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转向控制设备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452415A

    公开(公告)日:2012-05-16

    申请号:CN201110350988.0

    申请日:2011-1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008 B62D5/0472 B62D6/008

    Abstract: 一种车辆转向控制设备(1),具有转向方向控制装置(5)和反作用力施加装置(3)。转向方向控制装置(5)基于方向盘角度(θh)通过控制转向方向控制电机(55)来控制转向车轮(7)的转向角(θt)。反作用力施加单元(3)比转向方向控制装置(5)更靠近方向盘(8)设置,并具有差动减速单元(30)和反作用力施加电机(45)。差动减速单元(30)将输入轴(11)的旋转传递至输出轴(21)。反作用力施加电机(45)驱动差动减速单元(30)。方向盘(8)和转向车轮(7)通常机械地连接,因此不需要故障保护装置。

    转向控制系统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37736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210212347.3

    申请日:2012-06-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0469

    Abstract: 在转向控制系统(10)中,ECU(40)根据扭矩传感器(31)所检测的转向扭矩来计算基本辅助扭矩,并通过根据齿条(6)的位置校正所计算的基本辅助扭矩来计算校正辅助扭矩,该校正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的:进行校正,以使得当齿条从接近于可移动范围的第一端的预定的第一位置移动到该第一端或从接近于该可移动范围的第二端的预定的第二位置移动到该第二端时,基本辅助扭矩减小。ECU根据齿条的位置确定基本辅助扭矩或校正辅助扭矩作为所述辅助扭矩。ECU根据所确定的辅助扭矩来控制致动器的驱动。

    转向控制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228936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257686.2

    申请日:2014-06-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049 B62D5/0484 B62D6/10 G01L5/221 G01L25/003

    Abstract: 转向控制器(1)基于由转向角度传感器(15)检测的第一检测值(A)而计算作为第一柱轴(12)的转动角度的转向角度(θA),并且基于由第二轴旋转角度传感器(19)检测的第二检测值(B)而计算作为第二柱轴(16)的转动角度的第二轴转动角度(θB)。基于由扭矩传感器(50)检测的第三检测值(K)而计算转向扭矩检测值(TS)。异常确定部(76)基于转向角度(θA)和第二轴转动角度(θB)而确定转向扭矩检测值(TS)的异常。因而,在不对转向扭矩检测值(TS)进行复用的情况下,检测转向扭矩检测值(TS)的异常。此外,如果被复用,则可以具体地识别异常的转向扭矩检测值(TS)。

    转向控制器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228936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410257686.2

    申请日:2014-06-11

    Abstract: 转向控制器(1)基于由转向角度传感器(15)检测的第一检测值(A)而计算作为第一柱轴(12)的转动角度的转向角度(θA),并且基于由第二轴旋转角度传感器(19)检测的第二检测值(B)而计算作为第二柱轴(16)的转动角度的第二轴转动角度(θB)。基于由扭矩传感器(50)检测的第三检测值(K)而计算转向扭矩检测值(TS)。异常确定部(76)基于转向角度(θA)和第二轴转动角度(θB)而确定转向扭矩检测值(TS)的异常。因而,在不对转向扭矩检测值(TS)进行复用的情况下,检测转向扭矩检测值(TS)的异常。此外,如果被复用,则可以具体地识别异常的转向扭矩检测值(TS)。

    转向控制系统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37731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210211746.8

    申请日:2012-06-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008 B62D5/0466 B62D6/002

    Abstract: 在转向控制系统(10)中,ECU(40)根据转向角传感器(31)所检测的转向角来计算基本传递比,或通过根据齿条(6)的位置校正所计算的基本传递比来计算校正传递比。当齿条从接近于可移动范围的一端的预定的第一位置移动到该一端或从接近于该可移动范围的另一端的预定的第二位置移动到该另一端时,校正传递比减小。ECU根据齿条的位置确定基本传递比或校正传递比作为传递比。ECU根据该传递比控制用于可变齿轮比系统的致动器(22)。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