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446900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880022418.9
申请日:2018-03-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IPC: B22F3/15
Abstract: 在热等静压加压装置中使被处理物的加压处理中的热区的均热性提高。HIP装置(100)具备外侧开口部(4H)开口的外侧壳(4)、内侧开口部(5H)开口的内侧壳(5)、配置于外侧壳(4)和内侧壳(5)之间的隔热体(R)、气流产生部(30)、多个第1气体导管(12)。在内侧壳(5)的内部形成施加加压处理的热区(P)。加压处理时由气流产生部(30)产生而通过第1气体导管(12)的低温的传压气体在壳间内侧流路(L1)上升后,从内侧开口部(5H)向热区(P)流入。即使在传压气体从底壁部(20)的周边漏泄而流入热区(P)的情况下,热区(P)的均热性被维持。
-
公开(公告)号:CN105229402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480030768.1
申请日:2014-05-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0B11/002 , B22F3/15 , B22F2003/153 , B22F2203/11 , B28B3/006 , F27B5/04 , F27B5/06 , F27B5/16 , F27B17/0025 , F27D7/02 , F27D7/04 , F27D7/06 , F27D9/00 , H01L21/67109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高压容器的下部的温度的同时将HIP处理的热区内效率良好地冷却的HIP装置(1)。该HIP装置(1)具备:气体不透过性的壳体(3、4),将被处理物(W)包围;加热部(7),设在壳体(3、4)的内侧,在被处理物(W)的周围形成热区;高压容器(2);和冷却部,将在壳体的外侧被冷却的压媒气体向热区内引导而将该热区冷却。冷却部包括:气体导入部,将在壳体(3、4)的外侧被冷却的压媒气体向热区内导入;和冷却促进部(37),通过使在壳体的外侧被冷却的压媒气体与高压容器(2)的底体(11)热交换,将压媒气体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05229402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480030768.1
申请日:2014-05-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0B11/002 , B22F3/15 , B22F2003/153 , B22F2203/11 , B28B3/006 , F27B5/04 , F27B5/06 , F27B5/16 , F27B17/0025 , F27D7/02 , F27D7/04 , F27D7/06 , F27D9/00 , H01L21/67109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高压容器的下部的温度的同时将HIP处理的热区内效率良好地冷却的HIP装置(1)。该HIP装置(1)具备:气体不透过性的壳体(3、4),将被处理物(W)包围;加热部(7),设在壳体(3、4)的内侧,在被处理物(W)的周围形成热区;高压容器(2);和冷却部,将在壳体的外侧被冷却的压媒气体向热区内引导而将该热区冷却。冷却部包括:气体导入部,将在壳体(3、4)的外侧被冷却的压媒气体向热区内导入;和冷却促进部(37),通过使在壳体的外侧被冷却的压媒气体与高压容器(2)的底体(11)热交换,将压媒气体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05378415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480039833.7
申请日:2014-06-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0B11/002 , F27B17/00 , F27B17/0083 , F27D7/04 , F27D9/00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处理室内的迅速的冷却的HIP装置(1)。HIP装置(1)具备壳(3、4)、加热部(7)、高压容器(2)、蓄热器(43)、及冷却促进流路(42),前述壳(3、4)是非透气性的,前述蓄热器(43)被设置于处理室的下侧。壳(3、4)配置成形成第1循环流(41)并且形成第2循环流(42),前述第1循环流(41)为,传压介质气体穿过该壳内的内侧流路(22)及外侧流路(12)回到内侧流路(22),前述第2循环流(42)为,从第1循环流(41)分岔的传压介质气体与前述被处理物热(W)热交换后返回至第1循环流(41)。冷却促进流路(42)使与被处理物(W)热交换之后的前述第2循环流(42)的传压介质气体在该传压介质气体与前述第1循环流合流(41)之前引导至蓄热器(43),使其在该蓄热器(43)中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03009659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351096.7
