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955165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371269.X
申请日:2016-05-30
Applicant: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19/0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9/0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闭空间内煤粉存储过程的安全控制方法,首先对密闭空间内的煤粉做粒度筛分,得到粒度分布情况;再将高挥发分煤种进行粉碎得到最小粒级的高挥发分煤粉;进行煤粉爆炸试验,得出爆炸临界氧浓度CO2;进行程序升温氧化实验,得出CO浓度激增的临界参数:温度TCO和CO浓度CCO;对密闭空间内的煤粉温度、氧浓度、CO浓度进行监控;当密闭空间内的煤粉温度≥TCO,或密闭空间内的CO浓度≥CCO,或密闭空间内的氧浓度≥CO2时,对密闭空间进行充氮处理,直至密闭空间内的煤粉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806880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372627.9
申请日:2016-05-30
Applicant: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25/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尘云着火温度测试装置,包括加热炉,加热炉内设有带石英盖的石英管,所述石英管通过连接管与粉室连接,粉室通过单向电磁阀与储气罐连接,储气罐通过闸阀与第一泵连接,第一泵通过橡胶管分别与带有流量表的氧气源和带有流量表的氮气源连接;连接管上设有第二泵和第一测压计;所述储气罐上设有第二测压计;石英盖上设有泄压口。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确定粉尘云着火温度的方法。本发明可测定不同氧浓度和压力下粉尘云的着火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778961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321081.4
申请日:2016-05-16
Applicant: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0B5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B5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焦炭气孔率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参与配煤的各单种煤及其配比范围。2)测定各单种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和挥发份Vdaf值,控制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为20mm以上、挥发份Vdaf≥32%的炼焦煤配比≤25%。3)控制配合煤细度范围为:72.5±2.5%。4)入炉炼焦。由于在相同配煤比时,焦炭气孔率与配合煤细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配合煤细度为70~75%时,焦炭气孔率相对较低,焦炭热反应后强度相对较高。因此,本发明通过控制配合煤的细度和单种煤中Y值为20mm以上高挥发份炼焦煤的配比,焦炭气孔率可控制在36.5±1.0%,焦炭热强度CSR在70±1%,M40在87~89%,M10在5.5~6.5%。
-
公开(公告)号:CN105778960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288521.0
申请日:2016-05-04
Applicant: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0B5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B5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同水分入炉煤的收缩度的控制方法,属于冶金配煤炼焦技术领域,该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基准配合煤;2)选择生产应用配合煤;3)2#配合煤炼焦处理;4)评价收缩率;若2#配合煤满足生产应用,则评价过程终止,若不满足生产应用,可以调整2#配合煤的水分,或者增加收缩度X>35mm,b≤0%的炼焦煤配量,该方法可在满足焦饼顺利推焦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入炉煤的水分,使炼焦能耗达到最低,还可以优化配煤结构,使配合煤水分不变的前提下,保证焦饼收缩,因此可实现炼焦生产顺利。
-
公开(公告)号:CN106318423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700095.7
申请日:2016-08-22
Applicant: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B57/04 , B01F3/18 , B01F2215/0085 , C10B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软温度区间≥80℃的焦煤参与的炼焦配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焦煤进行基氏流动度测定,将固-软温度区间≥80℃的焦煤记为Ⅰ类焦煤;2)按如下质量百分数进行配煤:气肥煤:5~10%,肥煤:10~15%,1/3焦煤:20~30%,Ⅰ类焦煤:20~30%,其它焦煤:15~25%,瘦煤:10~15%,所述其它焦煤为固-软温度区间<70℃的焦煤。本发明通过利用固-软温度区间对焦煤加以优化细分,对确定的固-软温度区间范围的焦煤特定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配煤结构进行炼焦,所得焦炭质量稳定,工艺成熟可控。
-
公开(公告)号:CN106228011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583776.X
