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94087B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111411164.X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3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外包覆多孔硅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1)将粒径尺寸为1‑10μm的硅粉和镁粉按摩尔比1:1.8通过在合金化反应得到硅化镁;(2)将硅化镁包覆一层多巴胺有机层作为前驱体;(3)将上述步骤中得到的粉末置于气氛炉中,在含氮气氛下以一定升温速率升并保温进行氮化反应;(4)将上述步骤中得到的粉末用酸溶液洗涤,随后抽滤至中性、真空干燥。本专利合成过程简单,原料来源广泛;本发明得到的外包覆多孔硅负极材料的结构稳定,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具有长效循环,倍率性能优异,电极膜溶胀率小(
-
公开(公告)号:CN115029724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210647468.4
申请日:2022-06-09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C25B11/091 , C25B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掺杂2H相二硫化钼电催化剂,通过将MoS2与掺杂金属对应的醋酸盐均匀分散于水中,再将所得混合液在低温条件下进行静置反应得到。本发明首次提出利用S空位辅助低温阳离子交换法制备不同金属掺杂的2H‑MoS2,可有效调整所得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增加活性位点,显著提升所得电催化剂的碱性HER和OER活性;且涉及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反应条件温和、原料简单易得,有利于批量化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4890478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524638.X
申请日:2022-05-13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C01G51/00 , C01B32/194 , B82Y40/00 , B82Y30/00 , H01M50/40 , H01M50/417 , H01M50/431 , H01M50/45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晶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锂硫电池隔膜改性中的应用,所述超晶格材料为Ti0.83Co0.1O2/rGO,它是采用厚度为1‑2nm的Ti0.83Co0.1O2纳米片与PDDA‑rGO液相自组装而成;本发明的超晶格材料界面丰富,拥有80‑100m2/g的高比表面积,使多硫化物能与活性位点充分接触,极大地加快了多硫化物的氧化还原反应,有利于提升LSBs的长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本发明的超晶格材料应用于改性锂硫电池隔膜中,仅以0.079mg/cm2的超低面载量就能改善锂硫电池性能,使其在能源存储、电催化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420912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78397.0
申请日:2022-01-24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6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陶瓷相硅氮层包覆硅负级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选用硅纳米颗粒或硅纳米或多孔硅颗粒等为原料,将原料浸泡在氢氟酸溶液中出去表面氧化硅,冷冻干燥处理;将硅样品置于气氛炉中,在含氮气氛下以一定升温速率加热后保温进行氮化处理,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陶瓷相硅氮层包覆的硅负极复合材料。该硅氮层是由化学计量比Si3N4和非化学计量比SiNx复合而成,能解决硅导电性不足和固体电解质膜不稳定问题,同时Si3N4作为陶瓷相能够提供机械强度,缓解过度膨胀导致的结构粉化现象。另外,SiNx在嵌Li+后形成高导电和高锂离子传输的Li3N,因而硅氮层包覆硅负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储锂性能,在锂离子电池具有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448077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810135914.7
申请日:2018-02-09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机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以油页岩废渣为原料制备Si/C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微米级的油页岩废渣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除杂和碳化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油页岩废渣;(2)将预处理后的油页岩废渣、镁粉与熔盐混合均匀,置于密闭真空环境下,升温发生镁热还原反应,得到混合反应产物;(3)将步骤(2)所述混合反应产物进行酸洗得到Si/C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简单易行,产品纯度高,可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7611416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710697692.3
申请日:2017-08-15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玻璃粉末和片层碳材料湿法球磨后得到玻璃和碳材料的均匀混合产物,与镁粉、熔盐均匀混合后压实成锭,发生镁热反应,将反应产物酸洗处理得到夹层状多孔硅/类石墨烯结构复合材料。该发明步骤简单易行,原料来源广泛,最重要的是通过压实过程,将混合物制作成锭之后,再进行镁热反应,大大增加了硅碳负极材料的振实密度,提高了负极材料的体积比容量,同时和石墨等碳材料复合后形成的类似三明治结构也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电子电导率,改善了硅基材料与电解液的相容性,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可应用于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8269989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810135903.9
申请日:2018-02-09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3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属于无机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碳包覆微米硅、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将硅化镁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气氛中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或者硅化镁分解后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然后通过酸洗得到碳包覆的微米硅材料,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可用于大规模碳包覆微米硅的生产,由此解决现有技术碳包覆微米硅材料制备工艺复杂、安全性差,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应用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987729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996798.8
申请日:2018-08-29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锂硫电池。所述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包括若干氧化钒纳米片、分散在每个氧化钒纳米片上的若干钴颗粒、在若干钴颗粒表面生长的碳纳米管、及分散在碳纳米管里以及同时分散在碳纳米管形成的网络中的硫单质。本发明提供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以金属钴单质和过渡金属氧化物为模板生长碳纳米管进行载硫,有效的缓解了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问题,并且金属钴单质及碳纳米管都是良好的导电材料,弥补了硫绝缘性的缺点,使得到的锂硫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能得到大大提高。并且该制备方法过程简单、操作方便,环境友好,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具有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886831B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610498948.3
申请日:2016-06-29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准晶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高硬度的Al‑Co‑Ni十次准晶颗粒作为增强体,制备准晶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利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准晶增强铜合金其具体方法就是将准晶颗粒与金属粉末混合后在室温静压成形,然后在高温下热处理生成由准晶颗粒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也可以将准晶相颗粒在高温下烧结,从而获得致密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其原理是准晶颗粒阻止了位错在基体金属材料中运动,并通过热扩散的方式对基体组织与增强体之间的界面状态进行控制。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具有绿色、经济、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安全环保的特点,准晶增强颗粒与基体金属界面结合良好,且准晶颗粒在基体内弥散分布,是一种长效强化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4671247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071680.0
申请日:2015-02-11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C01B33/021 , B82Y30/00 , H01M4/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含硅生物质为原料制备超细纳米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含硅生物质酸煮处理清除无机盐离子杂质,将空气退火后的白色粉末研磨粉碎得到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然后将白色产物和镁粉、熔盐均匀混合后放入管式炉中在惰性气氛下反应得到硅和氧化镁,随后将反应产物酸洗处理除去氧化镁得到超细硅纳米颗粒。该发明步骤简单易行,原料来源广泛,最重要的是由于加入的熔盐熔化吸热控制了反应温度,反应物不易团聚,制备得到的纳米硅比表面积达302.13m2/g,纯度在98%以上,颗粒均匀且存在介孔,可以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半导体材料、医药等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