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755053B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510107883.7
申请日:2005-09-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美姿把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5F15/63 , E05F1/1091 , E05Y2900/546 , E05Y2900/548
Abstract: 一种自动开闭装置,此自动开闭装置是通过驱动单元对行李箱盖进行自动驱动的。其中具有驱动单元、铰接支承臂、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驱动单元用于产生驱动力,所述铰接支承臂被夹设在后挡泥板与车轮罩内面板以及上述行李箱盖之间,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用于将上述驱动单元的驱动力向行李箱盖进行传递。上述驱动单元被安装在行李箱开口部的边缘部上,并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以横跨上述铰接支承臂的方式进行设置。
-
公开(公告)号:CN1757868B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0510108605.3
申请日:2005-10-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美姿把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E05F15/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5F15/63 , E05F1/1091 , E05Y2201/216 , E05Y2201/246 , E05Y2201/462 , E05Y2900/546 , E05Y2900/548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动力致动系统,用于致动例如为后备箱盖的关闭件(1),该系统尺寸紧凑并具有最小化的凸起。第一连杆(8)连接在动力致动器(7)的输出轴上,并且第一连杆的自由端连接在第二连杆(9)的端部上。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在铰链臂(4)上,该铰链臂固定地安装在关闭件上,并可枢轴转动地将关闭件支承在例如为车体的固定部件上。在第一连杆围绕输出轴摆动时,第一连杆适于大致从输出轴朝着关闭件延伸,并且第二连杆大致关于中心线垂直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00510304C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410088098.7
申请日:2004-10-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美姿把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5F15/63 , E05F15/619 , E05Y2201/216 , E05Y2201/246 , E05Y2201/462 , E05Y2201/722 , E05Y2900/546 , Y10T74/18768 , Y10T74/1967
Abstract: 一种可以减少尺寸的齿轮齿条型用于车辆的自动开/关设备。通过驱动力传递机构将电机的转动传递到后门,该驱动力传递机构包括齿轮和齿条,用于车辆的自动开/关设备可以自动开/闭。通过包括滑块和引导轨道的滑行机构,对齿条进行线性往复的支撑。形成滑块,使其相对于齿条整体长度明显要短的,相应的形成的引导轨道也要短。而且,齿条具有槽部分,在槽部分中安放有与夹紧面接触的齿条。然后,通过夹紧面来保持齿条和齿轮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确保随之而来的齿轮的啮合。
-
公开(公告)号:CN1619086A
公开(公告)日:2005-05-25
申请号:CN200410088098.7
申请日:2004-10-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美姿把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5F15/63 , E05F15/619 , E05Y2201/216 , E05Y2201/246 , E05Y2201/462 , E05Y2201/722 , E05Y2900/546 , Y10T74/18768 , Y10T74/1967
Abstract: 一种可以减少尺寸的齿轮齿条型用于车辆的自动开/关设备。通过驱动力传递机构将电机的转动传递到后门,该驱动力传递机构包括齿轮和齿条,用于车辆的自动开/关设备可以自动开/闭。通过包括滑块和引导轨道的滑行机构,对齿条进行线性往复的支撑。形成滑块,使其相对于齿条整体长度明显要短的,相应的形成的引导轨道也要短。而且,齿条具有槽部分,在槽部分中安放有与夹紧面接触的齿条。然后,通过夹紧面来保持齿条和齿轮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确保随之而来的齿轮的啮合。
-
公开(公告)号:CN1757868A
公开(公告)日:2006-04-12
申请号:CN200510108605.3
