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4608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667609.8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Inventor: 杨军 , 余心悦 , 吴赋章 , 温裕鑫 , 李健 , 张幸 , 刘卓然 , 代贤忠 , 靳晓凌 , 韩新阳 , 吴洲洋 , 杨军伟 , 吕斌 , 甘业平 , 白云龙 , 唐亮 , 刘辉舟 , 尤佳 , 王有军 , 杜露露
IPC: H02J3/46 , G06Q10/0637 , G06F17/10 , H02J3/32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运行调度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充电站内电动汽车实时调度引导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分析调峰收益从运营商分配至用户的价值传导机制,设计充电站至电动汽车用户价值传导机制;构建以经济性最优为目标函数的电动汽车用户决策模型;为实现充电站个体的定义域延拓,建立电动汽车集群的广义储能设备模型;构建以经济性最优为目标函数的充电站决策模型;基于该电动汽车‑充电站模型,进一步通过KKT条件和线性规划对偶定理求解该模型,得到电动汽车实时调度引导方法。该方法能够在满足充电站内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前提下,充分利用充电站内电动汽车集群的可调度潜力,实现充电站与电动汽车用户双赢。
-
公开(公告)号:CN11733556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203978.3
申请日:2023-09-15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Inventor: 杨军 , 李健 , 温裕鑫 , 范培潇 , 余心悦 , 吴赋章 , 张幸 , 刘卓然 , 代贤忠 , 靳晓凌 , 韩新阳 , 吴洲洋 , 杨军伟 , 吕斌 , 甘业平 , 白云龙 , 唐亮 , 刘辉舟 , 尤佳 , 王有军 , 杜露露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运行调度技术,具体涉及基于MADDPG的多配电网格单元协同运行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多配电网格单元运行场景设计了多配电网格单元协同运行的系统架构;其次,构建以经济性最优为目标函数的多配电网格单元协同运行的数学模型;然后,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MADDPG的多配电网格单元协同运行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状态空间、动作空间、奖励函数;最后,基于海量数据驱动完成多智能体与多配电网格单元交互,当训练完成后得到多智能体模型,实现快速响应多配电网格单元协同运行并保证其具有较好的运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81141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210374131.0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10/0631 , G06Q50/40 , H02J3/32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交通流和用户心理的电动汽车出行引导方法。提出改进的累积前景理论方法,建立基于多参考点的评估用户出行心理预期效用模型,以对用户出行决策的价值进行量化;建立动态交通流模型,基于用户的心理预期效用模型,通过交通流状态和EV用户出行需求评估出行决策,由此建立考虑交通流状态和用户心理预期的出行引导策略,搭建基于动态交通流和用户心理的EV出行引导平台,以降低EV用户出行的拥堵概率和耗电量,提升用户的出行体验,同时减缓交流拥堵情况,并减小EV的充电负荷,同时实现电网和路网的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180544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176160.1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聚合商参与新能源消纳的调度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电动汽车聚合商参与电力市场的调度优先权评价指标;步骤2、根据调度优先权评价指标确定电动汽车聚合商的调度优先权,根据调度优先权将电动汽车聚合商的类别划分为优先调度、备用调度或不调度;步骤3、剔除类别为不调度的电动汽车聚合商,建立电动汽车聚合商日前优化调度模型,求解电动汽车聚合商日前优化调度模型得到日前调度计划;步骤4、在日内阶段,基于日前调度计划与电动汽车聚合商实际消纳新能源的量,建立计及新能源不确定性的偏差调度模型,求解偏差调度模型,得到日内调度计划。本发明能对电动汽车聚合商参与新能源消纳进行合理优化调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595340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569995.9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参与电网与交通网安全调度方法、系统和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演化博弈模型分析电动汽车对电网或者充电站充放电激励措施的响应;采用交通网均衡模型计算响应充放电激励措施的电动汽车到达充电站的最短行程时间,并根据响应结果和最短行程时间确定充电站的充放电能力信息;基于充电站的充放电能力信息构建充电站充放电能力快速计算模型,并确定不同激励场景下充电站最大充放电能力;基于充电站最大充放电能力构建电网最优潮流模型,并求解得到电网或者充电站各调度参数。本发明能够提高电动汽车参与电网运行调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以及电网抵御故障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991856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1911193203.6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用户有限理性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对活动属性分析,判断当前条件下该活动发生的概率,建立出行者的活动‑出行链间的转移关系;S2、建立出行者的活动‑出行链上的出行选择概率模型;S3、得到出行者在活动‑出行链上的转移规律和电动汽车在活动‑出行链上的充电规律;S4、分析得到出行者每日出行次数,结合出行者每日出行次数和每条活动‑出行链上电动汽车充电规律,获得电动汽车的日充电需求。本发明的方法相比于统计分析法不仅能够得到更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结论,同时能够揭示影响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变化的内在原因;相比于基于完全理性假设的电动汽车行为和充电需求分析方法更具有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135281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1910333663.8
申请日:2019-04-24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智能在线识别方法,本发明分为离线训练、在线应用和模型性能评估三个步骤。离线训练是运用随机响应数据构建训练集,利用改进的CatBoost算法对原始特征进行分类,得到低频振荡稳定性在线识别模型。在线应用是对在广域测量中获得的随机响应数据进行去噪和归一化构造原始输入特征,将原始输入特性输入识别模型判断电力系统的低频振荡稳定性。模型性能评估是对模型的精度进行判断。本发明提出的模型具有处理速度快的特点,可以进行在线应用,辅助电网工作人员在实际电网运行中发生低频振荡时快速报警,在低频振荡发生前采取紧急预防措施,避免造成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902686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84742.4
申请日:2024-08-27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可调潜力预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电动汽车充放电负荷的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合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行为,建立电动汽车充放电负荷模型;步骤2、基于电动汽车充放电负荷模型,通过闵可夫斯基求和将电动汽车集群压缩为广义储能设备,利用广义储能设备的参数刻画电动汽车可调潜力;步骤3、采用长短时记忆时间序列方法对广义储能设备的参数进行辨识,建立可调度容量预测模型,引入评价指标对可调度容量预测模型的模型性能进行评价。本发明可以准确预测电动汽车可调潜力,具有合理性,能为电动汽车作为可调资源参与需求响应交易、调度等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781141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374131.0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10/06 , G06Q50/26 , H02J3/32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交通流和用户心理的电动汽车出行引导方法。提出改进的累积前景理论方法,建立基于多参考点的评估用户出行心理预期效用模型,以对用户出行决策的价值进行量化;建立动态交通流模型,基于用户的心理预期效用模型,通过交通流状态和EV用户出行需求评估出行决策,由此建立考虑交通流状态和用户心理预期的出行引导策略,搭建基于动态交通流和用户心理的EV出行引导平台,以降低EV用户出行的拥堵概率和耗电量,提升用户的出行体验,同时减缓交流拥堵情况,并减小EV的充电负荷,同时实现电网和路网的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0991856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193203.6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用户有限理性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对活动属性分析,判断当前条件下该活动发生的概率,建立出行者的活动-出行链间的转移关系;S2、建立出行者的活动-出行链上的出行选择概率模型;S3、得到出行者在活动-出行链上的转移规律和电动汽车在活动-出行链上的充电规律;S4、分析得到出行者每日出行次数,结合出行者每日出行次数和每条活动-出行链上电动汽车充电规律,获得电动汽车的日充电需求。本发明的方法相比于统计分析法不仅能够得到更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结论,同时能够揭示影响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变化的内在原因;相比于基于完全理性假设的电动汽车行为和充电需求分析方法更具有合理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