申请日:2016-07-22
Applicant: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焦炭质量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属于高炉冶炼技术领域。该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取焦炭在基准期的各项指标,2)计算每月各项焦炭指标超出基准期的概率X,3)计算焦炭质量的稳定性指数Z,4)以月为单位,采用所述步骤3)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的焦炭稳定性指数Z与各月相应时期高炉的焦比进行回归分析,结合配煤成本找出焦炭稳定性指数Z的控制范围。本发明通过建立焦炭质量稳定指数,来反映高炉生产用焦炭质量的波动状况,提供了一种可简单有效的对高炉生产用焦炭质量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弥补了以往依靠经验评价不准、难以量化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010612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21040.5
申请日:2016-05-16
Applicant: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0B5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变质高流动高膨胀炼焦煤参与的配煤炼焦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配煤方案,其中:气煤0~30%;焦煤40~60%;瘦煤5~20%;低变质高流动高膨胀炼焦煤20~40%;2)将上述除低变质高流动高膨胀炼焦煤以外的其它各煤种混合后破碎至细度为80~90%;3)将低变质高流动高膨胀煤不破碎或粗破碎,与步骤2)中破碎后的其它各单种煤混合,入炉炼焦。本发明对低变质高流动高膨胀炼焦煤不破碎或粗破碎处理,在炼焦过程中煤块受热后,煤块内部裂解形成的气态小分子向外挥发时被周围的液相胶质体包围,一部分气态小分子之间、气态小分子与液相分子之间发生聚合,因而结焦率得以提高,焦炭气孔率下降,裂纹正常形成,焦炭强度得到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925295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320871.0
申请日:2016-05-16
Applicant: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鲍俊芳 , 詹立志 , 盛军波 , 薛改凤 , 陈胜春 , 梁尚国 , 常红兵 , 陈鹏 , 崔会明 , 李超 , 张雪红 , 王兰 , 曹素梅 , 项茹 , 宋子逵 , 任玉明 , 陈细涛 , 王元生
IPC: C10B5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B5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合煤粒度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配合煤粒度分布指标;2)确定配合煤粒度分布指标控制范围;3)依据步骤2)中配合煤粒度分布指标范围确定配合煤细度。本发明通过研究强粘结性焦煤、1/3焦煤和肥煤黏结性、流动性和膨胀性与单种煤的粒度分布的关系,确定配合煤粒度分布指标和配合煤粒度分布指标控制范围,再根据配合煤粒度分布指标控制范围确定配合煤细度。按照给定的配合煤细度及粒度分布指标控制范围,在无煤调湿、无型煤,传统4.3米以上顶装焦炉干熄焦条件下,炼焦所得焦炭热强度CSR在65~72%,M40在87~90%,M10在5.5~6.5%。
-
公开(公告)号:CN105925294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320854.7
申请日:2016-05-16
Applicant: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0B5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B5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焦炭粒度均匀性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配煤方案为:气煤5~30%,1/3焦煤15~30%,肥煤5~20%,焦煤20~50%,瘦煤3~15%;2)控制配合煤的级配,使配合煤中各粒级满足:2.1)粒级≥3mm部分重量百分比≤25%,其中粒级≥5mm部分重量百分比≤5%,3mm≤粒级<5mm部分重量百分比5~25%;2.2)0.5mm≤粒级<3mm部分重量百分比40~50%,其中1mm≤粒级<3mm部分重量百分比10~25%,0.5mm≤粒级<1mm部分重量百分比20~35%;2.3)粒级<0.5mm部分重量百分比≥35%;3)入炉炼焦。本发明通过合理的配煤并对配合煤的级配进行合理控制,在炼焦时可以形成紧密堆积,降低焦炭的气孔率,有利于焦炭裂纹的正常生成及延伸,从而得到粒度均匀的焦炭。
-
公开(公告)号:CN105885905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288576.1
申请日:2016-05-04
Applicant: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0B5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B5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同堆密度入炉煤的收缩度的控制方法,属于冶金配煤炼焦技术领域,该控制方法包括步骤如下:1)选择基准配合煤,2)选择生产应用入炉煤,3)预测入炉煤的收缩率,4)评价收缩率,5)入炉煤的生产应用调整。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同堆密度入炉煤的收缩度的控制方法,在水分对收缩敏感的基础上,利用水分7%的节点,分别定量分析堆密度与收缩率的关系,为生产中堆密度的合理、有效调整提出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