申请日:2005-10-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美姿把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E05F15/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5F15/63 , E05F1/1091 , E05Y2201/216 , E05Y2201/246 , E05Y2201/462 , E05Y2900/546 , E05Y2900/548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动力致动系统,用于致动例如为后备箱盖的关闭件(1),该系统尺寸紧凑并具有最小化的凸起。第一连杆(8)连接在动力致动器(7)的输出轴上,并且第一连杆的自由端连接在第二连杆(9)的端部上。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在铰链臂(4)上,该铰链臂固定地安装在关闭件上,并可枢轴转动地将关闭件支承在例如为车体的固定部件上。在第一连杆围绕输出轴摆动时,第一连杆适于大致从输出轴朝着关闭件延伸,并且第二连杆大致关于中心线垂直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755053A
公开(公告)日:2006-04-05
申请号:CN200510107883.7
申请日:2005-09-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美姿把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5F15/63 , E05F1/1091 , E05Y2900/546 , E05Y2900/548
Abstract: 一种自动开闭装置,此自动开闭装置是通过驱动单元对行李箱盖进行自动驱动的。其中具有驱动单元、铰接支承臂、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驱动单元用于产生驱动力,所述铰接支承臂被夹设在后挡泥板与车轮罩内面板以及上述行李箱盖之间,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用于将上述驱动单元的驱动力向行李箱盖进行传递。上述驱动单元被安装在行李箱开口部的边缘部上,并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以横跨上述铰接支承臂的方式进行设置。
-
公开(公告)号:CN103182920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210519660.1
申请日:2012-12-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J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J5/0443 , B60J5/0427 , B60J5/045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车门,能够将载荷传递部件不与车门横梁发生干涉地容易地插入到车门主体内,从而能够实现组装作业性的提高。载荷传递部件(9)具有:传递部件主体(13),其配置在车门主体(5)内的宽幅部(11);突出部(14),其从传递部件主体(13)向下方突出。传递部件主体(13)具有:下部区域(22),在该下部区域车门外板(2)侧的面与车门外板(2)的内侧面抵接或接近;倾斜区域(23),在该倾斜区域随着从下部区域(22)趋向于上方,车门外板(2)侧的面以相对于车门外板(2)远离的方式倾斜,并且车门内板侧的面与车门内板(3)的内侧面抵接或接近。从下部区域(22)至倾斜区域(23)的范围内的车门厚度方向的宽度设定为比车门内板(3)与车门横梁(8)之间的插入部(24)的宽度窄。
-
公开(公告)号:CN100471727C
公开(公告)日:2009-03-25
申请号:CN200710090360.5
申请日:2007-04-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树脂制饰板的安装构造,其无需另设加强部件就可抑制树脂制饰板和树脂制外装部件之间间隙尺寸的变化。该构造具有:安装于后背门(G)上的树脂制饰板(1)及安装于后背门(G)上且与该树脂制饰板(1)的上侧相邻的树脂制外装部件(31),在树脂制饰板(1)上一体形成有突起部(13、14),该突起部用于与树脂制外装部件(31)嵌合,在树脂制外装部件(31)上一体形成有嵌合孔(36、37),供突起部(13、14)嵌入,突起部(13、14)嵌入嵌合孔(36、37)的结构为:限制树脂制饰板相对于树脂制外装部件(31)的向下的相对位移,同时允许其相对于树脂制外装部件(31)的向上的相对位移。
-
公开(公告)号:CN110949542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1910909801.2
申请日:2019-09-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24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车身前部结构,所述车身前部结构包括被接收在壳体(36)中并且在前罩(7)的下方安装到车身的端口装置(30)。盖(58)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以选择性地关闭所述前罩中的端口开口(21),所述盖设置有选择性地关闭所述端口开口的盖板(59)和从所述盖板延伸到所述壳体中的铰接臂(61),所述铰接臂借助横向延伸的铰接轴(75)以能旋转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壳体。
-
公开(公告)号:CN101516681A
公开(公告)日:2009-08-26
申请号:CN200780034307.1
申请日:2007-09-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装饰件,由树脂材料形成为长大形状,并安装在车身侧部件上。在装饰件主体的沿长度方向的端缘上,截面大致U字状的凹形状部一体且沿装饰件主体的长度方向连续地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是,上述装饰件主体的沿长度方向的端缘大致水平地安装在车身上,上述凹形状部形成在装饰件主体的向车身安装时的上侧的端缘。优选在上述凹形状部的底壁形成有与该凹形状部的其他部位相比壁厚度薄的薄壁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