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59206B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1880048390.6
申请日:2018-10-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1M50/531 , H01M50/538 , H01M10/0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池具备壳体、端子、电极体、集电部、以及接合部。端子支承于壳体。电极体收容于壳体,由极性相互不同的片状的一对电极与位于所述一对电极间的隔离件以相互重叠的状态绕中心轴卷绕而成。集电部设于电极体的中心轴的轴向的端部,具有作为电极的一部分且不经由其他电极以及隔离件地相互重叠的多个集电片,并与端子电连接。接合部将相互重叠的多个集电片的缘部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12385073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880095462.2
申请日:2018-11-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1M50/147 , H01M50/30
Abstract: 根据实施方式,盖组件具备板状的盖、一对端子、一对引线、绝缘体和阀芯。绝缘体设置于一对引线的基部与盖之间。绝缘体具有与电极组对置的多个对置面、相对于多个对置面突出并支承电极组的一对支承面组、及设置于一对支承面组之间并具有与盖对置的开口的中间区域。阀芯与绝缘体的中间区域的开口相邻,能够相应于相对于盖配置有一对引线及绝缘体的一侧的压力达到规定的压力,而打开。阀芯可打开的最大可开口面积等于或小于多个对置面的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02272996A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1080004337.X
申请日:2010-0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04 , H01M8/0273 , H01M8/0276 , H01M8/028 , H01M8/0297 , H01M8/1011 , H01M8/2418 , H01M8/2457 , H01M2250/30 , Y02B90/18 , Y02E60/523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在阳极(13)和阴极(16)之间夹持有电解质膜(17)的结构的膜电极接合体(2)以及集电体(18),所述集电体(18)具有包含与阳极接触的电极体(DA)的阳极集电部(18A)、包含与阴极接触的电极体(DC)的阴极集电部(18C)、包含连接阳极集电部与阴极集电部的导电体(J)的连接部(18J)、至少被覆连接部中的导电体的绝缘性保护膜(40)。
-
公开(公告)号:CN101065870A
公开(公告)日:2007-10-31
申请号:CN200580040282.7
申请日:2005-11-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09 , H01M8/0232 , H01M8/0247 , H01M8/04186 , H01M8/04216 , H01M8/1011 , H01M8/2475 , H01M2250/30 , Y02B90/18 , Y02E60/5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其包括:阴极催化剂层(2);阳极催化剂层(3);膜电极组件(1),包括位于阴极催化剂层(2)和阳极催化剂层(3)之间的质子传导膜(6);设置在膜电极组件(1)的阴极催化剂层一侧的阴极导电层(7a);外壳(15),具有将空气供应至阴极催化剂层(2)的空气进口(14);设置在膜电极组件(1)的阳极催化剂层一侧的阳极导电层(7b);用于储存燃料和将燃料供应至阳极催化剂层(3)的液体燃料槽(9);其中阴极导电层(7a)和阳极导电层(7b)被整合在一片绝缘膜(16)上,所述整合的绝缘膜(16)对折,这样膜电极组件(1)容纳在折叠的绝缘膜(16)形成的内部空间中。
-
公开(公告)号:CN107710459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680034193.X
申请日:2016-06-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 东芝基础设施系统株式会社
Abstract: 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包含扁平形状的电极组、外包装构件和端子部的电池。外包装构件包含在开口部具有凸缘部的不锈钢制的第1外包装部、和不锈钢制的第2外包装部。外包装构件中,电极组被收纳在通过焊接第1外包装部的凸缘部和第2外包装部而形成的空间内。端子部包含在第1外包装部开口的贯通孔、从贯通孔的边缘部朝外包装构件内延伸的环状的上升部、配置在上升部的外周面的环状构件、和绝缘垫片。此外,端子部具有包含头部及轴部的外部端子。外部端子以头部突出到第1外包装部的外侧、且轴部插入绝缘垫片的筒部中的状态敛缝固定在第1外包装部上。
-
公开(公告)号:CN105940522A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580006450.4
申请日:2015-01-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8 , F16J15/08 , F16J15/10 , F16J15/104 , H01M2/06 , H01M2/26 , H01M2/30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电池具备用于收容电极体及引线的外包装部件、垫圈、外部端子和约束部件。外包装部件具备厚度为0.3mm以下的端子连接部。在端子连接部上设有具有立起部的贯通孔。垫圈具有插入在立起部中的中空的轴部。外部端子具备端子轴部,该端子轴部包含缩径部。约束部件通过立起部的缩径部及垫圈的轴部来约束端子轴部的缩径部的至少一部分。立起部的倾斜角大于端子轴部的倾斜角。
-
公开(公告)号:CN105917512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580004695.3
申请日:2015-01-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1M10/04 , H01M2/26 , H01M10/058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其目的在于兼顾二次电池的大容量化和高输出化。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其具有:正极和负极隔着隔膜卷绕而成的电极组(11)、具有相对于电极组(11)的卷绕轴方向弯曲的焊接面的正极引线(16)或负极引线(17)、焊接在正极引线(16)的焊接面(16a)上的正极集电极耳(12)、以及焊接在负极引线(17)的焊接面(17a)上的负极集电极耳(13),由此,在确保导电路径的截面积的同时,确保更大的电极组(11)的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01151754B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680010113.3
申请日:2006-03-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11 , H01M8/0271 , H01M8/04208 , H01M8/1023 , H01M8/1039 , H01M8/1067 , Y02E60/523
Abstract: 燃料电池,它是使用甲醇浓度高于50摩尔%、且在100摩尔%以下的液体燃料的燃料电池。其中,具有阴极催化剂层(2)、被供给液体燃料的气化成分的阳极催化剂层(3)以及设置于上述阴极催化剂层(2)和上述阳极催化剂层(3)之间的质子传导性膜(6),当上述阴极催化剂层(2)和上述阳极催化剂层(3)的合计厚度为L、上述质子传导性膜(6)的厚度为L0时,厚度L相对于厚度L0之比(L∶L0)大于1∶1、且为5∶1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1617429A
公开(公告)日:2009-12-30
申请号:CN200880005952.5
申请日:2008-02-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156 , H01M8/04171 , H01M8/04186 , H01M8/04201 , H01M8/04291 , H01M8/0662 , H01M8/0668 , H01M8/1011 , H01M8/241 , H01M8/2455 , H01M2250/20 , Y02E60/523 , Y02T90/32
Abstract: 燃料电池(1)具备起电部(2)、收纳液体燃料的燃料收纳部(4)和从燃料收纳部(4)将燃料供至膜电极接合体(12)的燃料极(7)的燃料供给机构(3),所述起电部具备膜电极接合体(MEA)(12)。膜电极接合体(12)具备至少贯通电解质膜(11)而设置的排气孔(17),该排气孔(17)将在燃料极(7)侧产生的气体成分排至空气极侧(10)。
-
公开(公告)号:CN101573821A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780048714.8
申请日:2007-12-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该燃料电池包括膜电极接合体(2)以及用于收容液体燃料的燃料收容部(4),该膜电极接合体(2)具有燃料极(13)、空气极(16)和被它们夹住的电解质膜(17)。所述燃料电池只要补充燃料即可长时间连续发电,因此进行了将其小型化后用作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源的尝试。所述燃料电池中,通过流道将所述膜电极接合体与所述燃料收容部连接时,虽然可以根据流道的形状等来调整燃料的供给量,但存在燃料的供给状态不均一、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下降等问题。本发明通过在所述燃料电池中设置对所述燃料极的多处供给燃料的燃料分配机构(3)、通过流道(5)将所述燃料分配机构与所述燃料收容部连接等方法,力图解决上述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