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机箱的除尘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644407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463264.6

    申请日:2020-05-27

    Inventor: 管军霖 李旭 王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机机箱的除尘装置,包括握把和活动套,握把的内部上端开设有风道,且风道的下端连接有进气口,同时风道的下端内部安装有马达,马达的上端通过连接杆与扇叶相互连接,且连接杆的上端固定有驱动轴,驱动轴的外端通过限位块和转槽与握把相互连接,且限位块的外端安装有滚珠,握把的上端通过连接槽与固定套相互连接,活动套设置在驱动轴的上侧,且活动套的内部通过卡块与卡槽与驱动轴相互连接,同时卡块的外部通过伸缩槽和支撑弹簧与活动套相互连接,卡块的外端内部开设有预留孔,活动套的中部设置有延伸管。该计算机机箱的除尘装置,不仅便于对缝隙处的灰尘进行吹出,同时可以便于对装置整体的拆卸清理。

    一种计算机机箱的散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651022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463271.6

    申请日:2020-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机机箱的散热装置,包括水冷槽、循环管、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水冷槽的上表面中部安装有承重板,水冷槽的上方左右两端均通过固定螺栓与密封板相互固定,且密封板的中部镶嵌有防水透气膜,循环管通过卡箍分别与计算机主机箱体的左右表面相互连接,循环管的前后两端下方均通过弹性凸块与固定套筒相互卡合,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转动连接在水冷槽的前后两侧,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上方均通过连接轴与滑块相互连接,滑块的内侧通过滑槽与计算机主机箱体滑动连接。该计算机机箱的散热装置,通过水冷降温的方式对计算机主机箱体进行散热降温,可对水源进行循环利用,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一种基于空间几何关系的获得微震波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02964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794839.7

    申请日:2014-12-19

    Abstract: 本发明的基于空间几何关系的获得微震波速的方法,根据震源点和基站的空间几何关系,构建微震等效波速V的不等式,构建形如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的变化规律的时差适应函数,提出一个单调单向搜索算法,求出最佳波速。本方法完好的解决了微震定位中速度模型给不准或不唯一的问题,且不需要任何工程先验经验,依据传感器对微震到时等观测数据即可快速、高精度的解出微震波速,保障了后期微震定位算法的定位精度、提高收敛速度和算法的稳定性,具有很高的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基于动态轮廓模型的地面核磁共振反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08249A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410252330.X

    申请日:2014-06-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动态轮廓模型的地面核磁共振反演方法,其在SNMR层状反演求解过程中,首先设定探测区域内的含水层数,并初始化各层的厚度和含水量值;然后,将其划分为MN个微元,使其满足动态模型的矩阵方程;最后,对矩阵方程迭代求解,迭代过程中对各个含水层的厚度和含水量值进行动态调整,以搜索满足矩阵方程的最优解。整个求解过程,对探测区域内含水量值的垂直分布图的轮廓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故该方法称为“动态轮廓模型”,并且设计了随机梯度下降法(SGD)求解该模型;本发明具有收敛速度快、反演结果精度高而且稳定,其性能优于正则化方法,能够实现了对SNMR反演问题的高精度求解。

    一种可变径管道内壁清洁防腐机器人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58551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118023.2

    申请日:2021-01-28

    Abstract: 一种可变径管道内壁清洁防腐机器人及使用方法,机器人包括中心机架、管道内壁清洁组件、行走组件及管道内壁防腐液喷涂组件,四者在中心机架上由前至后顺序布设。方法为:将机器人整体送入管道内,使行走组件和管道内壁清洁组件与管道内壁充分接触,先启动管道内壁清洁组件,然后启动行走组件,使机器人整体沿着管道长度方向匀速向前行进,当管道内壁防腐液喷涂组件移动到清洁起始位置时,启动管道内壁防腐液喷涂组件,随着机器人的不断向前行进,持续不断的对管道内壁进行清洁和防腐液喷涂作业;当机器人移动到管道变径处时,若管道内径变大则增大管道内壁清洁组件和行走组件的径向尺寸,反之亦然,直至完成变径管道内壁的清洁和防腐液喷涂工作。

    一种矿洞内风力发电通信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397555A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910757282.2

