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差速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44317A

    公开(公告)日:2010-02-10

    申请号:CN200910160945.9

    申请日:2009-07-31

    Abstract: 一种车辆差速器,其包括差速器壳(2)、两个半轴齿轮(5L、5R)以及两个小齿轮(3、4)。每个小齿轮(3、4)的轴心均设有第一小齿轮轴插孔(3D、4D)。小齿轮轴(50)插入第一小齿轮插孔(3D、4D)中。每个小齿轮(3、4)的第一小齿轮轴插孔(3D、4D)的内周表面均设有非接触表面(32A、42A)和两个滑动表面(30a、31a、40a、41a),滑动表面能够在小齿轮轴(50)的两个小齿轮内周表面支承部(50A、50B)的其中一个上滑动,非接触表面(32A、42A)不能够接触到小齿轮内周表面支承部(50A、50B)。每个第一小齿轮轴插孔(3D、4D)的滑动表面(30a、31a、40a、41a)和非接触表面(32A、42A)均沿第一小齿轮轴插孔(3D、4D)的轴向设置在彼此相邻的位置处。

    车辆差速器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644317B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0910160945.9

    申请日:2009-07-31

    Abstract: 一种车辆差速器,其包括差速器壳(2)、两个半轴齿轮(5L、5R)以及两个小齿轮(3、4)。每个小齿轮(3、4)的轴心均设有第一小齿轮轴插孔(3D、4D)。小齿轮轴(50)插入第一小齿轮插孔(3D、4D)中。每个小齿轮(3、4)的第一小齿轮轴插孔(3D、4D)的内周表面均设有非接触表面(32A、42A)和两个滑动表面(30a、31a、40a、41a),滑动表面能够在小齿轮轴(50)的两个小齿轮内周表面支承部(50A、50B)的其中一个上滑动,非接触表面(32A、42A)不能够接触到小齿轮内周表面支承部(50A、50B)。每个第一小齿轮轴插孔(3D、4D)的滑动表面(30a、31a、40a、41a)和非接触表面(32A、42A)均沿第一小齿轮轴插孔(3D、4D)的轴向设置在彼此相邻的位置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