申请日:2012-09-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0B11/002 , B22F3/0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等静压加压装置。有关本发明的热等静压加压装置,是在收容被处理物的高压容器的内侧具备包围该被处理物而配设的非透气性的壳体、和设在该壳体的内侧、在被处理物的周围形成热区的加热机构、使用热区内的压力介质气体对被处理物进行等静压加压处理的热等静压加压装置。设有将在壳体的外侧被从上方朝向下方引导而被冷却的压力介质气体向热区内引导而将该热区冷却的冷却机构;在冷却机构中,为了将热区内效率良好地冷却,具备将在壳体的外侧被冷却后的压力介质气体以不与热区内的压力介质气体交会的方式从高压容器的下部引导到热区的上部、向热区内导入的气体导入机构。
-
公开(公告)号:CN100369701C
公开(公告)日:2008-02-20
申请号:CN03147194.3
申请日:2003-07-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0B11/002 , C21D9/00 , C21D9/0006 , C21D2241/01
Abstract: 一种高温/高压容器,该容器用于在高温和高压下处理放置在该容器内部的工件,其中琴钢丝在张力下围绕筒形主体的外周进行卷绕以便对筒形主体施加压缩残留应力,并且筒形主体的轴向开口由上和下盖紧密闭合使得盖可以脱离开口,筒形主体构造成包括内筒和外筒的两层筒形主体,外筒通过多个沿内筒的外周表面布置的间隔件安装内筒上,使得冷却水流动路径形成在相邻的间隔件之间以便从两层筒形主体的一端侧延伸到相对端侧。在这种高温/高压容器中,容器填料可有效冷却,琴钢丝不被冷却水浸湿并且可有效利用容器的内部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0446900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880022418.9
申请日:2018-03-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Abstract: 在热等静压加压装置中使被处理物的加压处理中的热区的均热性提高。HIP装置(100)具备外侧开口部(4H)开口的外侧壳(4)、内侧开口部(5H)开口的内侧壳(5)、配置于外侧壳(4)和内侧壳(5)之间的隔热体(R)、气流产生部(30)、多个第1气体导管(12)。在内侧壳(5)的内部形成施加加压处理的热区(P)。加压处理时由气流产生部(30)产生而通过第1气体导管(12)的低温的传压气体在壳间内侧流路(L1)上升后,从内侧开口部(5H)向热区(P)流入。即使在传压气体从底壁部(20)的周边漏泄而流入热区(P)的情况下,热区(P)的均热性被维持。
-
公开(公告)号:CN105378415B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480039833.7
申请日:2014-06-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0B11/002 , F27B17/00 , F27B17/0083 , F27D7/04 , F27D9/00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处理室内的迅速的冷却的HIP装置(1)。HIP装置(1)具备壳(3、4)、加热部(7)、高压容器(2)、蓄热器(43)、及冷却促进流路(42),前述壳(3、4)是非透气性的,前述蓄热器(43)被设置于处理室的下侧。壳(3、4)配置成形成第1循环流(41)并且形成第2循环流(42),前述第1循环流(41)为,传压介质气体穿过该壳内的内侧流路(22)及外侧流路(12)回到内侧流路(22),前述第2循环流(42)为,从第1循环流(41)分岔的传压介质气体与前述被处理物热(W)热交换后返回至第1循环流(41)。冷却促进流路(42)使与被处理物(W)热交换之后的前述第2循环流(42)的传压介质气体在该传压介质气体与前述第1循环流合流(41)之前引导至蓄热器(43),使其在该蓄热器(43)中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472495A
公开(公告)日:2004-02-04
申请号:CN03147194.3
申请日:2003-07-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0B11/002 , C21D9/00 , C21D9/0006 , C21D2241/01
Abstract: 一种高温/高压容器,该容器用于在高温和高压下处理放置在该容器内部的工件,其中琴钢丝在张力下围绕筒形主体的外周进行卷绕以便对筒形主体施加压缩残留应力,并且筒形主体的轴向开口由上和下盖紧密闭合使得盖可以脱离开口,筒形主体构造成包括内筒和外筒的两层筒形主体,外筒通过多个沿内筒的外周表面布置的间隔件安装内筒上,使得冷却水流动路径形成在相邻的间隔件之间以便从两层筒形主体的一端侧延伸到相对端侧。在这种高温/高压容器中,容器填料可有效冷却,琴钢丝不被冷却水漫湿并且可有效利用容器的内部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936532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380045235.X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Abstract: 活塞轴向力信息检测部(53)检测关于施加于活塞主体(21)的轴向力的活塞轴向力信息。摩擦信息存储部(62)存储活塞主体(21)相对于压力容器(10)移动时的关于活塞密封件(23)和压力容器(10)的摩擦力的摩擦信息。驱动控制部(65)基于活塞轴向力信息以及摩擦信息而控制驱动装置(40)。在进行控制而使得压力容器(10)的内部的压力保持为一定的保持行程中,驱动控制部(65)控制驱动装置(40)而使得活塞主体(21)相对于压力容器(10)往复动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