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导电性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155166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780029395.X

    申请日:2017-02-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明导电性薄膜(10),其在树脂薄膜(1)的一个表面上依次配置有电介质层(2)及铟锡复合氧化物层(3),树脂薄膜(1)为选自由聚酯系树脂薄膜、纤维素系树脂薄膜及酰亚胺系树脂薄膜组成的组中的一种,电介质层(2)由有机物或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混合物构成、并且厚度为0.005μm以上且0.100μm以下,在铟锡复合氧化物层(3)的配置有电介质层(2)的一侧的相反侧的表面,存在2.1原子%以上且4.0原子%以下的、可由三氟乙酸酐进行化学修饰的活性氢基。本发明的透明导电性薄膜(10)可以通过在树脂薄膜(1)的一个表面上层叠电介质层(2),在电介质层(2)的配置有树脂薄膜(1)的一侧的相反侧的表面上层叠铟锡复合氧化物层(3)来制作。

    硬涂薄膜和显示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4808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380069227.9

    申请日:2023-09-28

    Inventor: 田口祐介

    Abstract: 硬涂薄膜(11)在透明薄膜(1)的至少一个面上具备硬涂层(3)。透明薄膜包含聚酰亚胺系树脂和除聚酰亚胺系树脂之外的溶剂可溶性树脂。作为溶剂可溶性树脂,优选为丙烯酸系树脂。硬涂薄膜优选具有凹陷复原性。透明薄膜的压痕硬度优选为300N/mm2以上,应力松弛量优选为1.50%以上。硬涂薄膜可适合地用作显示器的覆盖窗材料。

    硬涂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器

    公开(公告)号:CN116981963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280020859.1

    申请日:2022-03-11

    Abstract: 硬涂膜(10)在透明树脂薄膜(1)上依次具备硬涂层(3)和耐擦伤层(5)。耐擦伤层包含全氟化合物。硬涂层为包含聚有机硅氧烷化合物的组合物的固化物层,所述聚有机硅氧烷化合物为下述通式(1)所示的硅烷化合物的缩合物。通式(1)中,R1为碳原子数1~16的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R2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烷基;x为2或3的整数;Y为缩水甘油基氧基或脂环式环氧基。Y‑R1‑(Si(OR2)xR33‑x)…(1)。

    硬涂薄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器

    公开(公告)号:CN11752940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280044028.8

    申请日:2022-06-20

    Abstract: 硬涂薄膜(10)在透明薄膜(1)上依次具备硬涂层(3)和面涂层(5),面涂层位于最表面。硬涂层的厚度为0.5~100μm,面涂层的厚度为2~20μm。硬涂层为硬涂组合物的固化物,硬涂组合物含有聚有机硅氧烷化合物和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聚有机硅氧烷化合物包含脂环式环氧基。面涂层为面涂组合物的固化物,面涂组合物的固化物包含1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和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面涂组合物优选还含有氟化合物,氟化合物在1分子中包含含有自由基聚合性双键的官能团和氟原子。

    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造方法、硬涂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867846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280015480.1

    申请日:2022-02-16

    Abstract: 聚酰亚胺薄膜(1)具有第一主面(1A)和第二主面(1B)。聚酰亚胺薄膜包含聚酰亚胺树脂和紫外线吸收剂,第一主面侧的紫外线吸收剂的浓度CA为第二主面侧的紫外线吸收剂的浓度CB的0.5倍以下。将聚酰亚胺薄膜配置在图像显示面板的辨识侧的情况下,通过以聚酰亚胺薄膜的第一主面面向图像显示面板的方式进行配置,从而能够抑制由外光导致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光劣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