨和人工石墨的混合物,其中,所述天然石墨为球状天然石墨,所述人工石墨为微颗粒鳞片状人工石墨,所述球状天然石墨的粒子直径大于微颗粒鳞片状人工石墨的粒子直径,所述球状天然石墨和微颗粒鳞片状人工石墨的中值粒径D50差值为4-25微米;所述微颗粒鳞片状人工石墨的中值粒径D50为0.3-6微米;所述球状天然石墨与微颗粒鳞片状人工石墨的重量比为1∶0.05-0.2。本发明所提供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在具有高容量的情况下,同时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大倍率放电性能以及安全性能。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77422B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0910107177.0

    申请日:2009-04-30

    Abstract: 为解决现有锂离子电池中多孔膜易脱落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正极片、负极片; 还包括如下步骤,a)将无机填料、水性粘结剂、添加剂和溶剂混合制得浆料;添加剂为胺的弱碱性水溶液、氨水溶液或铵的盐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或酸性有机化合物的弱酸性水溶液;所述无机填料为不溶于所述添加剂的一种或几种无机氧化物;b)将制得的浆料敷设在正极片和/或负极片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干燥,使敷设有浆料的表面上形成多孔膜。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形成的多孔膜难以脱落,且具有较好的柔性,在卷绕等加工过程中不易破损。

    一种包覆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57862C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610167387.5

    申请日:2006-12-31

    Abstract: 一种包覆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惰性气体气氛下加热含有负极活性物质和包覆剂的混合物,其中,所述混合物中还包括将引发剂,所述引发剂为只含有C、H、O的有机过氧化物。由于本发明的方法,不是通过完成包覆剂与负极活性物质的物理混合后再进行热聚合反应,使包覆剂在负极活性物质表面形成包覆层,而是采用二者混合过程中加入引发剂,在温和条件下,同时完成混合和接枝反应,使包覆剂在负极活性物质表面形成包覆层,因此不会发生结块现象,无需破碎直接炭化或石墨化就能得包覆层均匀完整的负极活性物质,由该负极活性物质制得的电池首次充放电效率更高,循环性能更好。

    锂离子电池负极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负极和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1442123A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710187181.3

    申请日:2007-11-21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含该负极材料的负极和电池。该复合材料含有石墨和金属,金属包覆在石墨表面,其中,所述金属为铜和/或镍,以石墨的重量为基准,金属的含量为0.1-5重量%。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金属盐的水溶液和石墨的混合物与金属盐的沉淀剂接触,将包覆在石墨表面的金属盐的沉淀转变为金属的氧化物,并将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的盐为水溶性铜盐和/或水溶性镍盐,石墨和所述水溶性金属的盐的用量使制得的复合材料中金属的含量占石墨的0.1-5重量%。本发明提供的负极用复合材料中的金属含量降低,可以显著地提高电池的倍率放电性能、初始放电效率、可逆容量和循环性能。

    一种包覆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12043A

    公开(公告)日:2008-07-02

    申请号:CN200610167387.5

    申请日:2006-12-31

    Abstract: 一种包覆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惰性气体气氛下加热含有负极活性物质和包覆剂的混合物,其中,所述混合物中还包括将引发剂,所述引发剂为只含有C、H、O的有机过氧化物。由于本发明的方法,不是通过完成包覆剂与负极活性物质的物理混合后再进行热聚合反应,使包覆剂在负极活性物质表面形成包覆层,而是采用二者混合过程中加入引发剂,在温和条件下,同时完成混合和接枝反应,使包覆剂在负极活性物质表面形成包覆层,因此不会发生结块现象,无需破碎直接炭化或石墨化就能得包覆层均匀完整的负极活性物质,由该负极活性物质制得的电池首次充放电效率更高,循环性能更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