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848620B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610068109.4
申请日:2006-03-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Abstract: 本发明的特征是在通风扇(16)的前端部和第一托架(8)之间形成第一微小间隙(18),在隔开部件(19)的前端部和第二托架(11)之间形成第二微小间隙(21),在轴承架(9)上的叶片(16b)的更内周侧的部位上设置第一开口部(9a),通过通风扇从该第一开口部导入外气、形成冷却风,该冷却风通过第一托架的通风通道(8a)以及定子铁心(1)外周侧的通风通道(1a)、再次向外部排出,而且,在第二托架(11)上设置第二开口部(11b),从该第二开口部(11b)利用通风扇导入外气、形成冷却风,该冷却风通过转子铁心(3)的通风通道(3a)、第一托架的通风通道以及定子铁心外周侧的通风通道、再次向外部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278475C
公开(公告)日:2006-10-04
申请号:CN200310118350.X
申请日:2003-11-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Abstract: 为抑制机内转子杆发热、抑制向轴承的传热,不降低轴承及其润滑脂寿命,提供作为铁路车辆用驱动电动机较为理想的全封闭外扇冷却型电动机。全封闭外扇冷却型电动机的通风扇,在支架(2)侧成放射状设叶片(109a),并在铁心侧成放射状设叶片(109b)。从叶片(109a)内侧部的支架(2)上开口的开口部将外气取入通风路内形成冷却风,将该冷却风导入形成于定子铁心(10)的外周部的冷却孔,排放到外部;从叶片(109b)排出的机内空气经由外部热交换机(18)再度回到机内。
-
公开(公告)号:CN1848620A
公开(公告)日:2006-10-18
申请号:CN200610068109.4
申请日:2006-03-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Abstract: 本发明的特征是在通风扇(16)的前端部和第一托架(8)之间形成第一微小间隙(18),在隔开部件(19)的前端部和第二托架(11)之间形成第二微小间隙(21),在轴承架(9)上的叶片(16b)的更内周侧的部位上设置第一开口部(9a),通过通风扇从该第一开口部导入外气、形成冷却风,该冷却风通过第一托架的通风通道(8a)以及定子铁心(1)外周侧的通风通道(1a)、再次向外部排出,而且,在第二托架(11)上设置第二开口部(11b),从该第二开口部(11b)利用通风扇导入外气、形成冷却风,该冷却风通过转子铁心(3)的通风通道(3a)、第一托架的通风通道以及定子铁心外周侧的通风通道、再次向外部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503433A
公开(公告)日:2004-06-09
申请号:CN200310118350.X
申请日:2003-11-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Abstract: 为抑制机内转子杆发热、抑制向轴承的传热,不降低轴承及其润滑脂寿命,提供作为铁路车辆用驱动电动机较为理想的全封闭外扇冷却型电动机。全封闭外扇冷却型电动机的通风扇(9),在支架(2)侧成放射状设叶片(109a),并在铁心侧成放射状设叶片(109b)。从叶片(109a)内侧部的支架(2)上开口的开口部将外气取入通风路内形成冷却风,将该冷却风导入形成于定子铁心(10)的外周部的冷却孔,排放到外部;从叶片(109b)排出的机内空气经由外部热交换机(18)再度回到机内。
-
-
-