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955165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371269.X
申请日:2016-05-30
Applicant: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19/0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9/0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闭空间内煤粉存储过程的安全控制方法,首先对密闭空间内的煤粉做粒度筛分,得到粒度分布情况;再将高挥发分煤种进行粉碎得到最小粒级的高挥发分煤粉;进行煤粉爆炸试验,得出爆炸临界氧浓度CO2;进行程序升温氧化实验,得出CO浓度激增的临界参数:温度TCO和CO浓度CCO;对密闭空间内的煤粉温度、氧浓度、CO浓度进行监控;当密闭空间内的煤粉温度≥TCO,或密闭空间内的CO浓度≥CCO,或密闭空间内的氧浓度≥CO2时,对密闭空间进行充氮处理,直至密闭空间内的煤粉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806880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372627.9
申请日:2016-05-30
Applicant: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25/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尘云着火温度测试装置,包括加热炉,加热炉内设有带石英盖的石英管,所述石英管通过连接管与粉室连接,粉室通过单向电磁阀与储气罐连接,储气罐通过闸阀与第一泵连接,第一泵通过橡胶管分别与带有流量表的氧气源和带有流量表的氮气源连接;连接管上设有第二泵和第一测压计;所述储气罐上设有第二测压计;石英盖上设有泄压口。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确定粉尘云着火温度的方法。本发明可测定不同氧浓度和压力下粉尘云的着火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778961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321081.4
申请日:2016-05-16
Applicant: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0B5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B5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焦炭气孔率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参与配煤的各单种煤及其配比范围。2)测定各单种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和挥发份Vdaf值,控制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为20mm以上、挥发份Vdaf≥32%的炼焦煤配比≤25%。3)控制配合煤细度范围为:72.5±2.5%。4)入炉炼焦。由于在相同配煤比时,焦炭气孔率与配合煤细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配合煤细度为70~75%时,焦炭气孔率相对较低,焦炭热反应后强度相对较高。因此,本发明通过控制配合煤的细度和单种煤中Y值为20mm以上高挥发份炼焦煤的配比,焦炭气孔率可控制在36.5±1.0%,焦炭热强度CSR在70±1%,M40在87~89%,M10在5.5~6.5%。
-
公开(公告)号:CN105778960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288521.0
申请日:2016-05-04
Applicant: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0B5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B5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同水分入炉煤的收缩度的控制方法,属于冶金配煤炼焦技术领域,该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基准配合煤;2)选择生产应用配合煤;3)2#配合煤炼焦处理;4)评价收缩率;若2#配合煤满足生产应用,则评价过程终止,若不满足生产应用,可以调整2#配合煤的水分,或者增加收缩度X>35mm,b≤0%的炼焦煤配量,该方法可在满足焦饼顺利推焦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入炉煤的水分,使炼焦能耗达到最低,还可以优化配煤结构,使配合煤水分不变的前提下,保证焦饼收缩,因此可实现炼焦生产顺利。
-
公开(公告)号:CN106645280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206915.3
申请日:2016-12-23
Applicant: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25/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炼焦煤传热过程模拟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加热室,所述加热室上设有炉膛,所述加热室与所述炉膛之间隔有加热套件,所述加热套件上设有炉料底部测温热电偶,所述炉膛顶部设有炉盖,所述炉盖上设有炉料表面测温热电偶,所述炉膛上开有荒煤气导出孔。本发明对焦炉的实际加热状况进行模拟,通过本装置可以有效的测定不同预处理工艺条件下的炼焦煤的传热变化,为热工制度的修改提供帮助,为降低废水处理量的煤的水分调节技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本装置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将煤料水分调节技术成功用于炼焦煤后,焦化废水处理量降低50~80%,蒸发煤中水分的能耗降低30%,并且降低了配煤成本,年效益近亿元。
-
公开(公告)号:CN106281386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671443.2
申请日:2016-08-16
Applicant: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0B5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B5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煤炼焦中焦化收益的评估方法,属于煤化工领域。本发明采用配煤综合效益指数G作为评估配煤炼焦中焦化收益的标准,配煤综合效益指数G为每个月的输入部分与输出部分的差值,每个月的输入部分包括焦炭收益和后续焦化产品收益,后续焦化产品收益又包括焦炉煤气收益、粗焦油收益和粗苯收益;输出部分为每月配煤实际成本。本发明提供的评估方法是一种集配煤成本、焦炭收益以及后续焦化产品收益于一体的焦化综合收益评价方式,对前期采购成本控制,后期焦化产品收益计算,均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221716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701896.5
申请日:2016-08-22
Applicant: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0B5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B5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70℃≤固-软温度区间<80℃的焦煤参与的炼焦配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焦煤进行基氏流动度测定,将70℃≤固-软温度区间<80℃的焦煤记为Ⅱ类焦煤;2)按如下质量百分数进行配煤:气肥煤:5~10%,肥煤:10~15%,1/3焦煤:20~30%,Ⅱ类焦煤:1~20%,其它焦煤:25~45%,瘦煤:10~15%,所述其它焦煤为固-软温度区间≥80℃的焦煤。本发明通过利用固-软温度区间对焦煤加以优化细分,对确定的固-软温度区间范围的焦煤特定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配煤结构进行炼焦,所得焦炭质量稳定,工艺成熟可控。
-
公开(公告)号:CN106336883A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610850726.3
申请日:2016-09-23
Applicant: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炼焦煤干燥分级的流化床隔板与隔板高度的确定方法,属于宽幅粒度炼焦煤干燥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隔板包括竖直设置在流化床内靠近流化床底部位置的前端隔板、若干块高度逐渐增大的后端隔板,前端隔板和后端隔板竖直向上方向的扩大段,及设置在流化床顶部上的上隔板;前端隔板的宽面竖直朝向湿煤进料端,前端隔板的宽面上开有若干个均匀布置,且开口朝向湿煤进料端的倾斜孔,倾斜孔的倾斜面倾斜向上,与前端隔板的垂直面呈α的角度,倾斜孔的开孔高度为d。本发明还公开了前端隔板、后端隔板的长度,上隔板和扩大段的安装高度的确定方法,可以根据物料粒度范围实现目标物料粒子的有效分离,解决流化床物料分级效果不均匀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244181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702221.2
申请日:2016-08-22
Applicant: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0B5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B5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软温度区间<70℃的焦煤参与的炼焦配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焦煤进行基氏流动度测定,将固-软温度区间<70℃的焦煤记为Ⅲ类焦煤;2)按如下质量百分数进行配煤:气肥煤:5~10%,肥煤:10~15%,1/3焦煤:20~30%,Ⅲ类焦煤:1~10%,其它焦煤:30~45%,瘦煤:10~15%,所述其它焦煤为固-软温度区间≥80℃的焦煤。本发明通过利用固-软温度区间对焦煤加以优化细分,对确定的固-软温度区间范围的焦煤特定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配煤结构进行炼焦,所得焦炭质量稳定,工艺成熟可控。
-
公开(公告)号:CN106118702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671418.4
申请日:2016-08-16
Applicant: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0B5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B5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焦炭起始反应温度的配煤方法,属于炼焦配煤技术领域。该配煤方法包括选取煤种、控制配煤比例、炼焦实验和对炼焦所得焦炭进行性能测试,其中,关键操作步骤为选取煤种和控制配煤比例,通过增加挥发分大于37%的煤种的使用比例,降低焦炭的起始反应温度和配煤成本。同时该配煤方法还要控制各煤种的性能,调节配合煤的流动性和结焦性,从而保障了焦炭的冷热强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