    申请日:2019-08-16

    Abstract: 一种矿洞内风力发电通信装置,包括圆柱筒形壳体、风轮、主轴、凸轮、挤压轮、压电瓷片、储能器、无线发射器及无线接收器;主轴安装在壳体轴向端盖之间且二者同轴;主轴一端延伸至壳体外部且固装风轮;壳体内部主轴上安装凸轮,凸轮的凸点顶端安装挤压轮;壳体内表面安装压电瓷片且位于凸轮回转面内;通过凸轮的转动由挤压轮对压电瓷片进行挤压发电;风轮对侧壳体轴向端盖外部安装储能器,压电瓷片受挤压所产生的电能由储能器进行存储;无线发射器和无线接收器均安装在储能器上,两者由储能器进行供电;凸轮数量若干且在主轴上均布,若干凸轮的相位角各不相同,每个凸轮对应的壳体内表面上均安装有若干压电瓷片,若干压电瓷片沿壳体圆周方向均布。

    基于动态轮廓模型的地面核磁共振反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08249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410252330.X

    申请日:2014-06-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动态轮廓模型的地面核磁共振反演方法,其在SNMR层状反演求解过程中,首先设定探测区域内的含水层数,并初始化各层的厚度和含水量值;然后,将其划分为MN个微元,使其满足动态模型的矩阵方程;最后,对矩阵方程迭代求解,迭代过程中对各个含水层的厚度和含水量值进行动态调整,以搜索满足矩阵方程的最优解。整个求解过程,对探测区域内含水量值的垂直分布图的轮廓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故该方法称为“动态轮廓模型”,并且设计了随机梯度下降法(SGD)求解该模型;本发明具有收敛速度快、反演结果精度高而且稳定,其性能优于正则化方法,能够实现了对SNMR反演问题的高精度求解。

    一种矿洞内风力发电通信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397555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1910757282.2

    申请日:2019-08-16

    Abstract: 一种矿洞内风力发电通信装置,包括圆柱筒形壳体、风轮、主轴、凸轮、挤压轮、压电瓷片、储能器、无线发射器及无线接收器;主轴安装在壳体轴向端盖之间且二者同轴;主轴一端延伸至壳体外部且固装风轮;壳体内部主轴上安装凸轮,凸轮的凸点顶端安装挤压轮;壳体内表面安装压电瓷片且位于凸轮回转面内;通过凸轮的转动由挤压轮对压电瓷片进行挤压发电;风轮对侧壳体轴向端盖外部安装储能器,压电瓷片受挤压所产生的电能由储能器进行存储;无线发射器和无线接收器均安装在储能器上,两者由储能器进行供电;凸轮数量若干且在主轴上均布,若干凸轮的相位角各不相同,每个凸轮对应的壳体内表面上均安装有若干压电瓷片,若干压电瓷片沿壳体圆周方向均布。

    一种基于空间几何关系的获得微震波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02964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410794839.7

    申请日:2014-12-19

    Abstract: 本发明的基于空间几何关系的获得微震波速的方法,根据震源点和基站的空间几何关系,构建微震等效波速V的不等式,构建形如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的变化规律的时差适应函数,提出一个单调单向搜索算法,求出最佳波速。本方法完好的解决了微震定位中速度模型给不准或不唯一的问题,且不需要任何工程先验经验,依据传感器对微震到时等观测数据即可快速、高精度的解出微震波速,保障了后期微震定位算法的定位精度、提高收敛速度和算法的稳定性,具有很高的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一种可变载荷的电磁铁磁力齿轮

    公开(公告)号:CN211175272U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922267373.6

    申请日:2019-12-17

    Abstract: 一种可变载荷的电磁铁磁力齿轮,包括轮盘和凸形轮齿;凸形轮齿的两个齿面上有结构相同、相互串联的电磁铁,相邻两个凸形轮齿相对的两个齿面上的电磁铁极性相同、大小相等;电磁铁的线圈的引线嵌在轮盘端面上开设的走线槽中,汇集于齿轮的轴心后通过环形电刷与导电环相接,电滑环套在齿轮轴上。该磁力齿轮用电磁铁取代现有磁力齿轮的永磁铁,通过控制电磁铁的电流可控制电磁铁的磁力,进而调节齿轮之间传动扭矩的大小,以此改变齿轮的载荷,使齿轮能够适用于各种载荷不同的场所,保证齿轮在传动过程中不会因为受载太大出现过载现象,达到“一轮多用”的效果,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