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胎形成装置和生胎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62426C

    公开(公告)日:2009-11-25

    申请号:CN200410062801.7

    申请日:2004-06-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D30/260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精确而有效地将胎面环和生胎基体相互粘合。环状基体(5)对准成形设备(3)。该环状基体(5)相对地靠近和离开成形设备(3)。该环状基体(5)包括将胎面环(A)粘合到生胎基体(B)的粘合设备(6)。该粘合设备(6)包括具有多个紧靠着胎面环(A)的外周面的扇形体(13)的抓具(11)用以抓住胎面环(A)。该粘合设备(6)还包括具有环状橡胶内胎体(15)的下推粘合工具(12)。该橡胶内胎体(15)设置在扇形体(13)的每一侧上,通过膨胀将胎面环(A)的胎肩侧部(As)推下,以将胎肩侧部(As)粘合到生胎基体(B)上。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75318A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110126482.1

    申请日:2011-05-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能有效地防止在胎面胶的外表面产生剥落等成形不良。制造充气轮胎的方法包括:将具有胎面胶的生胎成形的成形工序;将生胎硫化成形的硫化工序。成形工序包括将带状未硫化的橡胶带沿轮胎周向以螺旋状卷绕将胎面胶成形的工序。硫化工序利用具有以下胎面胶成型面的硫化模具进行,该胎面胶成型面通过将沿胎面胶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组合模板在轮胎周向上连接从而沿轮胎周向连续,而且由相邻的组合模板的接合面形成沿轮胎轴向延伸的多条分型线。胎面胶成型面的分型线的间距(L)、与卷绕在胎面胶的最外侧的橡胶带(S)的螺旋间距(W)之比(L/W)为大于0且3以下。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275318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110126482.1

    申请日:2011-05-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能有效地防止在胎面胶的外表面产生剥落等成形不良。制造充气轮胎的方法包括:将具有胎面胶的生胎成形的成形工序;将生胎硫化成形的硫化工序。成形工序包括将带状未硫化的橡胶带沿轮胎周向以螺旋状卷绕将胎面胶成形的工序。硫化工序利用具有以下胎面胶成型面的硫化模具进行,该胎面胶成型面通过将沿胎面胶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组合模板在轮胎周向上连接从而沿轮胎周向连续,而且由相邻的组合模板的接合面形成沿轮胎轴向延伸的多条分型线。胎面胶成型面的分型线的间距(L)、与卷绕在胎面胶的最外侧的橡胶带(S)的螺旋间距(W)之比(L/W)为大于0且3以下。

    生胎形成装置和生胎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72479A

    公开(公告)日:2005-02-02

    申请号:CN200410062801.7

    申请日:2004-06-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D30/260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精确而有效地将胎面环和生胎基体相互粘合。环状基体(5)对准成形设备(3)。该环状基体(5)相对地靠近和离开成形设备(3)。该环状基体(5)包括将胎面环(A)粘合到生胎基体(B)的粘合设备(6)。该粘合设备(6)包括具有多个紧靠着胎面环(A)的外周面的扇形体(13)的抓具(11)用以抓住胎面环(A)。该粘合设备(6)还包括具有环状橡胶内胎体(15)的下推粘合工具(12)。该橡胶内胎体(15)设置在扇形体(13)的每一侧上,通过膨胀将胎面环(A)的胎肩侧部(As)推下,以将胎肩侧部(As)粘合到生胎基体(B)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